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25篇
  免费   3542篇
  国内免费   1962篇
耳鼻咽喉   183篇
儿科学   1299篇
妇产科学   479篇
基础医学   2501篇
口腔科学   265篇
临床医学   11836篇
内科学   8798篇
皮肤病学   225篇
神经病学   1379篇
特种医学   25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3316篇
综合类   22441篇
预防医学   6705篇
眼科学   1107篇
药学   10209篇
  130篇
中国医学   6580篇
肿瘤学   1038篇
  2024年   553篇
  2023年   2081篇
  2022年   1706篇
  2021年   2259篇
  2020年   2127篇
  2019年   2158篇
  2018年   1022篇
  2017年   1878篇
  2016年   1974篇
  2015年   2297篇
  2014年   3757篇
  2013年   3716篇
  2012年   4712篇
  2011年   4793篇
  2010年   4485篇
  2009年   4438篇
  2008年   5142篇
  2007年   4681篇
  2006年   4188篇
  2005年   4327篇
  2004年   3214篇
  2003年   2776篇
  2002年   2220篇
  2001年   1949篇
  2000年   1482篇
  1999年   1190篇
  1998年   1078篇
  1997年   937篇
  1996年   842篇
  1995年   731篇
  1994年   571篇
  1993年   392篇
  1992年   303篇
  1991年   352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67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流变学、下肢周径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2.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两组患者下肢周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粘度均降低,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流变,缓解肢体肿胀,预防DVT的发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7-06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8例。口服氯吡格雷5 d后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对患者CYP2C19与ABCBl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出院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类别及时间。结果根据CYP2C19*2/*3快速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以及ABCBl C3435T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CBlT(-620)C不同基因型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ABCBl C3435T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还发现体重指数(BMI)26 kg/m~2也是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共382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3.61%(52/382),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复发36例(9.42%),心肌梗死4例(1.05%),血管性死亡12例(3.14%)。根据是否携带CYP2C19*2/*3基因分为2组,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ABCBlT(-620)C、ABCBl C3435T基因的显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3基因携带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年龄也是临床终点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3、ABCBl C3435T等位基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疗效降低,其中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的患者终点事件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74.
该文从医院基础设施、应急机制、个人防护技术、患者安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等方面阐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应对高致病性传染病时的一系列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5.
<正>尿素循环障碍(UCD)是在尿素循环过程中,由于相关酶的缺陷而引起高氨血症的一组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低蛋白饮食、药物降氨、血液透析、肝移植以及基因疗法等。本文报告1例UCD患儿的诊治过程,并分析其病因、作用机制和治疗措施。1临床资料患儿男,7个月,因呕吐2d、抽搐并意识障碍1d于2018年6月15日收入江西省儿童医院PICU。患儿于入院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数次,当时无发热,精神稍差,无咳嗽,入院前1d出现四肢抖动,双眼凝视,口吐白沫,当地医院给予安定等止痉药物治疗后缓解,夜间开始出现神志不清,刺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11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脑梗组,单纯高血压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水平及一般生化资料;按照脑梗死病灶大小、NIHSS评分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及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并进行分析。结果脑梗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高于对照组(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呈递增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血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呈递增趋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CXCL16、HSP70、HMGB1及sCD40L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显著升高,并与脑梗死病灶大小、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8.
《家庭医药》2020,(5):55-55
防疫时期,居家如何吃得营养丰富还能苗条不长肉?怎样利用身边的小家电进行清洁消毒?一起来学学这些居家防疫小窍门吧!洗碗机、消毒柜、微波炉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在高于56℃的条件下,保持30分钟可有效灭活。一般消毒柜采用的工作温度范围在100~125℃之间,持续十几分钟以上,能够实现较强的消杀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家庭灭菌家电。同样,洗碗机可通过高温水对餐具进行灭菌消毒,经过高热温水冲洗、漂洗等运行程序,杀灭活病菌可达99.9%以上。微波炉的工作温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可在极短时间内消灭餐具、毛巾、衣物上残留的细菌和病毒。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15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接受早期低分子肝素用药及预防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用药及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术后DVT发生率及血小板、血红蛋白值。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1例(1.33%),对照组为6例(8.00%)(χ2=5.002,P=0.025)。入院时、术前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7d血小板值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0.730,P0.05)。观察组患术后1、7d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t=2.187、2.86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为接受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同时提供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血小板、血红蛋白值,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ICU患者撤机后不同吸氧方式对患者再次插管率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ICU内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在撤机后进行常规吸氧,研究组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吸氧,2组其他护理和治疗完全相同。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氧合指数变化情况以及再插管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再插管率(6. 6%)低于对照组(19.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8、24 h,研究组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ICU患者撤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可有效降低再插管率,提高氧合指数,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呼吸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