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某市城区公共场所空气卫生质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该市宾馆、商场空气卫生质量,探讨监测指标的适用性.[方法]连续两年对该市宾馆、商场进行空气质量现场监测.[结果]宾馆的温度、噪声两年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商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照度和甲醛两年监测合格率则是商场高于宾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风速两年监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商场最突出的空气质量问题是噪声,宾馆最突出的空气质量问题是照度和甲醛.微风速检测意义不大,标准制定欠妥.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横风向非线性随机振动方程的研究,得出可能发生失稳的临界风速公式,并对不同截面的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柳州市急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例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柳州市四家定点医院收治的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同期气象因子相关资料,进行中毒患者例数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3年间共收治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患者4 181例;12月至翌年3月这4个月共计3 410例(占81.6%)。以每年均值计算,中毒高峰期位于1月,多达309例(每百万人口130例);5—10月为低谷期,月均不超过20例。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均以夜间21时到次日凌晨3时为发病高峰期,共计2 278例(占54.4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呈负相关的气象因子有当日平均气温、平均风速、24 h大气压差(r=-0.409、-0.269、-0.162,P < 0.01),发病例数与当日大气压、24 h温差、相对湿度则呈正相关(r=0.353、0.240、0.085,P < 0.01或 < 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每增加1%,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会分别减少0.432%、0.128%;24 h温差、相对湿度每增加1%,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会分别增加0.292%、0.054%(R2=0.285,F=89.34,P < 0.05)。
  结论  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与当日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气象因子的变化,加强宣教、预警,做好公共事件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4.
林森 《职业与健康》2010,26(17):2005-2007
目的为控制某制鞋厂涂胶生产工艺过程所使用的粘合剂中苯系物的挥发扩散,对生产车间中原有通风设备进行更新,使车间内外环境中苯系物浓度值及工业通风系统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方法对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据工业通风学原理,对原有初步设计方案中缺乏工业通风系统设计理念的情况提出合理化意见。根据现场生产条件确定合适的罩口形式及控制点风速,系统地计算在满足生产工艺及场地要求的前提下各罩口的适宜面积及所需排风量。选择满足系统风量要求的有害气体回收净化处理设备,对整体通风系统加入降噪设计。通过计算该套通风系统各段局部阻力及延程阻力选择适宜型号的风机。结果通过对该套通风系统运行阶段车间内外环境中苯系物浓度的检测,苯、甲苯、二甲苯最高浓度值分别为3.10、19.45、4.97mg/m3。结果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较之原有通风系统条件下苯系物浓度值有了明显下降;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噪声值[最高为47.6dB(A)]符合国家要求。结论该套通风系统可有效控制苯系物的挥发扩散,能满足该制鞋厂实际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某机械制造企业涂装厂房防毒设施改造效果,为相同行业类似厂房和工序的防毒设施设计、改造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了解项目实际、制定工程改造方案并实施,对工程改造前后工作场所主要危害因素二甲苯的浓度、局部排风罩的控制风速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 工程改造之后,涂装厂房调漆、喷漆、擦拭岗位的二甲苯浓度明显降低,其中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降幅为57.3%~96.2%,短时间接触浓度的降幅为70.9%~99.0%,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局部排风罩的控制风速明显提高,增幅为70.6%~211.1%,均超过最低标准要求。结论 本次涂装厂房防毒设施改造基本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6.
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和气象资料分析无锡地区冠心病发病规律。方法:基于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报告平台数据,分析从2010年1月21日至2017年1月20日上报的无锡地区总计7年的全部住院病例数据。并分析了无锡市气象局提供的无锡地区同期气象特点,分析了无锡地区冠心病发病规律,为无锡地区冠心病的防控提供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的科学依据。结果:无锡市地区2009—2017年中,2013年气温最高;2010年、2013年平均降水量最低;2013年平均湿度最低;平均风速呈现相对稳定的逐步下降趋势。无锡市地区2010—2016年间,不同年度新发冠心病人数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2,P=0.004),发病年度和新发冠心病人数具有正相关性(r=0.821,P<0.001)。不同出生时的六气时象下,新发冠心病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29,P<0.001);总体上,出生于二之气(3月22日至5月21日)的新发冠心病人数最少。结论:无锡地区新发冠心病人数与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具有关联性,可以为无锡本地区冠心病发病的防控以及优生优育的选择和指导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不同风速条件对室内外PM_(2.5)浓度关系的影响。对某典型无人办公室室内和室外的PM_(2.5)浓度、室外风速和相对湿度(RH)进行了长达1年的连续监测,并在对相对湿度分层的情况下分析风速对室内外PM_(2.5)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相对湿度范围内,室内和室外PM_(2.5)浓度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H≤20%时,当风速4 m/s时,风速的增加有助于室外PM_(2.5)浓度的升高;风速≥4 m/s时,有助于降低室外PM_(2.5)浓度。RH 20%~40%时,当风速≥5 m/s时室内外PM_(2.5)浓度得到明显改善。RH40%~60%时,风速1 m/s时,室内外PM_(2.5)浓度均随风速增加而降低。RH60%~80%时,室内外PM_(2.5)浓度均随风速增加而降低。RH≥80%时,风速3 m/s时,室内外PM_(2.5)浓度明显降低且均随风速增加而降低。而未对相对湿度分层的条件下,风速1 m/s时,室内外PM_(2.5)浓度均随风速增加而降低。当RH≤20%时,I/O比随风速先降低而后略微升高,而其他相对湿度条件下的I/O比显示出随风速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提示风速是影响室内外PM_(2.5)浓度关系的重要因素,但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其影响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了解某医院病理科医技人员接触二甲苯、甲醛情况及防护现状,为预防职业病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7至10月,选择江西省某三甲医院病理科作业场所和52名医技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病理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布、工程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等情况,并对工作场所甲醛、二甲苯及排风设施控制风速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甲苯和甲醛的检出率为82.1%(23/28),各作业点二甲苯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个取材岗的甲醛检测结果超标,超标率为14.3%(2/14),各侧局部吸风装置及通风柜控制风速均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应加强医院病理科对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预防医技人员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50.
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手术室提供高质量的环境空气,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和切断所有污染途径的有效手段。2000年颁布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并提出手术室关键区域的主流区理论和对风量、风速的要求,成为手术室空调设计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