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2篇
内科学   95篇
神经病学   408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816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62篇
  4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和分析甘露醇与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70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甘露醇注射液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患者(85.7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药物高峰时间、药物持续时间、药物降压幅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吡拉西坦注射液要比应用甘露醇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甘露醇与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颅内压增高体征及症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起效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降压幅度分别为(0.47±0.21)h、(1.00±0.42)h、(4.31±1.41)h、(10.81±4.41)mm Hg,与对照组(0.48±0.23)h、(0.98±0.45)h、(4.35±1.37)h、(10.69±4.47)mm Hg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36/38),与对照组92.11%(35/38)比较,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且治疗前后血常规和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结论相比甘露醇来说,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效果相当,且二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起效时间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性,因此临床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吡拉西坦注射液与甘露醇治疗。  相似文献   
83.
<正>在神经外科中,颅内肿瘤的切除,颅内血肿、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颅骨缺损的修补等均涉及开颅手术,而开颅手术后头部伤口的愈合情况可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甚至影响到手术的成败[1]。回顾我科收治的两例开颅术后头皮感染伴颅骨自溶的临床资料,就其原因及处理作分析、探讨。1病例资料病历1:患者男,42岁,8年前因"右侧额颞部硬膜外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愈出院。2年前出现手术切口渗液,色淡黄,量少,予伤口换药、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1年  相似文献   
84.
陈航 《山东医药》2011,51(49):104-104
颅内肿瘤开颅术后血肿(PCH)是颅内肿瘤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2001~2011年,我院治疗PCH患者3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5.
徐庚 《益寿宝典》2012,(10):21-21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闻不到饭菜的香味,听不清楚声音,或是看不清楚东西了……那你很有可能是得了颅内肿瘤。如何才能早发现颅内肿瘤呢?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看似常见甚至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的症状。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82例,依据信封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37.3±3.40)、(36.2±2.40)分]均低于对照组[(41.2±3.70)、(40.7±3.10)分](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19.5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56%)高于对照组(85.36%)(均P<0.05)。结论在围术期对颅内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术后康复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并分析颅内肿瘤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选择该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选入本研究4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强化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采用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心理质量进行评价,并且将两组患者的心理质量评分纳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颅内肿瘤患者,为患者在围手术期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理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使患者更加耐心地接受手术治疗,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本文就脑脊液分流术治疗原发性颅内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11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58例。观察组行脑脊液分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术后5年内生存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脊液分流术应用于原发性颅内肿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9.
正1病例资料病例1:32岁男性,因头痛头晕12 d、加重伴抽搐4 d入院。入院头颅MRI平扫+增强考虑左侧额叶囊性星形细胞瘤(图1A~C)?全麻下行经左额开颅肿瘤切除术,全切肿瘤,术野仔细止血,未见活动出血后关颅。术后病理为浸润型星形细胞瘤(WHO分级Ⅱ级)。术后4 d,头痛加重,复查头颅CT示脑水肿加重(图1D、1E),静脉滴注甘露醇(125 ml,1次/6 h)脱水治疗,尿量明显增加但头痛无明显改善。术后5 d,无明  相似文献   
90.
术前对颅内肿瘤质地的准确评估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极为重要。目前,对颅内肿瘤质地的预测方法主要是通过磁共振成像。本文分别对磁共振常规序列、弥散序列、弹性序列及其他序列预测肿瘤质地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我们认为常规序列和弥散序列预测肿瘤质地的有效性尚存在争议;磁共振波谱、灌注加权成像及稳态进动平衡序列目前研究数据较少,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弹性序列是目前预测肿瘤质地最有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