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雪旺细胞(SCs)、神经干细胞(NSCs)与内置纵行排列纳米纤维丝的静电纺丝壳聚糖-聚羟基乙酸 (Chitosan-PLGA)纳米导管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探讨细胞在导管材料上的黏附及定向生长情况。方法 实验分为SCs组、NSCs组、SCs-NSCs共培养组, 3组细胞分别与Chitosan-PLGA纳米导管材料复合培养,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存活率, 扫描电镜下观察SCs、NSCs在Chitosan-PLGA上的生长。结果 细胞存活率排序由高至低依次为共培养细胞组、SCs组、NSCs组。SCs及NSCs能贴附在Chitosan-PLGA 内置纳米纤维丝上生长并沿纤维丝定向生长。结论 雪旺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可促进细胞与Chitosan-PLGA材料的相容性。内置纵行排列的纳米纤维丝有引导细胞定向生长与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应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研制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是解决周围神经缺损创新的治疗方法。综述了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结构、人工神经4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3.
雪旺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雪旺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雪旺细胞的增殖情况对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就尤为重要。其增殖速度的提高可大大改善神经桥接体移植的存活率,为临床神经移植术的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本文从雪旺细胞的功能、增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入手,为雪旺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技术迄今已得到很大的改进,但神经功能仍停留在部分恢复的状态,人们对神经损伤修复中所涉及的神经、化学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所知尚少。已经证明许多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功能的发育、维持和调节等作用中至关重要,这些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和近年来分离鉴定出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本文综述了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的过程及雪旺细胞和各种营养因子的作用.并展望病毒载体及细胞介导的DNA链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成人及大鼠雪旺细胞以获得高纯度细胞的方法.方法 分别用双酶分步消化法、预变性消化法及组织块反复接种法体外培养和纯化大鼠雪旺细胞,比较各种方法的纯度差异.结果 组织块反复接种法所获雪旺细胞纯度为(92.7±8.1)%,高于双酶分步消化法的(35.4±3.6)%及预变性消化法的(37.2±4.5)%(P<0.01).结论 组织块反复接种法可获得高纯度的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雪旺细胞(SCs)增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双侧臂丛神经,用双酶消化法体外培养SCs,并检测特异性标志蛋白S-100的表达。按培养基中BDNF终浓度的不同将所培养的SCs设立0、10、20、50、100 ng/mL组,共5组培养2周,每2 d用MTT法测细胞活力。并对不同浓度BDNF处理的SCs培养24 h后,取上清液,ELISA法测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水平。结果:培养出的细胞呈S-100阳性,为SCs。与0 ng/mL BDNF组比较,终浓度为50、100 ng/mL BDNF组的SCs细胞活力明显高于0 ng/mL组(均P<0.05),而浓度为10、20 ng/mL时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Cs能分泌NGF和FGF;其中终浓度为50 ng/mL BDNF组的SCs分泌NGF和FGF水平最高(P<0.05)。结论:BDNF对SCs的增殖和分泌功能有促进作用,终浓度为50 ng/mL时,SCs的活力与分泌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97.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最佳方式是自体神经移植,然而自体神经移植造成患者的二次损伤使其在临床的应用中受到局限。雪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的种子细胞,需要对雪旺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传代。由于雪旺细胞的增殖相当缓慢,培养周期长等方面限制。许多研究者转向中医药干预的方法进行探寻。令人欣慰的是:相关的实验传统复方制剂FBD能维持神经元生存和生长并促进BDNF等分泌物。本项研究将依据独特的实验模型,采用研究者选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纯的人参皂甙Rb1,加入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中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加药后的生长情况。 方法:利用SD雄性大鼠雪旺细胞株(ISC),加入不同浓度的FBD,利用MTT比色分析法、RT-PCR, ELISA,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FBD在不同培养时间对体外培养大鼠雪旺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FBD在20微克/毫升的浓度对雪旺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而50微克/毫升FBD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近。 结论 : FBD有促进体外培养雪旺细胞快速增殖的作用,从而为促进神经损伤的再生途径提供一些新的药物使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雪旺细胞(SCs)分化的可行性,以及分化成类SCs的表型、分子及功能特征.方法 原代培养F344乳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标记CD29、CD44、CD45的表达;诱导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评价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forskolin等诱导BMSCs向SCs分化,光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SCs特异性标记物S100和p75的表达;RT-PCR分析诱导前、后SCs相关基因的表达;培养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分别与诱导前后的BMSCs共培养,评价其促轴突生长的功能特性.结果 分离培养的鼠BMSCs CD29、CD44表达呈阳性,CD45表达呈阴性: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BMSCs经过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光镜下发现诱导的细胞形态与SCs相似;免疫荧光染色S100和p75阳性;RT-PCR结果S100、CD104均表达增强;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共培养,诱导后的BMSCs促进轴突生长的距离为(285.3±36.7)μm,与未诱导组BMSCs的[(113.5±11.5)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6,P=0.001).结论 BMSCs可诱导分化成SCs,其表型、分子及功能特征与SCs相似,诱导分化的BMSCs是一种理想的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及进行微囊化兔雪旺细胞移植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 1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微囊组、细胞悬液组、损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4组,术后3、 7、 14及28d,冰冻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3~14d, GFAP阳性细胞数及平均光密度均增加;至第28天时则减少,但仍高于正常组.其中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在第7天开始,微囊组与细胞悬液组、损伤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微囊化异种雪旺细胞移植能抑制损伤脊髓GFAP的表达,减轻由反应性胶质化所形成的胶质瘢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雪旺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每组18只,根据治疗时间分为1、2、3个疗程3个亚组,每组6只。面神经压榨造模后,电针组选取"地仓"颊车"翳风"和"合谷"穴进行电针治疗(疏密波,3Hz/60Hz,30min),5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运用电镜观察受损面神经和雪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面神经纤维髓鞘结构完整,髓鞘密集,鲜见脱髓鞘情况;模型组在各时间段面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情况,雪旺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器缺失,在髓鞘数量、厚度上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P<0.05);假手术组脱髓鞘情况以及各时间段髓鞘数量和厚度均优于模型组同期水平;电针组在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面神经纤维充血水肿情况与模型组相比较轻,雪旺细胞结构相对较完整,细胞器丰富,髓鞘化程度(髓鞘数量、厚度)明显优于模型组同期水平,第2、3疗程后,髓鞘数量、厚度较前有所减少,面神经修复进程受阻。结论:面神经损伤急性期电针可以加快神经髓鞘化进程,促进受损面神经快速修复,而电针治疗效应不随刺激时长的增长而增加,电针治疗需要把握"中病即止"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