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2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68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436篇
内科学   15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656篇
预防医学   20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540篇
  3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目的考察聚(L-乳酸)(PLLA)植入剂体内外降解特性黏数和失重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直接缩聚法制备聚(L-乳酸)(PLLA)树脂,经精制得药用辅料;将药用辅料通过特定设备压制成空白植入剂,考察其在大白兔体内的降解情况,并与其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的体外降解相比较。结果聚(L-乳酸)植入剂样品降解后的特性黏数与降解时间(wk)呈指数关系,失重百分率与降解时间(wk)呈线性关系。结论体内的特性黏数与体外的特性黏数数值相近,体外失重比体内快。  相似文献   
122.
123.
  目的  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儿血清降解单糖水平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首次确诊并住院治疗的SLE患儿及同期体检且年龄、性别与SLE患儿按1∶1比例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临床资料。以健康儿童为对照, 分析SLE患儿血清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半乳糖5种降解单糖水平变化, 并对不同疾病活动度SLE患儿进行组内比较。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法分析血清降解单糖水平与SLE患儿疾病活动度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SLE患儿45例(轻度疾病活动13例、中度疾病活动15例、重度疾病活动17例), 健康儿童50名。相较于健康儿童, SLE患儿血清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半乳糖水平均升高(P均<0.05), 且血清甘露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半乳糖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增加而逐渐升高(P均<0.05), 不同疾病活动度SLE患儿的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血清降解单糖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多种免疫指标存在正相关。  结论  SLE患儿血清降解单糖水平升高且部分降解单糖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免疫功能紊乱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Fb)及其降解产物(FDP)对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膜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在不同浓度(0、0.5、1.5、3.0、4.5和6.0g/L)Fg、Fb和FDP干预24h后,分别检测该共培养体系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水平(RT-PCR法)以及培养上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抗原含量(ELISA法)与活性(发色底物法)的变化情况。结果Fg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较高浓度的Fg(3.0~4.5g/L)可明显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mRNA表达、抗原含量及活性升高,但过高浓度的Fg(6.0g/L)却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3.0-4.5g/L的Fb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和抗原含量都起上调作用,同时显著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较高浓度的Fb(1.5-4.5g/L)则可明显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且在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趋势基本一致。3.0-6.0g/L的FDP均可明显下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1.5-6.0mg/ml的FDP均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高表达。结论Fg、Fb和FDP可以通过影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引起纤溶活性降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5.
凋亡,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自杀的主动细胞学事件,是细胞自稳的机制之一,从原始的生物线虫到高等哺乳动物及人类都广泛存在。凋亡的形态学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染色质凝集,胞膜发芽出泡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其特征性生化反应是细胞核内的核酸内切酶被激活,染色质DNA降解为小分子寡核苷酸片段。凋亡过程受到许多相关基因的严格调控,其  相似文献   
126.
杀虫剂被广泛使用以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食物中的农药残留等问题引起人们日益关注,研究杀虫剂的酶促降解将为解决杀虫剂污染及残留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对常见几类杀虫剂的酶促降解及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胰岛素降解酶(ID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TaqMan探针SNP分析法测定192例胰腺癌患者和258例正常对照IDE基因rs4646953和rs2251101两个位点基因型,并分析IDE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病例组IDE基因rs4646953位点TT、CT以及CC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5.4%、14.1%和0.5%;对照组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8.4%、10.1%和1.6%。病例组rs2251101位点TT、CT以及CC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8%、16.7%和1.6%;对照组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6%、23.3%和3.1%。病例组IDE基因rs4646953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348),rs2251101位点病例组CT和CC基因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39)。结论 IDE基因rs2251101位点变异与前列腺癌相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2聚体水平,讨论其在疾病的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6月间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300例,将其分为3组:1恶性肿瘤临床未转移组。2恶性肿瘤转移组。3治疗缓解组。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FDP﹑D-2聚体﹑FIB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血浆FIB﹑D-2聚体﹑FDP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FIB﹑D-2聚体﹑FDP的含量升高显著,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和恶性肿瘤转移组比较FIB﹑D-2聚体﹑FDP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血浆D-2聚体﹑FDP的阳性率明均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的高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和恶性肿瘤转移组比较,D-2聚体﹑FDP的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FIB﹑FDP﹑D-2聚体的水平常增高,处于高凝状态,并与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预后有关。对于发现早期DIC,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评价聚左旋乳酸/无定形磷酸钙(PLLA/ACP)新型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置入猪冠状动脉6个月内支架弹性回缩及有效性。方法将16枚新型生物支架随机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后即刻、随访终点)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术后即刻、1个月、6个月),并且,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处死12、4只动物,取支架置入部位血管固定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和支架贴壁情况。结果各小型猪随访终点造影复查可见支架置入段血管血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等现象。IVUS检查提示,平均支架面积和平均支架直径在置入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分别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支架面积:(6.08±1.30)mm2、(6.00±0.60)mm2比(5.97±0.53)mm2,P〉0.05;平均支架直径:(2.76±0.30)mm、(2.76±0.14)mm比(2.75±0.12)mm,P〉0.05],提示支架未发生显著弹性回缩;病理形态学分析提示,支架置入段血管轻度狭窄,未见支架贴壁不良。结论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6个月后,未发现显著支架弹性回缩,具有足够的支撑性能;内膜增生程度较轻,能够保证管腔通畅。  相似文献   
130.
赵亚茹 《家庭医学》2014,(10):18-19
黏多糖贮积症(MP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是黏多糖降解酶缺乏使酸性黏多糖不能完全降解,导致黏多糖在人体内积聚,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因此患有该病的宝贝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黏宝宝。根据酶缺乏的种类及临床表现的不同,目前将MPS分为7大型16种亚型,其中MPS—IH型发病率为1/100000~1/150000,居各种MPS亚型之首,也被称为标准型M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