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73篇
  免费   5708篇
  国内免费   3386篇
耳鼻咽喉   2846篇
儿科学   2070篇
妇产科学   1770篇
基础医学   5155篇
口腔科学   1662篇
临床医学   10040篇
内科学   6968篇
皮肤病学   342篇
神经病学   2497篇
特种医学   25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2904篇
综合类   24902篇
预防医学   9709篇
眼科学   900篇
药学   12370篇
  77篇
中国医学   14491篇
肿瘤学   2767篇
  2024年   794篇
  2023年   2663篇
  2022年   2038篇
  2021年   2425篇
  2020年   2292篇
  2019年   2742篇
  2018年   1570篇
  2017年   2708篇
  2016年   2976篇
  2015年   3183篇
  2014年   4112篇
  2013年   4069篇
  2012年   5875篇
  2011年   5871篇
  2010年   4363篇
  2009年   6038篇
  2008年   7149篇
  2007年   6655篇
  2006年   5979篇
  2005年   4593篇
  2004年   4299篇
  2003年   2890篇
  2002年   2680篇
  2001年   2402篇
  2000年   2067篇
  1999年   1941篇
  1998年   1417篇
  1997年   1188篇
  1996年   955篇
  1995年   725篇
  1994年   735篇
  1993年   863篇
  1992年   742篇
  1991年   738篇
  1990年   637篇
  1989年   549篇
  1988年   422篇
  1987年   291篇
  1986年   201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了解低压缺氧预处理是否能够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产生延迟预适应,增强神经元耐缺氧能力。 方法: 将近交系Babl/c小鼠放入减压舱,模拟海拔7 000 m高度减压2.5 h/d,连续3 d。第3次减压毕36 h后,观察严重低压缺氧(12 000 m 4 h)、严重缺血(双侧颈总动脉阻塞18 min)、缺血合并低压缺氧 (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低压缺氧8 000 m 4 h)对低压缺氧预处理及正常对照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情况。 结果: 7 000 m 2.5 h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小鼠海马神经元无显著损伤,能够诱导其产生延迟预适应,显著增强海马神经元耐受严重低压缺氧、严重缺血、缺血合并低压缺氧损伤的能力。 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低压缺氧预处理方法能够诱导海马神经元产生延迟预适应,增强其抗缺血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测定高原低氧环境中,不同人群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探讨其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高原世居健康人群及不同居住时间的高原移居健康人群血浆组织因子浓度,与世居西宁健康人群对照,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比较研究。 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浆组织因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高原世居及移居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浆组织因子浓度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608, P<0.0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862, P<0.01)。 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移居高原健康居民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转录调控蛋白PrfA对两组新近发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的体外转录作用。方法利用本室近年来建立的体外转录系统,对两组基于转录基因组体内研究发现的5个可能的受PrfA不同调节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进行了体外转录活性的研究。结果第一组中的hpt基因的体外转录活性受PrfA正调节,而其它4个基因既不被PrfA正调节也不被负调节。结论除hpt基因外,其它4个基因体外转录结果与体内实验不相一致,说明PrfA在体内可能通过复杂多样的非直接方式、或者还需要一些目前未知的因子来调控这些新近发现的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缺氧预处理(HPC)心肌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上,观察HPC对于24h后心肌细胞H/R损伤的影响,以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制备心肌细胞蛋白提取物,以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抗体测定HPC后不同时间ERK1/2活性,以聚丙烯酰胺电泳迁移实验观察HIF-1α磷酸化,并观察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和ERKs的上游激酶(MEK1/2)抑制剂PD98059对于HPC诱导的HIF-1α磷酸化以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HPC可以提高心肌细胞H/R后存活率、减少LDH漏出,并激活ERK1/2,使HIF-1α发生磷酸化;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和ERKs的上游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可以消除HPC诱导的HIF-1α磷酸化和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结论:HPC可以提高乳鼠心肌细胞对于H/R的耐受性,其机制涉及ERKs介导的HIF-1α磷酸化。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反应(HAAR)及高原肺水肿(HAPE)的发病机理。方法:对10例HAAR患者及6例HAPE患者灌洗前和灌洗后进行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检测, 并与10例高原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HAAR患者及HAPE患者灌洗前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HAAR同HAPE均存在弥散功能障碍;HAPE肺弥散功能(DLCO%)由灌洗前的(76.01±6.29)%, 上升到灌洗后的(103.31±9.23)%;气体转化因子(DLCO/VA%)由灌洗前的(150.30±15.20)%, 上升到灌洗后的(176.04±16.10)%;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31.73±3.01)mmHg上升到(45.31±3.56)mmHg。而HAAR及对照组灌洗后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HAPE患者肺泡内大量的液体渗出是HAPE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HAAR属HAPE发展的初级阶段, 存在着间质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长时程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高危儿室住院的52例HIE的患儿进行12~24 h的EEG监测,将其脑电信息储存,采用(日)福山幸夫"新生儿异常EEG"诊断标准进行回放分析。并随访35例患儿,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52例患儿中,35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背景脑电活动降低,异常率占67%,且临床为中、重型HIE患儿的EEG异常率(100%),明显高于轻型HIE患儿的异常率(39%)(P<0.01)。EEG表现为中、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留有后遗症的几率(8/24,33%)高于轻型EEG背景活动降低者的几率(2/28,7%)(P<0.05)。在出生>1周后的新生儿。EEG仍表现为中、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的患儿,留有癫癎、脑瘫的几率(11例均有后遗症)明显高于出生后1周内背景脑电活动降低患儿的几率(4/13,31%) (P<0.01)。结论:EEG表现为轻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良好,中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不良,高度背景脑电活动降低者预后极差。因此长时程脑电监测对新生儿HIE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以精神异常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系指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部分患者以精神改变为首发症状或伴有明显精神症状,易被误诊为精神疾病[1].对于脑电图(EEG)检查提示脑功能异常,特别是出现(癎)样放电的患者,甚至被误诊为癫(癎),因而耽误了治疗,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8.
在癫(癎)患者中,约有1/3为难治性癫(癎)患者,尽管有很多新的抗癫(癎)药物可以供临床医生选择,但是难治性癫(癎)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应用两种抗癫(癎)药物而无法有效控制发作者,即使再加用其它抗癫(癎)药物也不能控制发作.有研究表明,癫(癎)患者,尤其是难治性癫(癎)患者,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都受到严重的损害,包括低自卑心理、严重的抑郁、生活不能自理等,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迷走神经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电刺激等非药物疗法给难治性癫(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99.
用绿脓杆菌对家兔血行感染,造成家兔热毒血瘀.分别于感染后24、48、72小时测定血浆TXB_2和6—keto—PGF_(lα)的含量,发现实验组6—keto—PGF~(l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XB_2与 6—keto—PGF_(lα)的比值发生较大改变.提示实验家兔经绿脓杆菌血行感染后,机体内环境失衡,PGI_2对TXA_2的桔抗作用减弱,诱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本实验应用电镜细胞化学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到小白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在复方中药注射液的连续作用下,膜表面(Na~+-K~+)-ATP酶活性减弱,微绒毛减退等变化,同时观察到该复方中药注射液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可达87%,癌细胞增殖和(Na~+-K~+)-ATP酶活性及微绒毛的多少有平行关系。讨论了该复方中药抑制癌细胞增殖与膜表面(Na~+-K~+)-ATP酶活性和微绒毛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