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686篇
临床医学   416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科学   361篇
综合类   1983篇
预防医学   27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88篇
  8篇
中国医学   34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牙合畸形的牙弓形态。方法 :采用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正常牙合及 4组不同类型牙合(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 、ClassⅢ )的原始模型 ,圆锥曲线模拟其牙弓形态。结果 :不同类型牙合牙弓形态的差异有显著性 ,甚至某些分组的上下颌之间牙弓形态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上弯制弓丝时采用单一的标准牙弓形态是不完全科学的 ,应考虑牙合的不同类型及其矫治前不同的牙弓形态以防止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利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结合方丝弓矫正技术,对16例成人重度覆(牙合)Angle Ⅱ类(牙合)畸形进行矫正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均采用拔牙矫治,方丝弓矫正技术结合上颌前牙平面导板.对矫正前后X线头影测量有效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用方丝弓技术配合戴用活动式上颌前牙平面导板矫治后,后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减小达正常.SPee曲线曲度变平;U1-SN°显著变大,L1-MP、U6-PP显著变小(P<0.05).结论成人重度覆(牙合)Angle Ⅱ类(牙合)畸形戴用活动式上颌前牙平面导板,主要是通过压低下前牙、升高上后牙达到咬合打开,矫正深覆(牙合)深覆盖.  相似文献   
103.
104.
吴钢 《四川医学》2006,27(11):1203-1204
目的 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缺失伴[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牙合]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固定矫正,经正畸治疗达到牙基本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后再作修复。结果 32例患者均达到预期的正畸和修复目标,修复后牙排列整齐,咬合功能好,修复体自然美观舒适,中线无偏斜。结论 正畸配合修复能更好地修复伴[牙合]畸形的前牙缺失。  相似文献   
105.
低强度激光照射加速正畸牙移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LEL)照射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LEL对36例雅合畸形矫治病人右侧上颌尖牙进行照射,每日1次,每次15 min,共照射5次,左侧为对照侧。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于牙移动后7、14和21 d时,分别在石膏模型上测量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侧牙齿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侧(t=2.176~3.190,P<0.05)。结论LEL照射能有效地促进正畸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安氏骨性Ⅱ类1分类与骨性Ⅰ类青少年在正中颌位的最大紧咬位时,颞肌前份及嚼肌浅层肌电值有无差异。方法选取年龄为10-15岁的女性口腔[牙合]畸形患者,其中Ⅱ类1分类为22例,骨性Ⅰ类为30例,分别测试在正中颌位紧咬合板时颞肌前份及浅层嚼肌的肌电值。结果戴用咬合板时Ⅱ类1分类[牙合]与个别正常[牙合]颞肌和嚼肌的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尚不能通过颞肌前份和嚼肌浅层的肌电值对骨性Ⅱ类1分类[牙合]进行诊断。对于肌功能状态与面颌形态的关系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7.
笔者于1993年和2003年两次对集宁地区的蒙古族恒牙列人群进行了畸形的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了解10年前后蒙古族恒牙列畸形患病率和各类构成比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993年的调查对象为集宁市蒙古族专科学校、中学、小学的510名11~25周岁的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牙合)治疗前后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择处于生长高峰期的安氏Ⅱ1(牙合)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0~13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20例患者经过6~12个月(平均8个月)的治疗,面形改善明显,并获得Ⅰ类磨牙关系,并牙覆盖由6.8mm变为2.0mm,覆(牙合)由6.0mm变为1.2mm.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下颌骨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矫治的总变化中,骨性改变占覆盖总变化的47.9%,占磨牙关系总变化的48.9%;上下颌平面角无显著变化,但上下(牙合)平面角发生顺时针的旋转,下面高的增加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对于生长期的安氏Ⅱ1(牙合)可以产生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范俊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072-1074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使用J钩治疗安氏Ⅱ1(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牙合)患者12例,结合使用J钩头帽口外牵引向后滑动弓丝关闭拔牙间隙,并适当运用于拉牙向远中的阶段.结果 1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后牙建立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J钩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1(牙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后牙支抗并控根压低内收上前牙,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骨性安氏III类患者经上颌慢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包括22例患者,开始治疗年龄平均为9.8岁,治疗时间0.7年,慢速螺旋扩大器扩弓每周旋转90°~270°,(90°相当于0.25 mm)前方牵引力值为600~800 g/侧,治疗结束时覆盖至少为2 mm。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4年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及下颌平面角匹配的未经治疗的骨性安氏I类骨面型正常儿童22例。结果:治疗组上颌骨前部较对照组每年前移量多1.6mm,上颌骨后部较前部明显下移,下颌骨后下旋转同时下切牙直立。1.4年后上颌骨前部相对后缩、后部上移,抵消部分治疗效果。下颌骨的生长方向趋于正常,下切牙略唇倾。结论:上颌扩弓和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III类有利于减轻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