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70篇
  免费   1549篇
  国内免费   554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115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978篇
内科学   788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95篇
外科学   236篇
综合类   5418篇
预防医学   870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5155篇
  27篇
中国医学   15355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667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719篇
  2020年   615篇
  2019年   722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683篇
  2016年   746篇
  2015年   854篇
  2014年   1493篇
  2013年   1391篇
  2012年   1687篇
  2011年   1822篇
  2010年   1591篇
  2009年   1457篇
  2008年   1579篇
  2007年   1357篇
  2006年   1218篇
  2005年   1208篇
  2004年   1284篇
  2003年   1183篇
  2002年   894篇
  2001年   766篇
  2000年   685篇
  1999年   584篇
  1998年   544篇
  1997年   522篇
  1996年   456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棉花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棉花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记录10d,观察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及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74.3%,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的51.5%、81.8%(P〈0.05);在疗效速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棉花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慢性荨麻疹是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与病机复杂.目前,小儿发病率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西医应用抗组胺、激素等药物,多可暂时控制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中医根据整体辨证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本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63.
皮肤瘙痒是一个症状,多呈阵发性,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中,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发作时常瘙痒难忍,却多夜间加重,使患者难以入睡,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给病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西医学常以抗组胺药,镇静剂,维生素和钙剂治疗,用药后能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甚至加重。中医学多责之于血热有风,或是阴虚血亏,治疗多以疏风清热,滋阴养血润燥法治疗,但对顽固性皮肤瘙痒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加减大黄廑虫丸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检测加减大黄磨虫丸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MTS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磨虫丸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ECV-504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廑虫丸对ECV-304细胞移行的影响;Matrige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磨虫丸对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加减大黄磨虫丸中、低浓度组能够抑制鸡胚CAM血管生成;MTS比色法显示,0.05—0.20g/ml浓度的加减大黄鹰虫丸对VE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更低和更高浓度的加减大黄廑虫丸则无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加减大黄廑虫丸浓度为0、12.5、25.0和50.0mg/ml时ECV-504细胞移行数分别为208.67±17.16、132.67±16.50、78.33±13.50和18.67±6.66;Matrigel实验显示,加减大黄磨虫丸浓度为0、12.5、25.0和50.0mg/ml时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数分别为25.67±1.53、22.33±1.53、16.33±2.52和2.33±1.53,可见抑制细胞移行和管腔形成的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加减大黄廑虫丸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 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女男的差别以及中医药的治疗效率.方法 取2007年1~8月146例患者(除外其他乳腺病),采用单盲法进行分析.结果 (1)其发病原因、年龄、内分泌的改变、情志的影响与古今文献的所载基本相符.(2)在食物污染的情况下有特异性.结论 冲任脉(内分泌)失调、情志抑郁、食物污染均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病因素;中医药治疗有很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67.
笔者用加味寿胎丸合当归补血汤治疗崩漏8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功血69例,人工流产后出血8例,产后出血6例,带节育环后出血3例。功血者年龄13—50岁,出血持续时间38—65天;人流术后者出血年龄25~33岁,出血时间16—32天;产后出血者平均年龄27岁,持续出血平均63天;带节育环后出血者年龄25~28岁,出血为20~32天。  相似文献   
68.
张伟  宋洪涛  张倩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67-2871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以90%十八醇为助漂剂制得空白胃漂浮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载药胃漂浮微丸.再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内溶胀层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外控释层材料进行包衣制备胃漂浮定时释药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2%,15%,22%的包衣微丸,混均装入硬胶囊中,即得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均立即起漂,包衣微丸8 h漂浮率大于80%,并于不同时间依次释药,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我们运用我院制剂"补铁丸"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2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均为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门诊患者,就诊时随机分为2组。中医组2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3.2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病程  相似文献   
70.
槐角丸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槐角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用TLC法对制剂中的槐角、黄芩、当归、防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黄芩苷浓度线性范围15—41g,相关系数为0.9994,平均回收串为99.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n=6)。结论:该法简便,重现良好,可用于槐角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