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7篇
  免费   1235篇
  国内免费   1065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467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1478篇
内科学   477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2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482篇
综合类   4028篇
预防医学   2200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3567篇
  8篇
中国医学   5871篇
肿瘤学   139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683篇
  2022年   635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569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466篇
  2015年   528篇
  2014年   819篇
  2013年   799篇
  2012年   1135篇
  2011年   1117篇
  2010年   874篇
  2009年   899篇
  2008年   1464篇
  2007年   1091篇
  2006年   1156篇
  2005年   1168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581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利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手术获得的泌尿系结石成分,探讨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与年龄、性别等关系,比较上、下尿路结石成分特点,分析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发生的流行病学情况,为临床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治疗1984例尿路结石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部位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解剖部位的分布特点。结果在1984例泌尿系结石的患者中,按每10岁年龄大小分组排序,统计各年龄阶段泌尿系结石发病情况,男性患者有1346例,女性患者有638例,男性年龄(50.23±14.48)岁,女性年龄(47.87±14.51)岁,男、女患者比例约2.11∶1。在66~75岁年龄段,尿路结石发病率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成分以混合性结石为主,以混合性结石为主,共1582例,占79.76%。其中1665例(83.92%)为上尿路结石,上、下尿路结石的比例为5.22∶1,其余为肾结石合并膀胱结石。上尿路结石中男性1062例,女性603例,男女比例为1.76∶1;下尿路结石中男性284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为8.11∶1。青壮年(年龄≤45岁)泌尿系结石患者草酸钙为主结石、感染性结石多见;中老年(年龄>45岁)泌尿系结石者草酸钙为主结石、尿酸类结石多见。感染性结石患者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延安地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泌尿系结石。同时,不同年龄段结石构成成分具有差异。对于年龄≤45岁患者,主要以草酸钙为主结石、感染性结石多见,这与结石整体发病率基本一致;而对于年龄>45岁患者,主要以草酸钙为主结石、尿酸性结石多见。表明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结石患者,可以根据上述结果在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上综合考量,给予明确而更加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芷酒炖前后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白芷酒炖前后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白芷生品中初步检测出53个峰,鉴定出36个成分;从白芷酒炖中检测出32个峰,鉴定出26个成分;与生品成分比较,酒炖白芷中有22种成分未测到,但新增了12种成分,表明酒炖白芷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结论白芷酒炖后由于受热及辅料黄酒的作用使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存在成分转化,本研究为白芷酒炖的炮制机理及其在都梁丸中应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绿茶膳食补充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为绿茶膳食补充剂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UPLC-MS/MS方法鉴定绿茶膳食补充剂中的主要成分,HPLC法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最后用主成分分析和层序聚类分析评估绿茶膳食补充剂产品的变异性。结果:12种不同绿茶膳食补充剂中的主要成分为儿茶素、表焙儿茶素、咖啡因、表儿茶素、表焙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其含量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和层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种产品根据主要成分的含量可分为4个组群。结论:不同绿茶膳食补充剂质量差异较大,高度变异可能导致变量生物学效应,因此有必要使绿茶膳食补充剂标准化,发现更多潜在益处。  相似文献   
14.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DPPH体系测定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液质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特征性成分。方法:对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考察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通过液质联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ESI-Q-TOF-MS)技术对其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液质联用(LC-MS/MS),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文献对照,对其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都具有清除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清除能力最强。通过其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对照,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结论:应用DPPH抗氧化活性筛选及H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平卧菊三七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体胸腔血成分与凝血机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性血胸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胸部战、创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往往需紧急输血救治,但常遇到用血量剧增与血源紧张的矛盾。尽可能及时地将患者胸腔内大量血液收集并回输,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库存血用量及其并发症都是有利的。笔者通过犬单纯闭合性血胸及血气胸模型,探讨了随胸腔存留时间的延长,血胸和血气胸胸腔内积血血液成分及凝血机能的变化趋势,为胸血回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导致的脾功能过度增强而不适当地隔离和破坏血液成分引起的一组症状。临床表现为脾大或脾不增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脾切除后血象正常,症状缓解。由于外科脾切除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感染和出血,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栀子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以L9(3^4)正交设计对超临界萃取条件进行优化,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5℃,35MPa,120min的萃取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收率最高,超临界萃取产物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反,反-2,4-癸二烯醛,而传统水蒸汽蒸馏工艺下主要成分为反,反-2,4-癸二烯醛。与水蒸汽蒸馏工艺相比较。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且有革取率高。生产周期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瑞典儿童群体中,研究瑞典语译的出院后行为学问卷调查(PHBQ)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利用回译的方法,将PHBQ翻译成瑞典语。340名2~13岁间的小儿被纳入研究对象,均曾有过麻醉下接受选择性外科手术或诊断过程的住院史。利用旋光性甲戊炔醇主成分分析的探测性因素分析法分析结果。选择一匹配于该模型的可靠的适合度测量法,利用证实性的因素分析,检查数据的适合度(所有因素P〉0.09)。  相似文献   
20.
输血是血液系统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近20多年来,随着医学输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输血的不断认识,特别由于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临床输血从以前以输全血为主改变为现在以成分输血为主。现将近2年来我科血液病成分输血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