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8篇
  3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用免疫组织SP法测定30例单纯手术的食管癌(对照组)和25例新辅助化疗 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观察组)患者病理标本中趋化因子受体7(CCR7)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并观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CCR7、CXCR4阳性表达率48.0%(12/25)、40.0%(10/25)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6.7%(23/30)、80.0%(24/30),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24.00%(6/25)低于对照组的53.33%(16/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认为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下调组织中CCR7和CXCR4的表达,从而减少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2.
DC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2例Ⅲ、Ⅳa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同期化放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化疗方案采用DC方案(多西他赛 顺铂),放疗采用6MV X线常规分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两组总有效率、无复发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严重,但经积极处理均可耐受.认为DC方案与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获得较理想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93.
陈琳  从伟成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60-4261
老年人是我国肺癌高发人群,其中80%以上为非小细胞癌(NSCLC),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而老年患者体质较差,常并发多种慢性疾病,治疗风险大,病死率高[1].吉非替尼为新型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非细胞毒性和特异靶向性作用[2].为降低老年NSCLC患者手术风险,本文就我院老年NSCLC局限性肺切除术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术前化疗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4.
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MLR)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MLR分组的截断点;应用CK20检测淋巴结微转移;进而研究MLR与预后、N分期、病理特征、微转移的关系。结果:121例胃腺癌患者,MLR预测术后3,5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053,0.896±0.046,截断点分别为MLR=30.95%,MLR=3.15%。据此分组:MLR1(MLR<3.15%),MLR2(3.15%≤MLR≤30.95%)及MLR3(MLR>30.95%)。生存分析显示:MLR值越高,预后越差(P=0.000);MLR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相同N分期(N1或N2)患者,MLR不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CK染色总MLR分别为34.7%(242/697)和43.5%(303/6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微转移的检测能明显改变MLR值。无论是HE染色还是CK染色,MLR都与肿瘤淋巴管浸润、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MLR预测术后3年或5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大,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可用于确定其分组的截断点,进而指导临床判断预后。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能显著改变MLR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 LNR)是否能更优于淋巴结转移数(positive lymph nodes, PLN), 用于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9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0枚或以上、术后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 肿瘤大小分期, 组织学分级、ER/PR/HER-2状态、PLN、LNR、切检淋巴结总数、结外软组织侵犯、辅助治疗与患者RFS(relapse free survival, RFS)、OS(overall survival, OS)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 < 0.05);多因素生存分析, 当PLN和LNR作为协变量分别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时, PLN和LNR均为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测指标(P < 0.001);当PLN和LNR作为协变量同时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时, LNR依然是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测指标(RFS: P < 0.001.OS: P=0.001), 而PLN不再是其独立预测指标(RFS: P=0.944, 0S: P=0.315)。  结论  相对于PLN而言, LNR能更好的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 为乳腺癌危险度分级和临床医生制定辅助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实验考察浓缩纯化过程中影响乙酰哈巴苷转移率的因素,优选清咽口含片的醇沉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白毛夏枯草中乙酰哈巴苷转移率及干膏得率作为考察指标优选醇沉工艺。结果 优选的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3,加95%乙醇至乙醇浓度为70%,醇沉时药液的温度为60℃,冷处静置24 h。结论 优选的醇沉工艺简单易行,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六味安消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小肠推进度(药效学)、大黄素提取率、提取物干膏得率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处方中的植物药材用乙醇渗漉提取,寒水石粉碎成细粉直接入药,碱花用水精制。结论本提取工艺能最大限度地提取植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节能、省时、不污染环境,适宜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98.
徐黎明  袁秋雁  李薇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7):546-546,548
目的 探讨胃腺癌中α连接素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胃腺癌组织中α连接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中α连接素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分化程度低者,表达率有降低趋势;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分化程度低者,转移率有升高趋势.但随着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升高,α连接素表达率降低(P<0.01).结论 α连接素表达是反映胃腺癌中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趋势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建立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胃恶性淋巴瘤生长及其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外科原位移植技术移植到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建立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应用采血机分离出健康人、胃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加入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和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 McAb)刺激,分别制备出CIK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用CIK和LAK细胞实验治疗胃恶性淋巴瘤,对比观察不同来源的两种免疫效应细胞抑制其生长及肝转移的疗效.结果 成功建立了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在连续给药20天(0.3ml/d)后,健康人LAK细胞组(2×1010/ml)、健康人CIK细胞组(2×1010/ml)、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1×1010/ml)和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2×1010/ml)的抑瘤率分别为39.28%、53.57%、40.38%、56.42%.生理盐水对照组、健康人LAK细胞组、健康人CIK细胞组、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1×1010/ml)和胃淋巴瘤患者CIK细胞组(2×1010/ml)的肝转移率分别为100.0%、62.5%、50.0%、62.5%、37.5%.结论 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可用于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转移及实验治疗的研究.健康人LAK细胞、健康人CIK细胞和胃恶性淋巴瘤患者CIK细胞均具有抑制胃恶性淋巴瘤生长和抗肝转移的作用,且患者来源的CIK细胞抗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淋巴结转移率(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MLR)对各p T分期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UICC/AJCC p N分期和ML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同时分析MLR对各p T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及其分化程度均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Borrmann分型、p T分期、MLR分期和p N分期均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其中MLR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MLR各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MLR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MLR、手术根治程度、p T分期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N各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具有差异性,p N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结论 ML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能够准确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且准确性高于p N分期,尤其对于p T2和p 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