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9篇
内科学   22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69篇
预防医学   1494篇
药学   180篇
  4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51.
目的 了解长沙市12~18岁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认识青少年肥胖问题的严峻性,为制定控制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9-12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12所中学和12所高中,共纳入13~18岁中学生16 843名,并按照WHO的要求测量体重和身高。结果 本次研究的中学生共16 843名,超重人数1 703名,超重率为10.11%,肥胖人数838,肥胖率为4.98%,其中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952/8 149(11.68%)和751/8 694(8.64%),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578/8 149(7.09%)和260/8 694(2.99%)。不同性别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89,149.73,P均<0.001)。随着年龄增长男生超重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肥胖率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女生超重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增加趋势,肥胖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 长沙市13~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高,存在性别差异,应该动员家庭、幼儿园/学校、社区在内的所有相关群体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52.
别为胖子的性爱瞎操心新娘体重460磅,新郎体重308磅,今年5月11日,世界最胖情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因为他们的体重均超重,网友们大多担心其婚后各方面的生活质量不高,特别是夫妻生活方面。胖子的性生活是怎么样的?胖子的性生活质量并不差胖男人的床事持续更久研究显示,男人越胖就更不可能遭遇早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0年的《国际阳痿研究杂志:性医学期刊》。事实上,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一些的男人,其做爱时间平均能够  相似文献   
53.
<正>脂肪性肝病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人群。其中,轻度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偶有疲乏感觉,或仅感觉近期腹部有胀满感。中、重度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恶心、厌食、腹胀、肝区胀闷,甚至疼痛。如何早期发现脂肪性肝病25%以上的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无症状,绝大多数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54.
朱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8):1264-1265
分析昆山市2016年中小学在校生超重和肥胖流行情况,为开展超重和肥胖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中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等资料来源于昆山市学生年度体检,共体检中小学在校生110 571名.计算分年龄和性别等特征变量的超重率、肥胖率,并分析其在年龄、性别、生源及学校类别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超重率在所有学生、男生和女生中分别为16.4%,19.4%和12.8%;肥胖率在所有学生、男生和女生中分别为15.6%,19.2%和11.2%.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Z值分别为8.13,29.28,P值均<0.01).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地区和学校类别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昆山市2016年中小学在校生超重和肥胖较为流行,且在不同特征变量之间的分布差异明显.应从全社会角度入手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以期延缓或防止成年期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血脂异常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1种或几种相关指标高于正常值,并认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DC)降低也属于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6.
李幸  闫城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79-1482
目的 探讨以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 of behavior change,TTM)为理论基础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78名自愿参与干预研究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作为干预对象,采用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告别不良生活方式指导,然后自身干预前(T0)、干预1个月(T1)、干预3个月(T3)、第6个月随访(T6)分别利用体质量控制行为量表、变化阶段量表、变化过程量表、决策平衡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体重指数(BMI)等评估其体重控制行为变化效果。 结果 基线调查时79.5%处于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前意向/意向/准备阶段,20.5%处于行动/准备阶段;干预前(T0)、干预1个月(T1)、干预3个月(T3)、第6个月随访(T6)研究对象变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16,P<0.001),随着干预时间的不断推进,超重肥胖学生体质量控制行为变化阶段不断改善(χ2=60.862,P<0.001);随着干预时点、变化阶段不断推进,饮食行为(20.82±3.22、23.50±4.83、26.78±5.63、28.91±6.68)、运动行为(14.46±2.94、16.41±2.98、18.76±3.55、22.47±4.33)、认知过程(34.67±7.43、36.88±7.49、37.42±8.34、40.23±7.23)、行为过程(38.01±8.14、40.99±8.21、43.42±9.12、44.63±8.76)、知觉利益(23.37±4.63、25.63±4.03、28.01±3.42、29.23±2.52)、知觉障碍(16.96±4.32、19.06±3.61、20.53±3.31、22.35±2.55)、自我效能得分(30.50±9.12、35.50±9.33、38.95±10.13、44.41±9.43)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不同时点BMI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1,P=0.183)。 结论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干预使超重肥胖学生体质量控制行为变化阶段向前推进,体质量控制行为水平不断提升,体质量控制行为变化过程朝着益于体重控制的方向改善。  相似文献   
57.
李彩平 《当代医学》2014,(22):21-22
目的探讨超重儿童血清瘦素与BMI指数(体质量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参与调研的超重儿童资料,通过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对血清瘦素进行测定并分析与BM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超重儿童其血清瘦素与BMI指数正相关(r〉0);年龄范围为7~11岁的超重儿童体内血清瘦素逐年增大,而在11~15岁时逐渐降低;相同的BMI指数条件下,超重女孩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超重男孩(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男孩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密切相关(r=0.20,P〈0.05),而超重女孩的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r=0.42,P〈0.05)。结论影响超重男孩与超重女孩血清瘦素水平的因素并不相同,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超重儿童的血清瘦素先升后降,这可能是影响超重儿童青春期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地区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儿童超重及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适宜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标准,对儿童超重、肥胖进行评价。 结果 2013—2018年大兴地区学龄前期散居儿童超重肥胖呈逐年下降趋势,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7.07%、16.58%、16.99%、14.69%、11.12%、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220,P<0.00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01%、8.75%、8.66%、6.04%、5.44%、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31,P<0.001);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不同年龄组别男女童超重检出率差异小,5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73%、12.26%、12.75%、9.72%、10.85%和11.86%,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73%、13.95%、21.28%、14.29%、13.30%和14.79%,高于其他组别。 结论 大兴区学龄前儿童保健成效显著,超重肥胖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需要进一步加大超重肥胖干预工作力度,5~、6~岁男性儿童是工作的重点;学校应与家庭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9.
60.
Qsymia是由美国Vivus公司开发的新型复方减肥药,2012年7月17日,美国FDA批准其作为节食和锻炼疗法的辅助治疗药,适用对象为体质指数(BMI)为30及以上或27及以上且患有与体重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胆固醇、2型糖尿病等)的成人肥胖者。Qsymia是迄今为止效果最好的减肥药,平均能降低受试者10%的体重,减肥效果是目前市场上其他药物的2倍。Vivus公司已申请Qsymia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其后续进展值得关注。笔者就Qsymia的研发历程、基本性质、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试验及应用等研发动态作一概述,以期能为医院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