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56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93篇
  5篇
中国医学   407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四氧化三铁超微粒子的毒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Fe3O4超微粒子的毒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排泄状况。结果:静脉注射Fe3O4超微粒子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2022mg/kg体重。犬长期毒性试验观察到,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心电图显示,在短时间内,心率有一过性增高,其间Q-T间期缩短,少数犬伴ST段轻度下移,但P-QRS-T波群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病理检验发现,肝、脾有不同程度肿大,其组织未见坏死。采用同位素示踪法证实  相似文献   
52.
洪海平  陶冶  钟诚  李婕  徐玉云 《中国骨伤》2020,33(6):524-529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88例,因失访而实际获完整临床资料86例,男37例,女49例;年龄20~40(30.55±5.21)岁;病程1~42(14.21±7.38)个月。86例分为两组,44例采用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治疗组1次/周,对照组3次/周,3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结束、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记录颈痛量表(NPQ)评分(并计算百分率)、颈椎活动度(ROM)评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记录颈椎生理曲度D值,并评定治疗结束时和1个月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同时要求患者注意纠正日常不良姿势,睡觉保持低枕位,每日早、晚用高低适中的柱形枕置于颈后,颈椎后伸状态下平睡0.5 h。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颈痛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均显著改善(均P0.05);组间比较,治疗3周结束及1个月后随访时,治疗组颈痛NPQ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颈痛NPQ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3.63,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964,P=0.012);两组颈椎活动度的ROM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40.32,P=0.000),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并不存在交互效应(F=0.311,P=0.734)。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D值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9%(37/4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32/42,P0.0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安全性较好,是治疗症状型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3.
<正>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OP)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ener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和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DEXA反映的是骨的面积密度,不能准确分析骨松质和骨皮质对骨强度和骨代谢的不同影响。QCT敏感性高,准确性好,是目前唯一能分别测量松质骨和皮质骨密度的方法[1]。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研究骨质疏松骨微结构逐渐增多,有报道显示[2],利用高分辨率MRI对骨小梁微细结构的显示优于低场强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联合人工智能S-Detect技术校正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常规超声、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技术,将2021年7月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集的连续130例乳腺肿块病例作为训练集进行超声检查,超微血流成像及弹性成像结果分别以血管指数(VI)、弹性应变率(SR)值表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得出良恶性肿块VI值、SR值的截断值;然后以2022年1月至5月连续110例乳腺肿块作为验证集联合人工智能S-Detect技术,采用常规超声进行BI-RADS分级诊断,再以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应变弹性成像技术及S-Detect技术评估结果校正BI-RADS分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采用Z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常规超声+S-Detect+VI值+ SR值联合诊断以及各方法独立诊断)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计算不同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训练集130例乳腺肿块中恶性70例、良性60例,VI值及SR值良恶性截断值分别为4.05、2.59。验证集110例乳腺肿块中恶性63例、良性47例,常规超声、S-Detect、VI值、SR值及四者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588、0.827、0.802、0.785,联合诊断的效能优于单独应用各独立模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74,P<0.001;Z=2.668,P=0.008;Z=3.084,P=0.002;Z=3.293,P=0.001),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8.4%、特异度为87.2%、准确性为93.6%、阳性预测值为91.2%、阴性预测值为97.6%。根据2013版美国放射学会BI-RADS≥4类肿块应行穿刺活检,穿刺活检率由87.3%(96/110)降至61.8%(68/110),并校正4例被错判为良性的恶性病例(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3例,导管内原位癌1例),校正32例错判为恶性的良性病例(腺病17例、腺病伴纤维腺瘤14例、叶状肿瘤1例)。 结论多模态超声联合人工智能S-Detect技术校正BI-RADS分类可提升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提高乳腺恶性肿块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在胎盘植入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和SMI检查且确诊为胎盘植入的孕妇59例(病例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分娩后临床诊断无胎盘植入者60例(正常对照组),观察两组胎盘与病变肌层边界情况、胎盘附着处肌层厚度、胎盘内绒毛部与绒毛间隙间的血管情况及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与浆膜层连续性,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检查项联合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以术中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联合SMI检查诊断产前胎盘植入的效能。结果常规超声联合SMI检查示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发生胎盘与周边肌层界限不清或呈毛刺或锯齿样改变者分别为42例和8例,胎盘附着处肌层菲薄(≤1 mm)或消失者分别为43例和14例,胎盘内绒毛部与绒毛间隙间血流丰富且血管交错者分别为45例和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常规超声诊断产前胎盘植入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83%、78.00%和81.67%,常规超声联合SMI检查诊断子宫胎盘植入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24%、83.05%和93.33%,二者诊断准确率和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超声与SMI联合诊断胎盘植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结论 SMI检查能真实显示胎盘植入部位的低速血流情况,联合常规超声能较准确地评估胎盘植入的范围和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6.
本文对3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进行临床分析,其中30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了16项影响CR的因素,9例作了TEM和MPO及AP两项超微细胞化学的观察。结果表明:骨髓中早幼粒细胞百分比高者、骨髓细胞外颗粒多者以及TEM观察早幼粒细胞内颗粒粗大且有较多Auer小体者,易并发DIC。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并发DIC(X4)、血小板计数(X3)和年龄(X1)三个因素对CR有独特预后价值(α=0.1):并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P= e~(-10·21-11·21×1+5·69×3+4·6×4 1+e~(-10·21-11·21×1+6·69×3+4·6×4;此方程回归良好(P<0.05)  相似文献   
57.
肾小球滤过膜包含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和足细胞3层超微结构,其形态改变是诊断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的滤过膜语义分割有助于病理医生识别和判断滤过膜细微的病理改变,为相关的病理诊断提供帮助。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超微病理图像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灰度分辨率很低,传统的分割算法均只能对其中形态最简单的基底膜部分进行分割,分割精度也难以保证。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网络DeepLab-v3的肾小球滤过膜自动语义分割算法,应用空洞卷积扩大感受野,控制图像的特征分辨率,再通过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来获得多尺度的图像信息,最终将肾小球滤过膜的3个组成部分同时分割出来,并均能达到较好的分割效果。本文通过对重要参数进行实验探究,使得平均分割准确度达到0.776,是目前效果相对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和超微血流成像(SM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及术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2例,均行二维超声、SMI及病理组织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维超声和SM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以及二维超声评估术后盆底功能的价值。结果二维超声和SM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97%和80.65%,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90.32%。术后二维超声检查示26例(41.93%)患者发生前盆腔脱垂,10例(16.13%)发生压力性尿失禁,9例(14.52%)发生后盆腔脱垂,33例(53.23%)患者术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宫颈癌术后患者最大Valsalva下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静息下膀胱颈尿道后角、最大Valsalva下膀胱尿道后角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SM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二维超声对术后盆底功能的评估具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比分析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和50例同期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导管扩张(经病理诊断为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SMI技术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二者诊断价值差异。结果SMI技术检查微血管筑型:无血管52例,线型30例,树枝型13例,残根型5例;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8例,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2例;诊断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88.00%,准确率为86.00%。超声造影病灶回声无增强51例,均匀增强28例,区域增强16例,不均匀增强5例,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9例,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1例;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90.00%,准确率为89.00%。SMI检出率(84.00%)低于超声造影(86.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79)。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Kappa=0.78,说明SMI技术和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一致性。SMI技术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0.860,95%CI:0.781~0.939;超声造影技术诊断AUC=0.890,95%CI:0.819~0.961;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相当(P>0.05)。结论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相当,但SMI技术诊断更便捷,且为无创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朱晓玲 《中国药业》2008,17(14):50-50
目的研究莪术挥发油提取工艺,探索缩短蒸馏时间的方法。方法以L(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考察药材粉碎度、加水量、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药材粉碎度、加水量、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出率均有显著性影响,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20目以下莪术粉、药:水(1:20)、提取时间4h.结论莪术适当粉碎并提高加水量,可提高挥发油提取率,并缩短蒸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