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53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16篇
  5篇
中国医学   17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1.
对氯卞氯和苯经付克反应,光溴化,得到4-氯二苯基溴甲烷,然后经与羟乙基哌嗪缩合、与氯乙酸钠反应、加盐酸成盐、精制得西替利嗪盐酸盐,总收率为29%。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双手背、颜面肿胀、红斑瘙痒3天,无尿1天入院。患者10年前食植物油(菜籽油)多次出现手、面部红斑肿胀,予以地塞米松、西替利嗪治疗好转,后家中改食豆油后症状消失。1周前再次使用粗制菜籽油炒菜,食用3天后出现皮肤损害。在乡卫生院治疗2天无好转,并出现无尿、尿蛋白(2+),转入本院治疗。皮肤科情况:双手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学杂志》2005,3(4):154-15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口服左旋西替利嗪5 mg,1次/d,15 d一疗程,共用3个疗程;治疗组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用22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与显效率分别为58.5%、29.2%和41.9%、30.7%,总有效率分别为87.7%与72.6%,复发率分别为12.3%和37.8%.[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明显、安全,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联用玉屏风颗粒和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本院门诊接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筛出70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采取玉屏风颗粒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评估两组的症状积分,且检测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IL-18、干扰素-γ(IFN-γ)和IL-33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相对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的风团直径积分、皮肤瘙痒积分和风团数目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风团直径积分、皮肤瘙痒积分和风团数目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风团直径积分、皮肤瘙痒积分和风团数目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IL-4、IgE、IL-18、IFN-γ和IL-33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4、IgE、IL-33和IL-1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4、IgE、IL-33和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联用玉屏风颗粒和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的效果极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西替利嗪在治疗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变应性哮喘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7.
西替利嗪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替利嗪 (Cetirizine)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问世的第 2代抗组胺药 ,为第 1代H1受体羟嗪的活性羧酸代谢产物 ,其在体内不易被细胞色素P45 0 所代谢 ,大部分经肾脏以原型排出[1]。与其它抗组胺药相比 ,它对外周H1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 ,常用剂量下未见明显的镇静及抗胆碱等不良反应。近年来 ,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诱因的组胺释放增多所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现对其临床应用概况及安全性作一综述。1 临床应用1 1 荨麻疹1 1 1 急性和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常常表现为长达 6周甚至 5年以上的皮肤反应 ,传统的抗组胺药或长期激素治疗会导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盐酸西替利嗪片的体外溶出度,为评价其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转篮法测定溶出度,用威布尔(Wcibull)分布模型拟合溶出曲线,并对溶出参数m、T50、Td等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的溶出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国产厂家制剂的溶出度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9.
国产与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的生物利用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片剂在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采用2周期随机交叉设计自身对照试验法,口服进口或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各10 mg,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国产西替利嗪与进口西替利嗪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429.00±108.80)和(469.82±113.83) ng·mL 1,Tmax分别为(0.90±0.51)和(0.91±0.40) h,以梯形法计算AUC0~36分别为(3 312.72±682.39)和(3 417.11±517.42) ng·h·mL 1.国产西替利嗪相对生物利用度(97.21±13.32)%.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证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西替利嗪与进口西替利嗪在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具有生物等效性.[关键词]西替利嗪,盐酸;生物利用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及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2%,平均起效时间(2.1±0.2)周,对照组有效率为57%,平均起效时间(4.5±0.4)周.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