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87篇
  免费   2726篇
  国内免费   2179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401篇
妇产科学   399篇
基础医学   1796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9556篇
内科学   4504篇
皮肤病学   145篇
神经病学   881篇
特种医学   24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3970篇
综合类   15948篇
预防医学   2918篇
眼科学   605篇
药学   12225篇
  93篇
中国医学   4269篇
肿瘤学   518篇
  2024年   466篇
  2023年   1494篇
  2022年   1271篇
  2021年   1624篇
  2020年   1483篇
  2019年   1507篇
  2018年   748篇
  2017年   1188篇
  2016年   1175篇
  2015年   1391篇
  2014年   1952篇
  2013年   1952篇
  2012年   2853篇
  2011年   2859篇
  2010年   2475篇
  2009年   2487篇
  2008年   2898篇
  2007年   2722篇
  2006年   2697篇
  2005年   3049篇
  2004年   2834篇
  2003年   2526篇
  2002年   2246篇
  2001年   2099篇
  2000年   1810篇
  1999年   1649篇
  1998年   1451篇
  1997年   1268篇
  1996年   1202篇
  1995年   1127篇
  1994年   971篇
  1993年   742篇
  1992年   625篇
  1991年   568篇
  1990年   502篇
  1989年   492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2):934-934
由王多友教授作序、王大波主任编著的《现代麻醉实用信息速查盘卡》已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7月出版。该盘卡保留了1991年版《麻醉常用数据速查盘卡》中与麻醉相关的基本知识,如创伤指数、心脏功能分级、体重指数、呼吸功能参数、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数据,以及常用麻醉药的药理、麻醉中常用药物等基础上,增补了择期手术前准备参考标准与实验室检查、麻醉药与围手术期药物相互作用、癌症晚期三阶段止痛原则等,并介绍了近年来新麻醉药物的药理、药效、用量、使用方法等,包括新肌松药、新静脉麻醉药、新麻醉性镇痛药、新吸人麻醉药以及血浆代用品、常用阿片类药物等新信息。该盘卡分为26个板块,4轮,9个窗口,可互相对照快速查找,信息量大,使用方便。为麻醉医师和急诊、急救医师提供了临床工作中的必要相关知识和临床数据,使医务人员以最短的时间查找基本数据并指导临床工作。该盘卡定价:25元。联系人:王大波主任。地址: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青年大街84号,辽宁省辽阳市第三医院麻醉科(邮编:111000)。电话:0419—6899540,手机:13081785999。  相似文献   
72.
丙泊酚的药效及对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丙泊酚的药效学及对家兔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家兔12只,随机分为1%丙泊酚组(Ⅰ组)和2%丙泊酚组(Ⅱ组),每组6只。两组丙泊酚单次首次剂量均为6mg/kg,以0.6mg/s从家兔耳缘静脉分别匀速注射,观察和记录家兔头正位反射消失时间。注射完毕后接麻醉注射泵以400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输注丙泊酚6h,记录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并于静注前、静注完毕、持续输注5、30min及1、3、6h和苏醒时分别抽血行血气分析,检测血药浓度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浓度。结果Ⅰ组家兔血清TG浓度在持续输注1、3和6h与静注前比较均有显著增高(P<0.01),血清TC浓度仅在持续输注6h较静注前增高(P<0.01);Ⅱ组在6h的血清TG浓度高于用药前(P<0.01),但同时点仍低于Ⅰ组(P<0.01)。结论2%丙泊酚与1%丙泊酚的药效相似,但2%丙泊酚能明显延缓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壁切应力的水平分析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以及对研究对象测量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结果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高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流壁低切应力促进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74.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前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治疗前尿动力学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对16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66例患者中,125例(75.3%)证实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 ),25例(15.1%)为可疑BOO(BOO±),16例(9.6%)无BOO(BOO-),3组之间在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V)、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上差异无统计意义,BOO( )组的逼尿肌不稳定(DI)、低顺应性膀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逼尿肌收缩力减弱(DU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诊断BPH、选择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前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为气管插管提供了一种新型途径,而且有望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但是,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目的在于:(1)进一步观察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证实经口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是否能够比直接喉镜(DLS)产生较轻微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 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ILMA组和DLS组,经常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血压(B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ILMA组的平均气管插管操作时间较DLS组明显延长。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比麻醉诱导后明显升高,但血压的最大值未超过麻醉诱导前水平,而心率的最大值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两组在各对应时问点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血压和心率的最大值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临床常用的全身麻醉深度下,ILMA和DLS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相似。与DES相比较,ILMA引导经口气管插管并不具有减轻心血管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77.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对420例发生AS患者升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的斑块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420例AS患者各部斑块发生率分别为颈动脉窦部85.12%,动脉分叉前(腹主动脉、股动脉下端)45%,动脉分叉后(颈内、髂总、股深动脉起始)内、外侧壁分别为51.98%、53.45%,动脉平直区(颈总、股动脉干)34.58%,升主动脉为1.4%(6/420);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和运动幅度减低发生率为90.71%(381/420)。各观察区与动脉平直区比较AS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AS斑块分布有明显的倾向性,认为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导致AS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统计,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每年为1/10 000,男女比例2~3∶1,既往以急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检查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随着彩超的临床应用,可对阑尾炎进行直接显示给临床提供了客观的诊断依据。笔者对41例资料较完整的可疑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特点,以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1资料与方法41例可疑阑尾炎患者为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病例。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21~60岁(平均27·6岁)。患者均有右下腹疼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反复发作的腹痛病史,临床体征均有…  相似文献   
79.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老年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临床上对一些下腹部、盆腔、下肢短小手术病人的麻醉,目的主要是镇痛、轻度肌松或无需肌松。然而单以布比卡因做腰麻,用药量大,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波动大,术后下肢运动恢复时间显著延长,尿潴留多见。本研究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与常用量对照比较来探讨其临床实用性及优  相似文献   
80.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向腹膜内注入透析液,腹膜一侧毛细血管内血浆和另一侧腹腔内透液借助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对流和超滤的原理。以清除机体内潴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通过透析液补充所必要的物质。不断更换新鲜透析液反复透析。则可达到清除毒索,脱去多余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目的。由于其操作简单一般情况下不需特殊设备可以在家中进行。对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腹膜透析已成为肾脏替代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血液透析互为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