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38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64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7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温勇晖  侯冰文 《江西医药》2007,42(11):1033-1035
目的 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4年4月~2006年11月间59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岁以下婴儿占44.1%,全部患儿均有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血清MP-IgM检测均为阳性.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6.3%),但血沉(67.8%)及CRP(40.7%)都升高.胸片以单侧大片絮状阴影计27例,占45.8%,呈斑点状阴影15例,占25.4%,呈间质性肺炎改变17例,占28.8%.25例(42.4%)有肺外合并症,发病时间小于7d者24例,大于7d者35例,58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1岁以下婴儿肺炎的重要致病原,临床症状多样,症状多于体征,X线表现多于体征,血清MP-IgM检测,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2.
王宇光 《中医杂志》2008,49(2):149-150
1病历简介患者李某,女,27岁,教师。主因“发热2月余,加重伴周身肌肉疼痛半个月”于2006年2月8日入院。7年前出现双手指间关节疼痛,伴晨僵,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未系统治疗,双手指间关节渐呈梭形变。4个月前周身关节疼痛加重伴发热,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96mm/h,在我科诊断为类  相似文献   
53.
广西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广西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取RA患者106例,采用SPSS(10.0)建立数据库及统计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年龄、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gA,IgG,IgM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 RA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上存在差异.中医证候在性别、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广西地区RA证候以湿热阻络最多见.在病程方面,肝肾阴虚病程最长.RA患者年龄较轻者证候主要表现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和寒热错杂证;年长者以痰淤阻络和肝肾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方法 中药内服外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中药内服和外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与对照组67.7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血沉和类风湿因子检查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药内服外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5.
身痛逐瘀汤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佐剂关节炎(AA)大鼠模型基础上,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在大鼠造模前后的变化规律,以明确FIB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并以身痛逐瘀汤为载体,进一步探讨FIB与RA的关系,从而为身痛逐瘀汤治疗RA提供更为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动物造模法.在中药干预2周后分别测定FIB在以上三组的含量,同时分别测定三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关节炎指数(AJ).结采:(1)造模成功后,在大鼠体重、右后踝关节周长、关节炎指数方面.空白组与模型组及中药组之间差别明显,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中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中药治疗后,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三组之间的纤维蛋白原、血沉、关节炎指数均有明显差异,P均<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右后踝关节周长方面,模型组与空白组、中药组差异明显,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与中药组差异不明显,P=0.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之间的体重在统计学方面无明显差异,P均>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相关性方面,中药干预2周后,纤维蛋白原与血沉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0,二者之间显著相关(P=0.014);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4,二者之间显著相关(P=0.020);纤维蛋白原与关节炎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08,二者之间显著相关(P=0.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佐剂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C反应蛋白、血沉、纤维蛋白原水平,为临床使用身痛逐瘀汤治疗RA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6.
家居农村的刘老太今年63岁,自述颈部、腋窝、腹股沟部经常长疙瘩,害怕是肿瘤,来化验室检验血液沉降率即血沉(ESR),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笔者问其是否日常喝水较少,小便不多.刘老太紧忙说:"可让你说对了,平时我一点水都不想喝,除吃饭时喝半碗汤外,其他时间不再喝水,也不觉得口渴.小便次数也少,每次尿一点,还有烫的感觉."笔者向其解释说:要想身上不长"疙瘩",就必须每天多喝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刘老太身上的疙瘩是淋巴结炎,本地农村俗称"火疙瘩".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联合测定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 同时测定83例起病在1周内的细菌感染新生儿血清CRP和ESR水平.结果 血清CRP在起病24 h内即增加到(10.8±2.3)mg/L,与对照组(4.3±3.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炎性反应得到一定控制后则明显下降(P<0.01).ESR在起病2~3 d才逐渐增加,至2~3 d和4~7 d时分别升至(20.3±4.6)mm/h和(29.3±15.3)mm/h,与对照组(6.5±3.7)mm/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败血症新生儿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而ESR仅细菌培养转阴者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血清CRP和ESR的联合测定,有助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西班牙LENA动态血沉分析仪检测血沉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117人,采用西班牙产LENA动态血沉分析仪分别以快速法与标准法和魏氏法测定血沉,对三种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快速法与标准法血沉测定值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586,P=0.559),快速法、标准法分别与魏氏法间血沉测定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3,P=0.002及t=4.636,P=0.000);快速法与标准法Kappa=0.904,Youden指数84.67%;快速法与魏氏法Kappa=0.847,标准法与魏氏法Kappa=0.856,Youden指数81.62%.结论:快速法与标准法假阴性率均较低(3.26%、1.14%),而假阳性率均较高(12.00%、17.24%).当快速法、标准法测定值接近界值时,建议做进一步检测.  相似文献   
59.
宋梅 《中国保健》2008,16(11):487
胃食道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通过食管下段括约肌频繁逆流到食管内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随着胃食道反流病患病率增加,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亦逐渐增多,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对50例慢性咳嗽患者经x线胸片、血沉、PPD实验等排除肺癌、肺结核后,进行胃镜检查及诊断性治疗,发现有35例难治慢性咳嗽患者存在胃食道反流.  相似文献   
60.
川崎病(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完全性川崎病病例也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