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43篇
  免费   3871篇
  国内免费   3275篇
耳鼻咽喉   141篇
儿科学   1150篇
妇产科学   444篇
基础医学   3146篇
口腔科学   699篇
临床医学   11455篇
内科学   7237篇
皮肤病学   362篇
神经病学   1049篇
特种医学   15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1篇
外科学   2530篇
综合类   21336篇
预防医学   3708篇
眼科学   301篇
药学   14467篇
  89篇
中国医学   10079篇
肿瘤学   1488篇
  2024年   499篇
  2023年   1805篇
  2022年   1534篇
  2021年   1773篇
  2020年   1657篇
  2019年   1846篇
  2018年   932篇
  2017年   1645篇
  2016年   1730篇
  2015年   1932篇
  2014年   2855篇
  2013年   2993篇
  2012年   4178篇
  2011年   4382篇
  2010年   3804篇
  2009年   3876篇
  2008年   4892篇
  2007年   4408篇
  2006年   4224篇
  2005年   4550篇
  2004年   3671篇
  2003年   3316篇
  2002年   2751篇
  2001年   2410篇
  2000年   1991篇
  1999年   1751篇
  1998年   1560篇
  1997年   1285篇
  1996年   1297篇
  1995年   1172篇
  1994年   943篇
  1993年   708篇
  1992年   635篇
  1991年   628篇
  1990年   521篇
  1989年   511篇
  1988年   187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131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953.
抗血小板聚集药沙替格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衡 《药学进展》1997,21(3):181-182
  相似文献   
954.
罗红霉素的体内分布与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红霉素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体外抗菌活性类似于母体化合物红霉素。它在体内如呼吸道、牙周组织、附睾和皮肤中均有广泛分布。本文还介绍它与茶碱、咪达唑仑、雷尼替丁、氢氧化铝及奥美拉唑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55.
956.
以P(St-Am·MG)对染料活性艳红(X-3B)溶液进行絮凝试验,考察了高聚物剂量及外加盐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与无疏水基团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MG的絮凝能力进行了比较。发现絮凝体系无外加盐时,高聚物与染料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静电力;有外加盐时,高聚物的电荷受到屏蔽,高分子链卷曲,PAm·MG的絮凝效果受到较大影响。而P(St-Am·MG)与X-3B之间存在疏水相互作用,受影响较小,此时P(St-Am·MG)的絮凝性能优于PAm·MG。用平衡渗析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时甲醇和脲存在下P(St-Am·MG)与X-3B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证明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57.
对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6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浆心房利钠多肽(ANP)、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测定。结果显示:无并发症的CO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浆ANP、PRA、AT-Ⅱ水平增高(P<0.01);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浆ANP、PRA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AT-Ⅱ两组比较P<0.05。作者结合文献对其变化和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8.
959.
冠状动脉病(CAD)患者,冠状动脉的病理学特征为广泛动脉粥样硬化与管腔狭窄。动脉壁的粥样硬化常与血栓共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致血栓形成。病理研究发现,动脉粥硬化部位血管内皮细胞破裂或出血,其结果为血管内皮下层暴露于环流的血液中,血小板附着于内皮细胞的胶原蛋白,活化,并释放一种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的物质。活化的血小板还参与促进纤维蛋白形成的凝血作用,红细胞和白细胞也可参与组成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应用药物(如链激酶或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或物理(如血管成形术或分流术)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是治疗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