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89篇
  免费   1491篇
  国内免费   971篇
耳鼻咽喉   130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503篇
口腔科学   286篇
临床医学   2373篇
内科学   695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264篇
特种医学   27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564篇
综合类   7751篇
预防医学   1779篇
眼科学   195篇
药学   7484篇
  26篇
中国医学   5959篇
肿瘤学   44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90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528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553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1315篇
  2013年   1340篇
  2012年   1779篇
  2011年   1860篇
  2010年   1704篇
  2009年   1562篇
  2008年   2102篇
  2007年   1722篇
  2006年   1629篇
  2005年   1824篇
  2004年   1435篇
  2003年   1519篇
  2002年   1195篇
  2001年   1035篇
  2000年   835篇
  1999年   713篇
  1998年   618篇
  1997年   590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334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250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目的 本研究使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LO)评价双侧中央暗点患者使用棱镜后的眼球运动反应.方法 本预试验共招募6例有双侧中央暗点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以及6例正常视力的志愿者.首先用Nidek MP-1微视野仪确认患者的中央暗点和优选视网膜注视点(PRL),然后用Rodenstock SLO,在将视标投射在优选视网膜注视点时拍下实时视网膜像,接着在受检者眼前加入6~8 PD的棱镜,要求受检者保持注视视标,这时通过视网膜标记来测量视网膜像的移位量,以及随后发生的优选视网膜注视点的再次注视.过程中平均移位量和再次注视时间通过图像软件(ImageJ software)来计算.结果 实验组再次注视时的移位量在3个像素点或11.66个弧分之内(x轴:2.90±3.92,y轴:2.53±4.18).对照组再次注视时的移位会准确些(x轴:0.33±1.15,y轴:0.89±2.50),但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x=1.32,Px>0.05;ty=0.80,Py>0.05).对照组再次注视时间(0.98±0.19)s较实验组(2.83±1.63)s要短,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1).其中有1例实验组受检者没有发生再次注视,其结果被排除并单独分析.结论 研究发现,双眼中央暗点患者对棱镜物像转移后的再注视反应与正常人接近,但实验组再注视明显较对照组慢,并有1例受检者没有发生再注视.该数据说明双侧中央暗点患者无论眼前有没有棱镜,都会利用相同的视网膜位置视物,因此,通过棱镜物像再定位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6层螺旋CT的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扫描。观察脑出血部位和相应的CT表现。比较不同发病部位死亡率,分析死亡率与出血量、中线位移的相关性。结果出血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叶、小脑、脑干、多发性出血的分别占60.00%、17.50%、12.50%、7.50%、1.67%、0.83%。基底节出血的死亡率低于其他部位出血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30、≥30 mL的分别占53.33%、46.67%。中线结构移位和未移位的分别占60.00%、40.00%。出血量>80 mL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出血量<30、31~60、61~80 mL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位移距离>10 mm的患者死亡率高于中线位移距离为0、1~5、6~10 mm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可明确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大小、占位效应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谭颖仪  杨志业 《今日药学》2020,(4):246-248,251
目的对中药石莼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石莼基原、采收期、采收加工方法进行考证,建立性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明确了石莼药材基原、采收期及采收加工方法;所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化学成分信息量丰富,专属性强。结论本研究为中药石莼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参蛤定喘胶囊鉴别方法的研究。方法:用药典的方法对红参进行薄层鉴别。结论:实验结果为参蛤定喘胶囊薄层鉴别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故障现象 输入病人信息后,按下扫描键,机器不扫描,错误提示:(1)Scan Proc Common Error Code.(2)Gantry Error Code.再按扫描键,有时能正常扫描,但此故障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18.
由于幼儿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对于他们的头部CT扫描一直是困扰CT诊断医生的一大难点。由于普通CT扫描时间长、部分幼儿不合作因而得不到一张能够达到诊断标准的CT图片,因而如何做好小儿头部CF扫描中的准备成为CT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我院CT室在长达十五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综述如下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87年,Hachinski应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来描述深穿支动脉分布区脑室周围或大脑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CT扫描呈低密度或MRI T2加权像呈高信号改变的非梗死性白质异常。在其他的文献中,这种神经影像学改变也被称作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或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WML)。在广义上,这一术语可能囊括了更多的各种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的白质脑病。近20年来,针对老年人LA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或倾向于它与缺血的关系上,试图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对肺部外周性结节进行CT扫描,能够较好地提供各种病变的特征,尤其是HRCT和增强扫描,对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肺部外周性结节53例,通过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探讨肺部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学鉴别特征,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