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2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 探讨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与口腔健康行为的相关关系,为0~3岁婴幼儿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395名1岁以下无龋儿童进行2年的纵向观察,每半年定期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指导.统计分析喂养、口腔卫生状况、定期口腔检查等因素与ECC的相关性.结果 进入课题观察终点253人,平均月龄(27.67±5.98)个月,患龋率36.76%,龋均1.04±1.68.口腔卫生状况、检查次数、奶瓶喂养、夜间喂养、睡前进食后清洁和刷牙频率是ECC的影响因素(P<0.05).口腔检查次数是婴幼儿龋的重要负相关影响因素(P<0.05),每增加1次口腔检查,患龋风险降低61.6%.结论 定期口腔检查和菌斑控制是预防婴幼儿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3.
74.
牙周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破坏性炎症性疾病,成人患病率很高。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牙周炎患者在行基础治疗后应用派丽奥牙科用软膏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2013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炎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20~73岁、平均43.6岁;患者均主诉牙痛、口臭、刷牙时出血。专科检查示牙龈红肿、充血,牙齿表面及龈下附有菌斑、牙石,探诊触碰牙龈出血、疼痛。本组患者均符合牙周炎诊断标准,口内至少有20颗牙齿,牙龈探诊深度≥5mm,牙齿松动Ⅰ~Ⅱ°,在每个象限内至少有两个不相邻的位点;未接受过手术治疗及药物辅助治疗,且无未经控制的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比较福赛斯坦纳菌(T.f)、牙龈卟啉单胞菌(P.g)在慢性牙周炎(CP)和冠心病伴慢性牙周炎(CHD+CP)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探讨其检出率与CP和CHD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CP 62例,CHD+CP 70例,收集位点龈下菌斑,提取DNA,用PCR法检测T.f、P.g分布.结果 两组中,T.f检出率分别是66.67%、71.43%、92.5%和85.71%、70.37%、80.95%;T.f在CP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82,P=0.003<0.05).P.g在两组中,在轻、中、重度CP检出率分别是22.23%、52.38%、35.00%和21.43%、55.56%、42.86%.在(CP+CHD组)中,T.f与P.g有相关性(r=-0.306,P=0.012<0.05).结论 Tf可能与冠心病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我口腔预防保健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为教学内容的取舍及学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我校09级临床医学、检验医学2个专业21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差,口腔保健知识欠缺等现象存在,学生期望得到口腔保健预防方面知识.结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较薄弱,行为较落后,必须加强医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树立终生维护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用牙、爱牙、护牙的方法是我校今后应该积极开展的口腔保健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7.
特异性IgY抗体对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对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选择自愿受试者41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含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和非特异性IgY抗体的喷雾剂,每日两次,共4周。试验前、试验后1周、试验后4周分别取口腔内指定牙位的菌斑样本,在厌氧的环境中培养,检测变形链球菌菌落数及总厌氧菌菌落数,并计算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结果:使用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1周及4周变形链球菌计数较试验前有显著性减少,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分别降低12.99%和12.70%,而对照组中的变形链球菌计数和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试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过表达株IgY抗体可明显减少人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改变人牙菌斑的微生物组成,可为防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8.
刃天青纸片法预测龋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龋活性试验(caries activity test,CAT)之一的刃天青纸片法(Rezazurin disctest,RD test)纸片变色程度与唾液、菌斑中致龋细菌以及龋失补牙数(dmft)的关系。方法 给94名受测试者应用RD法,检查受测试者dmft,并取其唾液和菌斑样本培养致龋细菌。结果 RD法纸片变色程度与唾液、菌斑中致龋细菌以及dmft呈正相关关系,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3.7%,阳性预测值为70.2%。结论 RD法能反映唾液、菌斑中致龋细菌数量以及受测试者患龋现状。  相似文献   
79.
牙周临床治疗Ⅵ.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可引发局部及全身的一系列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宿主具有多层屏障的防御机制,对感染的应答基本上是保护性的,但反应过强或过弱,均可能发病。因此,微生物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疾病的过程和进展。针对病因的治疗,使我们在机械清除菌斑之外,也可能采用药物辅助手段清除致病微生物、阻断宿主反应的破坏过程、调节宿主的自身免疫力,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牙周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微生物的,对宿主反应的调节尚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口腔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中间普氏菌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查与记录60例研究对象(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各30例)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应用生化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龈下菌斑中的血链球菌数,并用定性随机引物酶链反应法对两组研究对象龈下菌斑中的中间普氏菌进行了鉴定。结果:冠心病组的PD、PLI和龈下菌斑中的血链球菌数及中间普氏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组的牙周健康状况相对更差,与冠心病有关的口腔细菌除血链球菌外,龈下菌斑中的中间普氏菌也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