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73篇
  免费   3816篇
  国内免费   3258篇
耳鼻咽喉   382篇
儿科学   878篇
妇产科学   481篇
基础医学   2632篇
口腔科学   526篇
临床医学   5967篇
内科学   7818篇
皮肤病学   787篇
神经病学   1910篇
特种医学   13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9篇
外科学   3363篇
综合类   18123篇
预防医学   6219篇
眼科学   889篇
药学   11549篇
  60篇
中国医学   12366篇
肿瘤学   1527篇
  2024年   872篇
  2023年   2689篇
  2022年   2287篇
  2021年   2461篇
  2020年   1960篇
  2019年   1986篇
  2018年   1013篇
  2017年   1472篇
  2016年   1536篇
  2015年   1888篇
  2014年   3004篇
  2013年   2879篇
  2012年   3715篇
  2011年   3881篇
  2010年   3307篇
  2009年   3173篇
  2008年   5035篇
  2007年   3853篇
  2006年   3849篇
  2005年   5151篇
  2004年   5152篇
  2003年   5348篇
  2002年   3803篇
  2001年   1998篇
  2000年   1498篇
  1999年   866篇
  1998年   573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炎症已成为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第七大因素,而白细胞介素-1(IL-1)是炎性微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时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同时炎性微环境致病特点与现代中医学"癌毒"的理论相吻合。查阅近年中医药调控IL-1家族分子治疗肿瘤机制的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并做出概括及评价,从中医药主要调控IL-1α、IL-1β和IL-18因子治疗肿瘤展开综述,为中医药更系统化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延缓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降解而延长生理性GLP-1作用时间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除此之以外它的众多胰腺外作用逐渐被发现。DPP-4抑制剂可以安全的单独使用及和与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联合使用,不影响体质量,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性价比较高,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广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又一个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3.
骨碎补是历代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消风祛斑等功效。其主要含黄酮、苯丙素、三萜、酚酸及其苷等类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促软骨再生、护牙健齿、保护肾功能、抗炎、防治中毒性耳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本文对近年来骨碎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骨碎补的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s)感染主要累及肺部,但对心血管系统损伤作用也不容忽视。CoVs感染引起的心脏损伤并非罕见,其发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从CoVs引起心血管损伤的证据入手,进一步探讨了CoVs对心肌的直接损伤,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激活和细胞因子风暴与炎症反应对心血管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相关心血管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1)病毒直接作用:CoVs在心肌细胞复制,损伤心肌;(2)RAS系统激活:感染CoVs后,心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的表达下调,激活RAS系统,使得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收缩血管功能增强,Ang1-7保护心脏效应减弱;(3)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循环细胞因子和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心脏损伤;(4)其他:包括低氧血症和儿茶酚胺心脏毒性。本文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为后续的详尽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5.
血管性痴呆(Va D)的发病日益增多,但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却较为缓慢,特别是在遗传方面的研究更是存有争议。脑小血管病(CSVD)是Va D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关于CSVD与Va D两者共同的遗传学研究越来越多。该文主要介绍散发性CSVD与Va D共同危险因素的遗传学易患性以及单基因遗传性CSVD与Va D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6.
安息香为安息香科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 Craib ex Hart.的干燥树脂,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脂酸类和三萜类物质,及少数木脂素类物质,其中香脂酸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安息香主要药理活性有抗炎解热、抗肿瘤、血脑屏障保护等。本文对安息香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从多角度分析预测了安息香可能的质量标志物,为安息香药材的质量控制、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选取明确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描述病程中的临床表现、诊疗思路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患者明确诊断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好转出院。ANCA相关性血管炎表现多样化,临床诊疗中应时刻警惕。  相似文献   
28.
29.
胆囊癌(GBC)是一种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隐匿性、易侵袭转移、早期诊断难、预后差等特点,GBC仅依靠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近年来,由于GBC不同阶段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人们对GBC的诊治越来越重视,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尤为重要。随着对GBC发病机制、免疫应答和靶点探索的深入研究,GBC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文章就GBC的发病机制、转移途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0.
《中成药》2019,(12)
探讨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检索中国知网、谷歌学术、Pub Med等数据平台,对有关枇杷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关注近10年的文献。枇杷花主要含有三萜类、黄酮和酚类、挥发油、类胡萝卜素、蛋白质等;具有止咳、化痰、抗菌、抗炎、抗肿瘤、保肝等药理作用。枇杷花功效显著,在医药卫生、保健品、食品和日化品行业应用日趋广泛。应关注枇杷花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以期助推枇杷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