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3篇
  免费   1141篇
  国内免费   1161篇
耳鼻咽喉   103篇
儿科学   146篇
妇产科学   215篇
基础医学   2145篇
口腔科学   247篇
临床医学   3233篇
内科学   1387篇
皮肤病学   164篇
神经病学   289篇
特种医学   5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84篇
综合类   5881篇
预防医学   2247篇
眼科学   672篇
药学   2284篇
  12篇
中国医学   830篇
肿瘤学   893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528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880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1441篇
  2011年   1679篇
  2010年   1506篇
  2009年   1445篇
  2008年   1496篇
  2007年   1343篇
  2006年   1192篇
  2005年   1136篇
  2004年   851篇
  2003年   715篇
  2002年   576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41.
眼底照相机的数字化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1959年A lvis和Navoyny发明的。1965年后逐渐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采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造影剂注入血管后随血液进入眼底,在蓝色光波激发下发射出黄绿色的荧光,此时通过荧光眼底照像机可观察到眼底血管的细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性传播疾病(STD)混合感染的可靠性。方法用ABI5700自动荧光PCR分析仪检测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H)、人乳头瘤病毒6,11型(HPV6,11)及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单纯疱疹病毒(HSV),分析STD混合感染中5种6型病原体的组合及比率。结果5种6型病原体均有混合感染的情况。女性CT出现混合感染的比率高于男性,男性UU出现混合感染的比率高于女性(P<0.01)。14种类型混合感染中2种病原体感染的类型占10种,其中CT+UU型混合感染达86.6%。结论用FQ-PCR检测STD准确、方便、快捷,有条件的医院应开展多种病原体的联合检测,以及早发现混合感染者。  相似文献   
43.
44.
45.
目的:为了解女职工患妇女病现状,充分认识普查普治必要性。方法:对玉溪市部分女职工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白带多项快染、宫颈荧光筛查、乳腺红外线扫描。结果:女职工患病率74.54%,阴道炎患病率18.67%,宫颈糜烂患病率21,04%,子宫肌瘤占受检人数10.79%,慢性输卵管炎占9.60%,卵巢囊肿占4.3%,乳腺小叶增生患病率为26.86%,乳腺纤维瘤占0.43%,IF荧光宫颈癌筛查3-4分占8.33%。结论:女职工患病率高,提高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6.
47.
用ELISA、IFA和IIP试验检测11例旋毛虫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2%、81.82%和81.82%。它们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项试验结果间存在良好一致性。 同时检测了30份健康献血员血清和20例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包括华支睾吸虫病、四川肺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包虫病和阿米巴肝脓肿),旋毛虫病人组的ELISA、IFA和IIP阳性率明显为高。 由于3项免疫学试验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故可以单独或联合用于人体旋毛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8.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稳定、高通量的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技术。方法10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取其新鲜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DNA提取,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5个微卫星位点,应用GeneScan方法分析PCR产物。结果105例结直肠癌患者26例(24.7%)存在微卫星不稳定,其中MSI-H 14例(13.3%),MSI-L 12例(11.4%),MSS 79例(75.3%)。D5S346、BAT26、BAT25、D17S250、D2S123突变率分别为5.6%、8.6%、10.5%、8.6%、10.5%。结论应用荧光多重PCR可以高通量检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敏感性高,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蛙皮素(BBS)对前列腺癌PC-3细胞骨架形态及细胞内游离Ca2+([Ca2+]i)浓度的影响。方法:①利用免疫荧光法(IH),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10-5mol/L浓度BBS处理的PC-3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以反映其对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②应用Fl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LSCM检测不同浓度BBS(10-9、10-7、10-5mol/L)处理的PC-3细胞[Ca2+]i浓度。结果:①10-5mol/L浓度的BBS可促进PC-3细胞CK表达及伪足形成;②BBS可提高PC-3细胞[Ca2+]i浓度,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BBS可明显提高PC-3细胞[Ca2+]i浓度及CK表达,进而影响PC-3细胞骨架形态。本研究为探索BBS应用于肿瘤研究以及BBS作用后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阳性神经元与阴茎包皮系带感觉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金(FG)逆行标记对大鼠阴茎包皮系带内神经末梢的来源作追踪定位,并结合SP、CGRP免疫荧光标记法,研究大鼠DRG内FG标记阳性神经元中SP、CGR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结果:FG逆行标记结果发现,大鼠阴茎包皮系带内的神经末梢起源于第6腰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L6-DRG)和第1骶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S1-DRG)的神经元。对这些神经元分别作SP、CGRP免疫荧光标记后发现,标记细胞大小不等,分别呈深红色和深绿色,沿神经束成行排列或散在分布。FG/SP、FG/CGRP双标记阳性细胞均为中小型,其数量分别占FG逆行标记阳性细胞总数的1/3和1/2,FG/SP/CGRP三标记阳性细胞占FG逆行标记阳性细胞总数的1/5。结论:大鼠L6-DRG和S1-DRG内的SP、CGRP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阴茎包皮系带感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