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为了研究地黄块根膨大的发育特征,揭示激素相关基因在这个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该研究以地黄品种"温-85"为实验材料,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地黄块根进行表型观察,利用半薄树脂切片技术观察块根的组织形态。从地黄转录组数据库中挑选与激素合成和响应相关的基因,利用qRT-PCR技术研究激素相关基因在地黄不同发育时期块根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地黄的发育阶段可划分为苗期、拉线期、块根膨大初期,膨大中期,膨大后期和成熟期。块根解剖学特征分析表明次生形成层的分裂启动了地黄块根膨大的进程;膨大前期次生形成层的持续快速分裂和副形成层的形成驱动了块根的向外(平周)和侧向(圆周)持续快速膨大。在半薄和超薄切片观察过程中发现在地黄块根中存在有大量的油脂细胞。定量结果分析显示IAA,CK,ABA,乙烯,JA,EB的合成和响应基因整体呈现上调表达趋势,GA的合成与响应基因呈下调趋势,其负调控因子基因则上调表达。大部分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高峰期处在拉线期、膨大前期。结论:拉线期和块根膨大前期是地黄块根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IAA,CK,ABA,乙烯,JA,EB的合成和响应基因的上调与GA合成基因的下调能促进块根的发育。油脂细胞可能与地黄药用成分的合成与储存有密切关系。该研究为阐述地黄块根发育的规律和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2.
民间药块根紫金牛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块根紫金牛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RP-18、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块根紫金牛80%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块根紫金牛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烷醇(Ⅰ)、α-波甾醇(Ⅱ)、ardisinE(Ⅲ)、5-(Z-heptadec-8-enyl)resorcinol(Ⅳ)、麦芽糖(Ⅴ)、蔗糖(Ⅵ)。结论:化合物Ⅲ、Ⅳ、Ⅴ、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建立检测同植株芭蕉根茎、茎和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含量的方法,并为寻找芭蕉根茎有效成分的替代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78.5∶21.5,V/V),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0.15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对9批同植株芭蕉根茎、茎和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1.16~357.10、8.83~160.4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2、0.999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4%、98.32%,RSD分别为1.77%、1.81%(n=6)。芭蕉茎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根茎和叶(P<0.05);同植株芭蕉根茎与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同植株芭蕉根茎、茎、叶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具有差异。聚类分析将芭蕉根茎、茎和叶分为3大类,其中以芭蕉茎与其余2个部位的差异较明显。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芭蕉药材不同部位中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含量测定;芭蕉茎可替代芭蕉根茎作为羽扇豆酮和豆甾醇的原药材来源。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芭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芭蕉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1R*,2S*,3R*)-2,3-dihydro-1,2,3-trihydroxy-4-(4′-methoxyphenyl)-1H-phenalene(1)、4-hydroxy-2-methoxy-9-phenyl-1H-phenalen-1-one(2)、trans-(1S,2S)-3-(4′-methoxyphenyl)-acenaphthene-1,2-diol(3)、(4E,6E)-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4,6-dien-3-one(4)、irenolone(5)、bis-demethoxycurcumin(6)、rel-(3S,4aR,10bR)-8-hydroxy-3-(4-hydroxyphenyl)-9-methoxy-4a,5,6,10b-tetrahydro-3H-naphtho[2,1-b]pyran(7)、cis-3-phenyl-acenaphthene-1,2-diol(8)、2-methoxy-9-phenyl-phenalen-l-one(9)、bis-(2-ethylhexyl)terephthalate(10)、胡萝卜苷(11)、2-(4-methoxyphenyl)naphthalene-1,8-dicarboxylic anhydride(12)、lasiodiplodin(13)、4′-dehydroxy-irenolone(14)、2-hydroxy-4-(p-methoxyphenyl)-phenalen-1-one(15)。结论:其中,化合物4、6、10、13为首次从芭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芭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9、1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麦冬块根膨大及药材形成规律,为麦冬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大田栽培,间隔7~10 d连续采样。以测定15株均值计算麦冬各部分干物质分配和积累规律,以测定15粒均值计算块根数量、大小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对麦冬块根纤维特征进行观察,并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麦冬项下性状描述对麦冬药材性状变化进行观测记录。结果在四川地区麦冬块根从10月份开始膨大至次年4月结束。最初形成的生长于麦冬茎基的不定根多为营养根,可膨大形成块根的不定根多为后期茎基部四周生长出的不定根。麦冬单株块根基本在5~20个,多数在8~10个,极个别超过20个。不定根一般从根尖一端开始膨大逐渐延长形成纺锤形块根,块根形成后根尖可继续生长形成不定根,新形成的不定根可进行2次膨大,极个别不定根可出现3次膨大,形成串珠状。显微观察结果显示麦冬块根膨大主要是由皮层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层数增加形成,其中皮层细胞体积增大起主导作用。麦冬块根开始膨大,须根和茎叶部分干物质积累快速减缓至最终停止,块根干物质积累在前期增长速率快至3月中下旬基本呈动态平衡,药材性状整体表现为从干瘪向饱满变化的过程。结论研究结果全面反映了麦冬块根膨大过程的表观变化规律,为麦冬块根发育机制的研究探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7.
槪說:本品神农本草經列为中品,为Scroph-naria Oldhami Oliu 及山立参S.pattInIana wydl.植物之根,按証类本草載有三种立参,一作奇数羽状叶,与吳普芍葯叶品符合,一作三小叶集成掌状,与陶弘景人参莖品符合。一則相当于苏頌所記的脂麻叶品,花有紫、黄、白三种。 産地:銅鼓、修水两县为主产区,年产量700石,此外,峽江、泰  相似文献   
88.
栽培措施对黄丝郁金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了窝播量、播种方式、种姜大小、种源、产地、土质对黄丝郁金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窝播量对郁金块根产量无显著影响,条播较窝播明显增产;适宜的产地、土壤栽培,才能获得块根高产。生产中应选择无病虫害、健壮、具3~4个节和芽无损害的子姜块作种姜为宜。  相似文献   
89.
三七药材中几种单体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秀明  徐珞珊  王强  陈中坚 《中草药》2004,35(12):1408-1410
三七药材为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块根,是五加科人参属名贵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三七皂苷类成分,其在三七中的含量最高,有关药理活性研究也较为系统和全面。迄今为止,从三七的不同部位已经分离到了30余种单体皂苷成分。  相似文献   
90.
任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0):912-912
芭蕉芋作为天麻的伪品早有报道,其为美人蕉科植物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根茎加工品。近几年来,天麻饮片中掺杂芭蕉芋的现象时常发生,有时可高达1/3。其原因在于:①芭蕉芋的饮片经硫磺薰蒸后外观色泽与天麻饮片极为相似。②对芭蕉芋的鉴别侧重于理化、药理及显微鉴别,且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