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文报导了作者对一药何首乌一种伪品一人形何首乌的基源进行了鉴定,认定为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basjooSiebetZucc的新鲜根茎经过人工模型培造做成的物品。并对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与其伪品人形何首乌(芭蕉)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别进行了比较,为何首乌的真伪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2.
麦冬,为百合科麦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麦门冬,沿阶草,书带草。此草及花,很不出奇,花色淡紫,无艳丽之姿,其芳也乏幽香。然而,它的叶片多而常青,如飘带状,微风吹之,犹如带舞,显得非常淡雅,人们将用它来点缀花圃,阳台,书屋,  相似文献   
153.
周菊花  顾春梅 《农垦医学》2001,23(3):192-193
乌头属毛莨科植物,药用其块根,主要为乌头。旁根为附子,全株有毒,以块根为最毒,种子次之.叶子又次之。其有毒成份为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毒性最强,内服3—4毫克即可致死亡。我院于1994—2000年共收治4例乌头中毒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4.
155.
芭蕉根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倩  康文艺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8):2424-2427
目的:研究芭蕉根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在DPPH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指导下对芭蕉根提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对高活性的醋酸乙酯部位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糖苷酶抑制作用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活性筛选。结果:从芭蕉根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2′,3,4′-三羟基黄酮(1),3,3′-bis-hydroxyanigorufone(2),irenolone(3),2,4-dihydr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one(4)和3,4-二羟基苯甲醛(5)。化合物1(IC508.61 mg.L-1),3(IC5019.55 mg.L-1)和5(IC501.1 mg.L-1)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2(IC5024.15 mg.L-1)和4(IC502.81 mg.L-1)具有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4对SA,MRSA和ESBLs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78,0.313,0.039μg/disc。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5的抗氧化活性已经报道过外,其他化合物的活性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6.
苗药芭蕉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芭蕉根和芭蕉花不同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提取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芭蕉根石油醚部位对SA,MRSA和ESBLs均有抑制作用,MIC全部为31.25μg·disc-1;芭蕉根正丁醇部位对MRSA,ESBLs有抑制作用,MIC都为250μg·disc-1;芭蕉花石油醚部位对SA、MRSA和ESBLs都有抑制作用,MIC均为125μg·disc-1。抑菌活性大小顺序为芭蕉根石油醚部位芭蕉花石油醚部位芭蕉根正丁醇部位。结论:芭蕉根和芭蕉花的石油醚部位是芭蕉的抑菌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57.
打顶对玄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在玄参生长中后期人工打顶对玄参块根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为规范玄参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田间试验和田间调查统计。结果:在玄参主茎花期剪主茎花薹,其块根每667m^2收获重量319.6kg,单个重150g以上的块根占13.8%,小于30g的块根占17.4%,经济系数0.35,均优于其他处理。哈巴俄苷含量0.069%,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在玄参主茎花期剪主茎花薹,可以显著提高玄参产量。  相似文献   
158.
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总皂苷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 用80%乙醇提取,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比色法测定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15批芭蕉根中,同一采收期中天柱远口采集的芭蕉根中总皂苷含量较高;同一产地的5个采收期中,以8,9,10月份采收的芭蕉根中总皂苷含量较高,1月份采收的芭蕉根中总皂苷含量最低.结论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总皂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应注意生长环境和采收季节对芭蕉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