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01篇
  免费   3910篇
  国内免费   2009篇
耳鼻咽喉   1751篇
儿科学   268篇
妇产科学   1161篇
基础医学   1364篇
口腔科学   1133篇
临床医学   15889篇
内科学   4480篇
皮肤病学   176篇
神经病学   650篇
特种医学   22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22198篇
综合类   34671篇
预防医学   5410篇
眼科学   3229篇
药学   14058篇
  238篇
中国医学   3461篇
肿瘤学   3180篇
  2024年   461篇
  2023年   1943篇
  2022年   1945篇
  2021年   2505篇
  2020年   2595篇
  2019年   2984篇
  2018年   1396篇
  2017年   2606篇
  2016年   2877篇
  2015年   3126篇
  2014年   5996篇
  2013年   5883篇
  2012年   7068篇
  2011年   7642篇
  2010年   7213篇
  2009年   7010篇
  2008年   6574篇
  2007年   6423篇
  2006年   5725篇
  2005年   5637篇
  2004年   5084篇
  2003年   4898篇
  2002年   3582篇
  2001年   3219篇
  2000年   2267篇
  1999年   1656篇
  1998年   1498篇
  1997年   1363篇
  1996年   1216篇
  1995年   940篇
  1994年   716篇
  1993年   454篇
  1992年   336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排空障碍诊疗的现状与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PD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目前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与手术创伤、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伴有其他腹部并发症等多种高危因素有关。保留幽门PD并不增加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风险,而幽门环切除、结肠前吻合、Braun吻合、微创手术对降低其发生是有利的。胃排空障碍的治疗目前国内外仍无明显进展,但绝大多数患者可通过对症保守治疗获得痊愈。结论 PD后胃排空障碍应以预防为主,围术期应用术后加速康复策略可能是目前临床解决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关键所在,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高频电切术在结肠息肉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9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行EMR手术,B组行高频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治疗有效率(95.56%)高于B组(80.00%)(P0.05)。A组住院时间为(4.61±1.13) d,短于B组的(6.52±1.21) d(P0.05); A组手术时间为(85.24±16.54) min,短于B组的(105.52±16.33) min(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33.46±8.51) ml,短于B组的(46.67±8.42) ml(P0.05)。A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6.54±4.72) h,短于B组的(25.61±4.55) h(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2%)、不良反应发生率(4.44%)均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微创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86例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3例。甲组采用传统开腹肝切除术,乙组采用微创腹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甲组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别为(18.76±2.12)pg/L、(9.78±1.24)μg/L、(176.29±8.65)ng/ml、(12.43±0.27)ng/ml,乙组分别为(12.45±1.41)pg/L、(6.16±0.63)μg/L、(116.28±6.13)ng/ml、(3.71±0.69)ng/ml;两组IL-6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乙组低于甲组, MMP-13和ICAM-1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乙组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手术时间(105.22±9.65)min、排气时间(28.17±0.65)h、下床活动时间(55.46±6.32)h、引流管留置时间(5.36±2.14)d、进食时间(40.25±5.23)h及住院时间(9.17±1.06)d均短于甲组的(120.15±10.56)min、(38.57±0.66)h、(70.57±7.17)h、(10.17±3.21)d、(71.46±5.32)h、(13.36±3.65)d,出血量(98.26±16.43)ml少于甲组的(200.23±17.3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甲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肝癌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切除术进行治疗,无论是创伤方面、术后恢复方面,还是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均优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疗法,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5.
〔摘 要〕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 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0 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 100 例临床资料,依据 手术时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延期 LC,观察组采用早期 LC,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结果、 相关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手术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术后第 6 天,两组患者的尿淀粉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 LC 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治疗甲状腺癌时使用甲状腺全切术的价值与合理选择。方法:随机选取耳鼻喉科就诊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甲状腺全部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还需要采用核素和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结果:这些患者经过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后,显效52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高达94.0%,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较少,几率为9.0%。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320-132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不同时段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我院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行ERAS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不同时段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h、6h、24h、出院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可加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进程,缓解不同时段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入选病例共50例,均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把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对照组相比较,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手术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复发率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创口愈合较好,适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措施在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10月间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则在围术期应用全程系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86. 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8. 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围术期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的业务水平、护理态度、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全程系统化护理措施,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