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41篇
  免费   1811篇
  国内免费   1846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366篇
基础医学   1812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7874篇
内科学   4003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20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9217篇
综合类   18020篇
预防医学   2394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7138篇
  66篇
中国医学   2987篇
肿瘤学   952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612篇
  2022年   583篇
  2021年   757篇
  2020年   776篇
  2019年   957篇
  2018年   494篇
  2017年   974篇
  2016年   1046篇
  2015年   1276篇
  2014年   2506篇
  2013年   2609篇
  2012年   3385篇
  2011年   3783篇
  2010年   3562篇
  2009年   3491篇
  2008年   3317篇
  2007年   3276篇
  2006年   2998篇
  2005年   3014篇
  2004年   2472篇
  2003年   2457篇
  2002年   2195篇
  2001年   1991篇
  2000年   1410篇
  1999年   1204篇
  1998年   1172篇
  1997年   1113篇
  1996年   925篇
  1995年   856篇
  1994年   613篇
  1993年   380篇
  1992年   296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摘 要〕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 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0 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 100 例临床资料,依据 手术时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延期 LC,观察组采用早期 LC,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结果、 相关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手术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术后第 6 天,两组患者的尿淀粉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 LC 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育龄、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异常阴道出血危险因素,为异常阴道出血临床精准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06月—2020年0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实验组设为非月经期异常阴道出血的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为无异常阴道流血子宫肌瘤患者。根据第9版教科书年龄18-43岁定为育龄组;44-54岁定为绝经过渡期组(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80%在44-54岁之间〔1〕)。 应用Excel双录入,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R×C列联表卡方检验、四格表卡方检验及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分别得到OR值与相应95%的可信区间。在此模型中,OR值>1认为是危险因素,OR值<1认为是保护因素。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设定为双侧p≤0.05,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统计分析选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将与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相关的33项临床指标纳入单因素分析得出,月经周期异常、肌瘤位置(子宫颈肌瘤)、肌瘤直径≥9cm、血红蛋白异常、子宫内膜癌、核分裂像>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2.子宫肌瘤异常阴道出血核分裂像>5个与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1. 子宫内膜发生病理改变是子宫肌瘤患者引起异常阴道出血的原因之一。2.月经周期异常、子宫颈肌瘤、肌瘤直径≥9cm、血红蛋白异常、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均是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子宫肌瘤核分裂像>5个是子宫平滑肌瘤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3.子宫肌瘤核分裂像>5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得知,月经周期、肌瘤位置、肌瘤大小、血红蛋白、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均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育龄;绝经过渡期;子宫平滑肌瘤;异常阴道出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损伤的预防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HIS系统中检索2010~2018年收治的胆道损伤患者,出院诊断中检索"胆道损伤"、"胆管损伤"、"胆漏(瘘)",剔除各种原因行胆肠吻合术后胆漏、外伤术后胆漏、胆道损伤后施行手术再次胆道狭窄等。按最常用的胆道损伤分型(Straberg)进行分型。结果:通过以上检索策略,共检索出24例LC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其中由外院转入20例,本院4例。2010~2018年分别为3、2、2、3、2、3、2、2、5例。其中男6例,女18例;26~74岁。按Straberg分型,A型3例,B型0例,C型3例,D型1例,E型17例。在E型中,E1型4例,E2型4例,E3型5例,E4型3例,E5型1例,其比例分别为12.5%、0、12.5%、4.2%、16.7%、16.7%、20.8%、12.5%与4.2%。经积极处理,患者均获得良好效果出院。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最常见于LC术中,预防是关键。胆道损伤后,根据损伤方式、类型选择恰当的时机与方式可获得良好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联合路径式护理在急性重症胆囊炎行胆囊穿刺引流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行胆囊穿刺引流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行目标管理联合路径式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炎症控制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导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管理联合路径式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重症胆囊炎行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5.
26.
王东 《保健与生活》2020,(10):13-13
随着健康体检的广泛普及以及腹部超声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检出率日益增高。对于突然而来的胆囊息肉,很多人为此非常担心,甚至焦虑。下面为大家答疑解惑。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胆囊息肉应该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黏膜向胆囊腔内局限性隆起的病变。由于胆囊息肉常常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相关,因此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症状类似,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等。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蘑菇状"剜除与标准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腹腔镜下"蘑菇状"剜除术术式的建立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53例,其中25例沿肿瘤假包膜行"蘑菇状"剜除术(A组)、2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估计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率。 结果53例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无死亡病例。肾动脉阻断时间:A组(11.9±2.2)min、B组(21.5±6.5) min(P<0.001)。手术时间:A组(87.9±24.8)min、B组(114.3±38.9) min(P<0.001)。术中出血量:A组20 ml(20~40)ml、B组50 ml(50~100)ml(P<0.001)。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A组(7.4±4.3) g/L、B组(12.4±8.8) g/L(P=0.013)。术后24 h eGFR变化:A组(6.2±7.2 )ml(min·1.73 m2),B组(12.7±12.8)ml(min·1.73 m2)(P=0.027)。术后6个月eGFR变化:A组(1.5±3.7)ml(min·1.73 m2)、B组(6.5±5.6)ml(min·1.73 m2)(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4.0 d(3~4)d、B组4.5 d(3~6)d(P=0.023)。术后随访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 结论采用腹腔镜"蘑菇状"剜除术治疗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肾部分切除术,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该方法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低氧诱导大鼠PASMCs增殖,设置正常对照组、低氧模型组、血府逐瘀低剂量组、血府逐瘀高剂量组和NVP-BEZ235组,血府逐瘀低、高剂量组含药血清浓度分别为5%和20%。运用CCK-8法检测不同低氧时间和药物干预对于PASM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Akt、p-mTOR和PCNA表达。结果低氧培养36 h时PASMCs OD值最高,且高于常氧培养(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模型组OD值明显升高(P0.01),p-AKT、p-mTOR、PCNA表达增加(P0.05);与低氧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高剂量组和NVP-BEZ235组OD值不同程度降低(P0.01),各药物组p-AKT、p-mTOR、PCNA表达减少(P0.05);与血府逐瘀低剂量组比较,NVP-BEZ235组p-AKT、p-mTOR、PCNA表达减少(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低氧诱导的大鼠PASMCs增殖,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并下调PCNA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精细化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采取精细化护理,可以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