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0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447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13篇
综合类   1173篇
预防医学   17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8篇
  19篇
中国医学   96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分析混合痔和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应用促愈熏洗方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肛肠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混合痔60例患者和肛瘘6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给予促愈熏洗方治疗,比对两组术后7 d、术后14 d创面疼痛程度、水肿改善程度、创面出血量、创面渗液及肉芽形态评分。结果:混合痔组与肛瘘组在术后7 d、术后14 d水肿改善程度、创面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前者出血量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14 d创面渗液及肉芽形态评分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和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应用促愈熏洗方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对于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可加快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提升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42.
王霞 《智慧健康》2022,(15):35-37
肛周脓肿及肛瘘均属于肛腺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对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治疗以西医手术治疗和中医为主,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本文重点从中药熏洗、药物外涂、中西医联合治疗等方面对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做系统的分析综述,并拓展性地介绍中医理念在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肛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7%~3.6%,国外为8%~25%.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1[1].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肛门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肛瘘之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挂线术组)和试验组(括约肌间切开术组),各36例。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临床疗效、肛门功能、创面面积、局部疼痛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8.22±2.10)d,短于对照组的(14.17±2.83)d;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35.75±11.15)d,短于对照组的(55.69±13.42)d;术后3个月试验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分别为(58.39±6.72)mmHg、(143.72±8.24)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51.25±4.33)mmHg、(126.75±11.49)mmHg;术后3个月试验组Wexner大便失禁评分(0.56±0.61)分,低于对照组的(3.25±0.81)分;在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换药时、术后第14天这3个时间点试验组创面面积分别为(10.70±1.67)cm^2、(8.34±1.18)cm^2、(6.25±1.13)cm^2,均小于对照组的(20.52±1.58)cm^2、(16.26±2.37)cm^2、(13.98±2.24)cm^2;在术后第7 h、术后首次排便时、术后第7天排便时这3个时间点试验组疼痛指数分别为(3.44±0.91)分、(4.17±0.77)分、(2.64±0.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25±0.73)分、(7.22±1.20)分、(5.28±1.49)分;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53%(均P<0.05)。两组手术在复发率、临床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相比于切开挂线术,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肛瘘具有更好地维护肛门功能、创伤小、康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常规换药在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杂性肛瘘患者106例作为对象,电脑抽取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干预,术后14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术后肛门功能、VAS评分、术后创面愈合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4 d排便干燥(0.68±0.14)分、不自主气体(0.70±0.16)分、需要衬垫(0.69±0.15)分、生活方式(0.72±0.18)分及稀便评分(0.63±0.12)分均低于对照组[排便干燥(1.69±0.45)分、不自主气体(2.10±0.46)分、需要衬垫(1.84±0.42)分、生活方式(1.67±0.36)分及稀便评分(2.16±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1、5.434、6.316、6.019、5.693,P0.001);观察组手术后14 d VAS评分(1.15±0.32)分、渗液(0.56±0.09)分及肉芽生长评分(1.72±0.16)分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3.24±0.41)分、渗液(1.69±0.11)分及肉芽生长评分(2.15±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3、5.671、6.434,P0.001);两组术后尿潴留、切口感染及肛门失禁发生率、术后1、3个月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χ~2=0.343、1.101、1.039、1.101、0.343,P=0.558、0.315、0.308、0.315、0.558);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970,P=0.026)。结论: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常规换药用于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能提高患者肛门功能,减轻疼痛,能促进创面愈合,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且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治疗组采用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以及肛门功能保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未愈2例,对照组未愈1例,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33.4±4.8)d,较对照组(36.5±5.0)d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伤口痊愈时、随访6月时两组的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治疗组肛门自制功能损伤小。结论:置管引流结合九一丹灌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治疗时间,肛门括约肌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7.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笔者采用“瘘管全剔出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63例并与同期进行的62例行“切开挂线法”治疗的高位复杂行肛瘘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瘘管全剔出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63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19~72岁,平均(36.0±3.6)岁。高位全马蹄形瘘41例,高位半马蹄形瘘18例,马蹄形高位肛瘘内口全部位于肛门后位肛窦;位于左右侧坐骨直肠窝的高位肛瘘4例,其中内口位于右前肛窦2例,均为女性,另2例男性患者内口位于左右两侧肛窦。有5例高位马蹄形肛瘘的瘘管盲端侵犯直肠壁。  相似文献   
48.
肛门病术后疼痛,是病人畏惧手术的主要原因.我院1998-2000年采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肛门部手术,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20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肛周组织内或肛周间隙内的感染所引起。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脓肿切开引流,但单纯的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易造成肛瘘。为了预防肛瘘的发生,用切开、排脓、挂线治疗肛周脓肿,减少了肛瘘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解剖学切除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思奋  罗湛滨  任东林 《广东医学》2001,22(12):1098-1099
目的 探索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 应用解剖学原理,行瘘管切除、保留括约肌、内口缝合、创面开放术式,对高位复杂性肛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45例一期治愈,1例二期治愈,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解剖学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