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83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08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559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93篇
中国医学   405篇
肿瘤学   2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淡黄色巴豆(拟)Croton flavens L.是加勒比海地区特有植物,作者研究了该植物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细胞毒试验。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成纤维细胞介导IL2和IL3的基因疗法对骨髓移植(BMT)后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效果及机理。方法:将分别转染IL2基因及IL3基因的NIH3T3细胞以单独或联合方式移植至BMT的荷瘤小鼠腹腔内8d后,取出小鼠骨髓细胞检测杀伤活性的变化以及IL2受体的表达,并观察荷瘤小鼠的存活期。结果:IL3基因治疗虽然可加速BMT后造血重建过程,但对骨髓细胞的NK、LAK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L2基因治疗可明显提高骨髓细胞的杀伤活性;联合应用基因治疗后荷瘤小鼠骨髓NK、LAK活性及骨髓细胞CD25表达升高,明显延长大剂量化疗后接受BMT的荷瘤小鼠的存活期。结论:联合应用IL2和IL3的基因疗法能协同提高骨髓细胞IL2受体表达水平,提高骨髓细胞毒活性,增强BMT后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33.
白莲花 《现代免疫学》1998,18(3):160-161
本文采用Griess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同位素释放等方法,发现新城鸡瘟病毒Losota系(NDV-L)与人外周血粘附性单个核细胞(a-MCs)作用2~4h后,可稳定地吸附在a-PBMCs表面,并使其释放一氧化氮(NO),释放量与阳性对照组(BCG-LPS作用的a-PBMCs)相近;采用~3H-TdR释放法测定NDV-L作用的a-PBMCs对K_(562)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发现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且该杀伤效应与NO的产生有一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34.
在体外培养的肾透明细胞癌系中,观察了异搏定(Verapamil,VP)对5-氟脲嘧啶(Fluorouracil,5-Fu)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搏定在本身无细胞毒性的浓度下,可以显著增强5-氟脲嘧啶的细胞毒性,且增效作用随5-氟脲嘧啶浓度及异搏定浓度的增加及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a衍生物3a(recombinanttumornecrisfactoralphaderivative3a,rh-TNFαD3a)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直接杀伤作用,结果表明:rh-TNFαD3a在极低浓度下即能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发挥明显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其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系)Ehrlich(小鼠腹水癌细胞)Lewis(小鼠肺癌细胞)SMMC7721(人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36.
双特异性抗体对LAK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抗CD13与抗HBs的单克隆抗体经化学偶联得到的双特异性抗体,观察该双特异性抗体对LAK细胞增殖和增强细胞毒性的作用。结果显示双特异性抗体显著提高LAK细胞与2.2.15细胞结合率;促进淋巴细胞增殖.^125I-UdR释放试验检测发现双特异性抗体增强LAK细胞对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且与抗体浓度呈正相关 。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CD80-IgG1 Fc段融合蛋白修饰的H22细胞对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 应用福建省临床免疫研究所构建的CD80-IgG1 Fc段融合蛋白,修饰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修饰的H22细胞上CD80的表达.将修饰的H22细胞与小鼠脾细胞悬液混合后进行培养,分别应用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检测经CD80-IgG1Fc段融合蛋白修饰的H22细胞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其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 CD80-IgG1 Fc段融合蛋白可有效地结合于H22细胞膜上(P<0.05),融合蛋白修饰的H22细胞可明显刺激脾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增强CTL的细胞毒活性(P<0.05).结论 CD80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用CD80-IgG1Fc段融合蛋白修饰的H22细胞能明显增强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为CD80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下一步体内免疫治疗肿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国产中药制剂马桑内酯诱导惊厥发作后,海马结构内神经元损害的范围和特征。方法:采用SD大鼠,马桑内酯单次腹腔内注射诱发惊厥,在发作后不同时间点取脑,行H&E染色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结构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结果:海马结构内有显著的神经元损伤。其损伤次序表现为:齿状回、门区和CA3区、CA1区,损伤区周围有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结论:马桑内酯致惊厥发作后海马神经元的损害与兴奋性细胞毒制剂海仁酸致惊厥具有相似的病理学改变特征,提示国产中药制剂马桑内酯致惊厥与兴奋性细胞毒有关。  相似文献   
39.
体外大量扩增CIK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CIK细胞体外增殖的因素(如共刺激、培养时间和血清等),以及其进行无血清培养。方法:用乳酸脱氢酶分析细胞毒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结果:培养至第14d,在胎牛血清、自身血浆或无血清3种培养条件下,CIK细胞的纯度分别为:21.68%、28.28%和29.50%;增殖倍数分别为:31.7、33.3和27.1倍。培养21d后,CIK细胞的纯度分别为:36.73%、37.29%和29.7%,增殖倍数分别为:58.2、67.4和52.7倍。3种培养条件来源的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63.4%、72.3%和53.6%;而对Raj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47.6%、56.2%和43.4%。效应细胞:靶细胞为10:1时,培养14d和21d的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68.13%和56.4%;而对Raj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49.9%和39.2%。在共刺激或无共刺激信号存在的条件下,效应细胞:靶细胞为10:1时,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69.7%和41.9%;而对Raj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42.6%和37.8%。结论:共刺激和培养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增强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用无血清培养基可促进CIK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40.
检测用猪II型胶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的异种异体细胞免疫反应。用II型胶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60 d,定期抽取血浆检测抗II型胶原抗体;第60 d取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兔脾细胞、淋巴结分别分离淋巴细胞,进行体外二次II型胶原刺激,检测由此引起的反应性的细胞增殖规律。实验分为二组,第一组加入不同浓度植物血凝素(PHA)作阳性对照,并测定非特异性免疫;第二组加入不同浓度II型胶原,检测特异性免疫。正常兔的淋巴细胞在PHA剌激下发生增殖,但对II型胶原的第一次剌激不发生增殖,而免疫兔对PHA和II型胶原的剌激均能发生显著的增殖。表明异种II型胶原在一定浓度下,可以引起免疫兔的抗II型胶原抗体的升高,并可引起兔脾、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异种II型胶原能在体内引起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