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5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982篇
内科学   40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59篇
综合类   1651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24篇
  6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6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正> 患儿女,10天,因哭闹、青紫、拒乳、轻咳3日于1994年10月5日急诊以“新生儿肺炎并心衰”收住院。体查,T 38℃,P130次/分,R 72次/分,神清,口唇及颜面青紫,气促,肺呼吸音清晰,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罗音。心、肝、脾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20.1×10~9/L,N 0.69,L 0.31。X线  相似文献   
82.
常王玉 《安徽医学》1993,14(4):40-40
<正> 纵隔支气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病,我们自1965年7月至1989年7月,共收治1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临床与文献资料对纵隔支气管囊肿诊治作一分析探讨。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11~46岁,中位年龄29.8岁。临床表现无症状6例,其中2例健康检查胸透时发现。以颈部肿物为主诉入院2例,3例表现为咳嗽、胸痛、憋气等。既往有反复性肺炎1例。X线7例可见肺部有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锐利的阴影,密度均匀。1例见阴影呈分叶状,密度均匀但不甚光滑,右肺中叶有阻  相似文献   
83.
纵隔淋巴结的解剖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4.
患者男性,52岁,左侧胸痛10余天。无明显诱因,为持续性胀痛,可阵发性加剧,并可向胸背部放射,有咳嗽、鼻塞、低热。胸部体征阴性。胸片提示胸内有占位病变。CT片诊断左前中纵隔囊性占位,性质待查。见左中纵隔主动脉弓下方见圆形囊性肿块,质均匀,直径6·8cm,壁厚5mm,光整,邻近肺动  相似文献   
85.
例1,女,24岁,因停经63天就诊。末次月经于1996年6月10日,有早孕反应。停经59天时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失败;术后6h经B超检查示:子宫前位,增大约孕2^ 月.横经宽7.8cm,宫底见“V”字切迹,左宫腔内见一妊娠囊,囊内可见一成形的胎儿,胎心胎动可及,头臂径2.48cm;右侧子宫大小为4.65cm×3.80cm×3.80;左侧卵巢为4.01cm×2.85cm×5.28cm;右侧卵巢正常.回声无特殊。提示:(1)子宫不全纵隔(左侧宫腔妊娠,活胎)。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43岁,入院前1月余因“感冒”咳嗽,在当地医院诊治中作胸片和CT检查证实为右后纵隔肿块,2006年1月5日入我院进一步诊治。一般体格检查正常。心、肺及腹部脏器检查均无异常。CT检查示右后纵隔有一肿块影,边界较清楚,右纵隔胸膜受压内移。肿块密度小均匀,普遍偏低,多数呈脂肪密度影,实质部分可轻度强化。肿块相邻肋骨及胸椎未见异常,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7.
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影响患的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为纵隔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脑转移、骨转移。我院1995~1999年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病例41例,均采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 55岁,咳嗽咳痰 1周,加重伴发热 1天入院。吸烟史 30年。 X线正位胸片见右下肺片状模糊影,右侧心影后相叠一丘状肿块,侧位见胸椎前、肺门下及心脏影后见一团块状影,大小约 9cm× 8cm。 X线初诊:右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   CT平扫纵隔窗见右下肺叶主支气管周围、气管隆突下方及食管右旁一软组织肿块,肿块内散在钙化斑 (图 1),增强后肿块强化, CT值从 40HU增加到 98HU。肺窗见右下肺片状密度增高影。考虑右下肺纵隔型肺癌伴阻塞性炎症,建议活检与纵隔肿瘤鉴别。   支气管纤维镜检查见隆突欠锐利,活…  相似文献   
89.
纵隔内胚窦瘤(MEST)又名卵黄囊瘤,来源于生殖细胞,好发于卵巢和睾丸。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与畸胎类肿瘤、胚胎类癌、绒毛膜癌同属于纵隔非精原细胞肿瘤。原发于纵隔者临床罕见,本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纵隔内胚窦瘤。手术加术后化疗,仅存活9个月后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总结143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在胸腔镜下切除纵隔肿瘤1例,肿瘤活检及胸膜固定术1例;单纯肿瘤切除122例;肿瘤切除合并肺楔形切除8例,心包部分切除4例,无名静脉部分切除1例;将右位主动脉弓误诊为纵隔肿瘤而手术1例;肿瘤未能切除7例。结果术后死亡3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心肌梗死1例);出现脓胸2例,均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胸腺肿瘤62例(43.4%),其中恶性胸腺瘤12例;神经源性肿瘤37例(25.9%),畸胎瘤24例(16.8%),其他肿瘤20例(14.0%)。结论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应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本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应注意围术期处理、切口选择,病变的探查要仔细,肿瘤应尽量切除但也不应勉强,术后应彻底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