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0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544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647篇
口腔科学   267篇
临床医学   2270篇
内科学   1181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344篇
特种医学   2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492篇
综合类   3574篇
预防医学   609篇
眼科学   154篇
药学   1563篇
  17篇
中国医学   837篇
肿瘤学   215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701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655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661篇
  2005年   731篇
  2004年   560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凝血因子Ⅻ活性的变化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活性(FⅫC)的变化对纤维蛋白(原)溶解功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期法测定63例DVT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FⅫC,同时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酶联免疫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性(PAI-1Ag)及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结果DVT组FⅫC和PL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有5例(年龄均小于45岁)FⅫC低于正常对照均值2标准差以下(占7.9%),而PAI-1Ag、D-D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t-PAA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ⅫC下降易导致纤溶酶原内激活途径受抑制,DVT的形成与FⅫC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载脂蛋白及异常形态红细胞变化,为冠心病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各45例.心绞痛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诊断符合胸痛特点、心电图动态改变及酶学改变.陈旧心肌梗死组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1年以上,心电图有梗死Q波.3组患者均除外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内分泌疾病.另选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并自愿参加研究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采用标准实验室方法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结果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Fg分别为(3.22±0.62),(4.16±0.64),(3.73±0.66)g/L,均高于对照组[(2.76±0.51)g/L],并有递增趋势(t=3.71,P<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载脂蛋白A分别为(1.06±0.28),(1.01±0.24)g/L,(1.03±0.25)g/L,低于对照组[(1.23±0.26)g/L](t=2.90,P<0.01);载脂蛋白B高于对照组(t=3.33,P<0.01).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平均异常形态红细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t=4.32,P<0.01);异常形态红细胞增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29,P<0.05);载脂蛋白B/A比值>1检出率同时明显高于对照组(x2=3.78,P<0.05).结论血浆Fg的增高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其增高程度与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有关,可预示病情程度;载脂蛋白A减低,载脂蛋白B增高是血浆Fg增高的影响因素,并可能影响红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993.
背景几种减少输注血小板传播病原体的方法正在研究之中。研究设计与方法一种新的除去病原体的技术是以核黄素加上6.2和12.3J/ml的光照(Mirasol PRT)为原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处理后浓缩血小板的功能和生化特性。用Mirasol PRT处理单采浓缩血小板,22℃保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的主要糖蛋白(GP1b、GPⅣ和GPⅥb-Ⅲa)、VWF、纤维蛋白原(Fg)、纤维结合蛋白、激活的抗原(P-选择蛋白与LIMP)、细胞调亡标志(锚结合蛋白V和FVa)的变化。用公认的灌注模型评估血小板的粘连与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994.
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应用红花针20ml加液静滴,1次/d;治疗组54例患者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液静滴,1次/d,均应用14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2.2%,对照组显效率40.8%;治疗组有效率92.6%,对照组有效率79.7%。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5.
冠状动脉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在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炎症反应可能促进斑块破裂,而后是引发急性冠脉事件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Luigi等研究表明,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持续存在的炎症激活有关。本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血中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白细胞(WBC)的变化进行检测.以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96.
D-二聚体胶乳试验在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D-二聚体(D-D)胶乳试验,检测52例正常人,30例心血管疾病、28例肺心病、25例脑梗塞、20例DIC、41例脑外科手术和20例其它疾病的患者。结果表明D-D水平除肺心病缓解期和脑外科手术前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5)。D-D胶乳法与传统的止凝血检验相比较,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60.3%)和敏感性(90.6%),能提示继发性纤溶亢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何小卫  傅诚章  刘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2998-300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 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及APACHEⅡ≥10分)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其入院第1、3、7天血管内皮素(ET)、血小板颗粒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D-D)及入院第1、3天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取同期健康人群20例作对照组。结果:ET、GMP-140、D-D在入院第1天明显升高,之后呈下降趋势,第3 天仍高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GMP-140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 ET及D-D仍高于对照组(P<0.05)。APTT、PT、TT在入院第1天明显延长,APTT、TT3d后虽有所缩短,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PT在入院第3天恢复正常。ET、GMP-140、D-D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APTT、 PT、TT与GC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发生凝血纤溶异常,其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其与56例对照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 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内膜中膜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内膜中膜增厚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病变程度,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抗凝剂和离心条件对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在室温条件下2h内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抗凝剂与血液之比为1:6、1:7时,PT、APTT、TT、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8、1:10、1:11时,PT、APTT和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速度、不同离心时间,PT、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不同离心速度,PT、TT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Fbg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杜绝凝血功能检测的外界因素,保证检测结果具有最佳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00.
以海藻酸钠为原料,进行氧化降解,再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磺化反应,获得降解海藻酸钠磺化衍生物(degraded sodium alginate sulfate,DSAS)。考察不同磺化条件对硫酸基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立较优磺化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衍生物为酸性粘多糖。以降解海藻酸钠磺化衍生物为净化剂,研究其选择清除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性能。结果表明,在pH=5.15,净化剂浓度2 500mg/L时,可使血浆总胆固醇下降60%左右,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下降80%左右,纤维蛋白原下降接近100%,而对高密度脂蛋白及血浆总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