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 研究海南三亚红树林底泥样品中放线菌的多样性及抗菌活性,以期发现可以产生新颖活性物质的药用放线菌资源。方法 采用11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对样品中的放线菌进行选择性分离;对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比对,开展多样性分析;放线菌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采用纸片法对粗提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同时对放线菌的生物合成基因NRPS、PKS I和PKS II进行筛选。结果 共分离到149株放线菌,它们分布于6个目12个科16个属,其中小单孢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MG16072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最近有效菌株Actinomadura hallensis H647-1T的相似率为97.94%,为潜在Actinomadura属新种;抗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有20株放线菌至少对1株检定菌具有抗菌活性;NRPS、PKS I、PKS II基因筛选结果显示,有82株放线菌至少含有1种生物合成基因。结论 海南三亚红树林含有丰富的药用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新颖活性物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对源自泰国红树林底泥中的耐酸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OUCMDZ 5210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耐酸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OUCMDZ5210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采用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紫外光谱(UV)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及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两株肿瘤细胞为研究模型,采用MTT法和CCK-8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 从耐酸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OUCMDZ5210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吲哚二酮哌嗪类生物碱:tryprostatins B(1),fumitremorgin C(2),spirotryprostatin A(3), spirotryprostatin.B(4), 6-methoxyspirotryprostatin B (5), 8,9-dihydroxyspirotrypr-ostatin A(6)以及1个酰胺类化合物cephalimysin B(7)。结论 生物活性初步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6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以及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对1株来源于海南三亚红树林淤泥中的链格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e SY5-1-1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减压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反相中压以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和NMR等波谱方法以及对比文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e SY5-1-1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secalonic acid A(1)、altertoxin I(2)、N-[(Z)-2-(4-hydroxyphenyl) ethenyl]-formamide(3)、5-hydroxymethyl-2-furoic acid(4)、dibutyl phthalate(5)、cyclotryprostatin A(6)、dihydrovermistatin(7)、verruculogen TR-2(8)、cyclo-(L-4-OH-Pro-L-Leu)(9)、cyclo-(trans-4-OH-D-Pro-D-Phe)(10)和cyclo-(D-Pro-D-Phe)(11)。结论 化合物secalonic acid A(1)、N-[(Z)-2-(4-hydroxyphenyl) ethenyl]-formamide(3)、5-hydroxymethyl-2-furoic acid(4)、cyclotryprostatin A(6)、dihydrovermistatin(7)、verruculogen TR-2(8)均首次在链格孢霉属真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对广西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植物根部淤泥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鉴别,研究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抗菌活性。方法 选用10种分离培养基,经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测序后获得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探测放线菌的多样性;针对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有机相、水相及菌丝丙酮浸泡液共3类样品,采用纸片扩散法开展抗菌活性研究。结果 从8份红树林植物根围淤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244株放线菌,分布于5个目13个科29个属,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属;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8.65%的放线菌共有4株,可能为潜在新物种;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83株放线菌的抗菌活性阳性率达71.1%。结论 广西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植物根围淤泥中抗菌活性放线菌的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对红树林植物角果木根茎的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galsin C(1)、tagalsin E (2)、tagalsin F(3)、tagalsin G(4)、tagalsin O(5)、tagalsin I (6)、tagalsin L(7)、tagalsin M(8).化合物1~5为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6~8为四萜类化合物.结论 角果木根茎的石油醚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6.
目的:测定红树林共生真菌Paecilomycessp.Tree 1-7代谢产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代谢产物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代谢产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作用。结果:代谢产物中化合物secalonic acid 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IC50为2.0μg/ml,tenellic acid A对HepG2的IC50为62.1μg/ml,alternin对HepG2的IC50为7.0μg/ml。结论:红树林共生真菌Paecilomycessp.Tree 1-7代谢产物中secalonic acidA和altern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7.
海芒果茎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小坡  张俊清  刘明生  裴月湖 《中草药》2008,39(8):1138-1140
摘要:目的研究海芒果Cerbera manghas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和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芒果茎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降毛荚醛(norviburtinal,Ⅰ)、海芒果醛(cerbinal,Ⅱ)、5α-豆甾-3,6-二酮(Ⅲ)、β-谷甾醇(Ⅳ)、α-香树脂醇(Ⅴ)、棕榈酸(Ⅵ)、水杨酸(Ⅶ)、胡萝卜苷(Ⅷ)、黄夹环烯醚萜苷(theviridoside,Ⅸ)、D-葡萄糖(Ⅹ)。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Ⅶ、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8.
红树林真菌草酸青霉(092007)的环二肽类成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海南文昌红树林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的代谢产物,寻找新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各种波谱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真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苯丙-异亮)二肽[cyclo-(Phe-Ile)](1)、环(苯丙-缬)二肽[cyclo-(Phe-Val)](2)、环(异亮-亮)二肽[cyclo-(Ile-Leu)](3)、环(缬-缬)二肽[cyclo-(Val-Val)](4)、环(脯-缬)二肽[cyclo-(Pro-Val)](5)、环(脯-甘)二肽[cyclo-(Pro-Gly)](6)。体外活性表明:化合物1、3和5在50μg.mL-1下对肝癌细胞HepG-Ⅱ的抑制率分别为31%、32%、17%,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抑制率分别为50%、43%、53%。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和5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9.
红树林植物榄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采自中国北海的红树林植物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榄李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methyl-1,3-dihydroxy-5-tridecylbenzene(1),1,3-dihydroxy-5-undecylbenzene(2),ergosta-7,22-dien-3-βol(3),e-modin(4),kaempferol(5),quercetin(6),quercitrin(7),isoquercitrin(8),epigallocatechin(9),gallic acid(10)。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在活性筛选中,化合物1和2对PTP1B显示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3.38±1.98)和(10.40±0.88)μmol.L-1。  相似文献   
70.
红树林植物桐花树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采自中国北海的红树林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桐花树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镰叶芹二醇(1),茴香酸对羟苯乙酯(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正三十一烷醇(4),白黎芦醇(5),1,5-二羟基-3-甲氧基-7-甲基蒽醌(6),1,3,5-三羟基-7-甲基蒽醌(7),槲皮素(8),羽扇豆醇(9)。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在体外活性筛选中,化合物1对PTP1B显示抑制活性,其IC50为9·15±2·48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