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使用ELIspot法观察中药红曲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方法 采集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期患者(均符合1984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制成细胞悬液,以每孔2.5 ×105个细胞种植到包被有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抗体的96孔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板上.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TNF-α抑制剂组)、阳性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红曲高浓度组(0.5mg/mL)、红曲中浓度组(0.25mg/mL、红曲低浓度组(0.125 mg/mL),细胞种植的同时给予阴性药物、阳性药物和红曲高中低三种浓度药物刺激,24后检测TNF-α分泌情况.结果 红曲高中低浓度组的ELIspot检测,斑点计数均少于正常组,其中红曲高、中浓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检测是一种较好的用于观察药物对细胞作用效果的方法;红曲能减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32.
目的采用大鼠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诱导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来评价含辅酶Q_(10)的红曲胶囊对其股骨的骨药理学作用,并与雌激素己烯雌酚比较。方法 3 mon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去卵巢组(OVX)、模型组(MOD),己烯雌酚组(DES)和红曲胶囊组(RYR),连续给药60 d。实验结束时,取左侧股骨检测钙、磷和羟脯氨酸含量;取右侧股骨进行三点弯曲实验,然后用Micro CT进行骨量分析。结果与CON组相比,MOD组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股骨的最大载荷、刚度、最大强度、断裂强度、弹性模量均明显降低;股骨的Ca、P、Hyp含量均明显降低;Micro CT指标BV/TV、Tb.N、BMD、Conn-Dens均明显降低,Tb.Sp、SMI均明显增加。与MOD组相比,RYR组体重明显降低;各力学指标均有增加的趋势;Ca和P的含量均明显增加;BV/TV、Tb.N、Tb.Th、BMD、Conn-Dens均明显增加,Tb.Sp明显降低。与MOD组相比,DES组股骨的各项指标趋势与RYR组相一致。但与DES组相比,RYR组体重明显降低,Ca和P含量明显增加,BV/TV、Tb.N、Tb.Th、ConnDens明显升高,Tb.Sp、SMI明显降低。结论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可诱导大鼠股骨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表现,含辅酶Q_(10)的红曲胶囊可使去卵巢合并D-半乳糖大鼠的体重明显减轻,股骨矿物质含量丢失得到恢复;股骨的骨丢失明显减轻,骨微观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且0.5颗·kg~(-1)的红曲胶囊在增加松质骨骨小梁数量上比30μg·kg~(-1)己烯雌酚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33.
红曲考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邢旺兴  宓鹤鸣  贺祥  程荣珍 《中药材》2000,23(3):175-177
弄清中药红曲的起源。方法:查阅文献并整理考证。结果:发明红曲的年代应从汉代处起,红曲的食用记地蕞早见于《清异录》,药用记载始于《日用本草》;红曲的传统制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和曲母法;历代诸家对曲的功效看法一致。结论:红曲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34.
云南红曲粉调血脂作用及抗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红曲粉 (monasscusmorpureuswent ,Mm )是以洛伐他丁为主要有效成分的天然产品。洛伐他丁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1,2 ] ,抑制肝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本研究采用高脂血症兔为实验模型 ,以洛伐他丁为阳性对照药 ,观察云南红曲粉预防和治疗高血脂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形成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药物 云南红曲粉由云南康乐药物研究所提供 ,每克含洛伐他丁 12 5 2mg ;洛伐他丁由浙江瑞邦大药厂出品 ,每片 2 0mg。1 2 动物 健康♂新西兰兔 80只 ,…  相似文献   
35.
中药红曲的紫外光谱法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中药红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应用紫外光谱法对国内常见的7种红曲霉制备而成的中药红曲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不同种红曲霉制备的红曲的紫外光谱及其导数光谱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紫外光谱法可作为红曲药材的质量评价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太空诱变机理。方法:利用染色体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技术,对经“神舟”3号返回式飞船搭载的高产红曲霉菌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突变株基因组DNA发生了改变。结论:突变株洛伐他汀产量的提高与其遗传基因的变异有关,太空诱变是通过改变搭载菌株的遗传基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7.
GC法测定中药红曲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中药红曲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石英毛细管柱EC-1000(30 m×320μm,0.25μm);FID检测器;色谱条件:柱温228℃;进样口280℃;检测器FID 300℃。载气高纯N2(纯度大于99.999 9%),柱前压力16.0 psi;分流比10∶1,空气450 mL.min-1,H245 mL.min-1。结果:油酸和亚油酸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99.2%,重复性良好。结论:本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快速、简便,可对中药红曲药材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8.
复方红曲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红曲提取物对灌胃脂肪乳剂所致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以评价其降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血脂康0.24 g·kg~(-1)组,复方红曲提取物0.6,1.2,2.4 g·kg~(-1) 3个剂量组.除正常组给予饮用水外,其余各组均以10 mL·kg~(-1)灌胃脂肪乳剂,2 d后阳性药组及复方红曲提取物各给药组开始给药,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测定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因子指标.结果:复方红曲提取物2.4 g·kg~(-1)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1,P<0.05),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下调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复方红曲提取物各给药组的血清HDL-C/TC,HDL-C/TC,HDL-C/LDL-C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复方红曲提取物2.4 g·kg~(-1)能有效降低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P<0.01,P<0.05),0.6-2.4 g·kg~(-1)均能有效降低血浆黏度(P<0.01~P<0.05).结论:复方红曲提取物2.4 g·kg~(-1)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血液循环,抑制因血脂升高和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血液凝血系统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概述红曲的生物活性及其相关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概述红曲的生物活性及其相关活性成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 除了降脂活性以外,红曲具有降压、降糖、抗肥胖、抗癌、防治老年痴呆及骨质疏松等功效,并含有莫纳克林类、色素类及其它聚酮类活性成分.结论 随着红曲的临床观察与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其药用价值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开发,其应用前景也将更广阔.  相似文献   
40.
红曲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红曲中的抗肿瘤作用活性成分及相关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拓展红曲的治疗范围及开发利用红曲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