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6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333篇
耳鼻咽喉   547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53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603篇
内科学   27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05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98篇
综合类   1319篇
预防医学   221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564篇
  2篇
中国医学   309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噪声性耳聋是常见的后天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之一,其主要损害部位是耳蜗,但噪声对耳蜗的损害机理仍不清楚。本文就目前噪声对耳蜗损伤的有关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2.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从毛细胞的再生,内耳的解剖特点,神经营养因子作用及其借助于载体在内耳表达状况,基因导入途径等几方面探讨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大霉素目前仍是主要的致聋抗生素,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包括自由基损伤学说、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毛细胞线粒体功能失常学说、细胞凋亡等,并发现一些与耳聋相关的基因。聚DL-天冬氨酸(PAA)、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神经营养凼子3(NT3)、高压氧等对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有一定的拈抗作用。中医药丹参、天鼓冲剂、复聪片、耳聋左慈丸等也可减轻庆大霉素的耳毒性。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基因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制造一种由病毒DNA序列和非病毒载体结构共同组成的复合型载体,也许是未来基因治疗载体得到完善、基因治疗得到突破性进展的着手点之一。  相似文献   
2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ransplanting spinal fetal neural stem cells (NSCs) into the peripheral nerve for delaying muscle denervation atrophy. Methods Spinal. fetal NSCs were separated from spinal cord of enceinte 10 to 12 days SD rats, cultured and purified. After three passages, the formed NSC spheres were blew into single cell suspension ( 106/μl×5 μl) and transplanted into the distal part of the transected tibial nerve. 5 μl of cell culture medium was injected into the distal tibial nerv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ree and 5 months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the distal part of the tibial nerve and the triceps suraes were harvested and identified with specific markers, by mean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to evaluate 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ransplanted NSCs in the nerve, and to observe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s.Results Compare to the control group, atrophy of the triceps suraes muscle was less severe 3 and 5 months after NSCs transplantation. Postsynaptic membrane was also better preserved in NSCs transplanted group. Five months after NSCs transplantation, new synapses (neuromuscular junction) formed in the denervated muscle.Conclusion NSCs transplantation can delay atrophy denervated muscles. NSCs transplantation can not only maintain the structure of postsynaptic membrane, but also form new synapse with the denervated muscle.  相似文献   
25.
突触融合蛋白1A属于突触前膜受体,参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的融合及神经递质释放,传递神经信息。近年研究表明,突触融合蛋白1A也存在于胰岛β细胞膜及微粒体膜上,参与钙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影响含胰岛素的分泌颗粒胞吐;对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和患者研究显示突触融合蛋白1A与2型糖尿病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28岁,因坠落伤致双下肢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3d于2005年9月3日收住院。患者入院前3d施工时失足坠入9m深的井底,无意识丧失,感胸背部疼痛。双下肢感觉丧失,不能活动,随后大小便失禁。于当地医院行头皮清创缝合、输液等初步抢救,病情平稳后转来我院。查体:神清合作,头顶约3cm长裂口已缝合,触及头皮血肿,颅神经检查(一)。颈椎活动正常,颈后无压痛。T12轻度后凸畸形,棘突及椎旁明显压叩痛。双上肢感觉肌力正常。腹股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提睾反射及肛门括约肌反射消失,膝踝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卅。X线片示T12椎体爆裂骨折,椎板骨折,椎体明显压缩,碎骨块突向椎管,脊柱后凸畸形(图1)。头颅CT示广泛头皮血肿,颅骨未见骨折。颅内未见血肿及脑挫裂伤。胸腰段MRI示T12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块向椎管内突入约1/2,右侧为甚,相应节段脊髓受压变细(图2),T10~L1平面脊髓内可见稍短T1及长T2信号改变。入院诊断:(1)T12爆裂骨折并完全性截瘫(Frankel A级);(2)头皮裂伤、头皮血肿清创缝合术后。  相似文献   
27.
患者女性,57岁。因一过性遗忘3h,于2005年8月3日来我院就诊。3h前于熟悉的路上行走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记忆丧失,不识回家路途,偶遇邻居向其询问,后恢复记 忆。症状持续时间约20min。无头晕、头痛、肢体活动障碍及意识丧失。于发病前2月余曾有1次类似发作。持续时间约10min。平时身体尚健。无癫痫、偏头痛、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28.
移植肾切除67例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植肾切除67例次报告郝俊文李慎勤李香铁杨德安刘少鸽王洪伟韩伟我院于1986年3月~1995年12月共施行尸肾移植369次,其中移植肾切除67例次,移植肾切除率为181%。现就移植肾切除的原因、术后并发症及有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9.
30.
用直流电电解损毁大鼠下丘脑一侧室旁核(Pa)后,电镜观察同侧孤束核内侧亚核(Sol M)中Pa投射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结果:Sol M中有Pa下行投射纤维终末存在,构成的突触以轴-树突触为主,轴-棘,轴-轴突触为少量,无轴-体突触,Pa终末内的突触小泡以圆形清亮囊泡为主,突触的类型主要为Gray I型,Sol M 中有少量Pa终末参与构成突触球,Pa下行投射终末溃变以电子致密型为主,有少量水样溃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