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百蕊草种子休眠的破除与生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破除百蕊草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休眠破除前后百蕊草种子生理变化。方法:采用GA3处理与低温层积相结合的方法破除百蕊草种子休眠,测定种子中总糖、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用HPLC测定内源GA3与ABA含量。结果:用流水冲洗24 h,再用500 mg.L-1的GA3溶液浸种24 h,然后低温层积处理150 d,百蕊草种子裂壳率达22%,种子层积后粗脂肪含量减少了50%以上,总糖和可溶糖增加了3~4倍,ABA减少了90%以上,GA3则增加了5倍以上。结论:用流水冲洗24 h,再用500 mg.L-1的GA3溶液浸种24 h,然后低温层积处理150~180 d可有效破除百蕊草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22.
百蕊草半寄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百蕊草半寄生机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和电镜研究百蕊草根、茎、叶、吸器的显微结构和叶片超微结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含量;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光合等生理参数日变化。结果:百蕊草叶肉细胞含有较多叶绿体,叶绿素含量丰富,叶绿体中具有完整的基粒类囊体系统,片层系统发达;百蕊草维管组织发达,根、茎木质部导管孔径较大,输导能力强;百蕊草侧根有许多圆球形吸器,吸器内维管组织发达,吸器探针穿透寄主根的表皮和皮层,直达髓部,在髓部吸器导管与寄主导管融合。百蕊草叶片光合能力强大,最大净光合速率可达7.06μmol.m-2.s-1,水分利用率为0.735 mmol.mol-1,蒸腾作用白天变化剧烈,夜晚相对平稳,白天为7.20 mmol.m-2.s-1显著高于夜间,夜间为0.85mmol.m-2.s-1。结论:百蕊草通过吸器从寄主体内夺取水分和养分;百蕊草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全部或大部分碳的自给。  相似文献   
23.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百蕊草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以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百蕊草,方法专属、灵敏,结果准确,可有效地控制本品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4.
百蕊草物候期及越冬休眠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百蕊草人工栽培模式,以茅山地区百蕊草为实验材料,对百蕊草物候期及其越冬休眠过程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定点标记法观察百蕊草物候期,硫酸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DNS法测定淀粉酶活力,PAS-鉄钒苏木精双重染色组织定位淀粉粒。在连续3年的观察中未发现可存活2年以上百蕊草植株,可推断百蕊草在长江流域属于二年生植物;第1年为实生苗,生长周期较长。出苗较早的实生苗在夏季倒苗死亡,而出苗较晚的可顺利越夏并在秋冬季分化出根颈芽,冬季休眠。第2年为宿根苗,由根颈芽发育成簇生状,生长周期较短;根具储藏根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休眠期储藏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储藏物为翌年快速生长发育的能量基础。根内淀粉和可溶性糖在不同时期相互转化,使百蕊草在休眠过程中既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来维持生长也有丰富的小分子溶质来提高其抗逆能力,提高其生长能力及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25.
目的优选百蕊草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得率及山奈酚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8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切实可行,可以作为百蕊草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6.
百蕊草药材及其制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峥  李绍顺 《中成药》2007,29(1):138-139
百蕊草,别名百乳草、小草、地石榴、细须草、一棵松等。为檀香科(Santalaceae)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或其变种长梗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Var longipedunculatum)的干燥全草,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百蕊草有清热解毒,补肾涩精之功效。多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咽炎,肺脓肿,淋巴结结核。乳蛾。乳痈,疔肿,淋证,黄疽以及肾虚腰痛,遗精等疾病,且无毒副作用。市场上现有的百蕊草制剂主要为百蕊草胶囊和百蕊草片。文献报道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因此现有的百蕊草质量标准以测定百蕊草总黄酮的含量来控制药材以及制剂的内在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1977年版药典曾把百蕊草收录到其中,  相似文献   
27.
百蕊草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夫来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37-1739
目的:研究百蕊草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及其存在的部位。方法:将百蕊草种子不同浓度、不同浸提次数、不同部位的浸提液用白菜、小麦种子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与结论:百蕊草种子浸提液可显著抑制小麦和白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且抑制物的活性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质量浓度达到0.32 g·mL-1时,小麦种子萌发率为0。随浸提次数的增加,浸提液的抑制活性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种壳与种仁都含有活性极强的抑制物质,后者强于前者。本研究首次证明了百蕊草种子中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  相似文献   
28.
苯酚-硫酸法测定百蕊草中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苯酚-硫酸法测定百蕊草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60%乙醇除去黄酮类成分,再以水提醇沉的方法分离纯化百蕊草多糖,最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百蕊草多糖的含量。结果在0.01~0.07mg/mL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回归方程:A=15.644C-0.0053,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92%(n=9)。百蕊草多糖的含量为15.9%,RSD为1.56%(n=5)。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为百蕊草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百蕊草矿质元素含量测定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夫来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0):1226-1230
目的:测定百蕊草矿质元素含量,分析百蕊草特征元素及评价药材质量。方法:运用ICP法分析百蕊草药材矿质元素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百蕊草特征元素和药材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百蕊草含有17种以上矿质元素。其中铁(Fe),锌(Zn),铜(Cu),锰(Mn),铬(Cr),钴(Co),镍(Ni),锶(Sr),硼(B)等9种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钙(Ca),磷(P),钾(K),钠(Na),镁(Mg)等5种为人体必需宏量元素。B,Mg,Mn,Zn,Cu等5种具明显抗癌活性的元素在百蕊草中含量丰富。Mn和Zn均在100μg.g-1左右,Mg高达1 898.000~3 137.725μg.g-1。对人体有益元素Fe也较高(500μg.g-1)。主成分分析发现,选择4个因子(F1,F2,F3,F4)即可对百蕊草药材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函数为F=0.444 77F1+0.237 71F2+0.167 28F3+0.150 24F4。不同居群百蕊草药材的综合评价得分在0.189~0.627,Zn,Cu,Mg,P,K,铝(Al),Fe,Cr,Na,Co,铅(Pb),Mn,B,Ca等14种元素为百蕊草药材特征元素。结论:百蕊草含有17种以上矿质元素。其中Zn,Cu,Mg,P,K,Al,Fe,Cr,Na,Co,Pb,Mn,B,Ca等14元素为百蕊草药材特征元素。来安七里和来安施官2个居群百蕊草药材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0.
百蕊草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百蕊草的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百蕊草中的山奈酚进行鉴别;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百蕊草中山奈酚的含量。结果:山奈酚在3.84-384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A=90539C+365313,r=0.9995(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71%。结论: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百蕊草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