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6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656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342篇
基础医学   389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2486篇
内科学   243篇
皮肤病学   675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6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497篇
综合类   5007篇
预防医学   1181篇
眼科学   216篇
药学   2504篇
  40篇
中国医学   671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675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1120篇
  2013年   1035篇
  2012年   1219篇
  2011年   1238篇
  2010年   991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838篇
  2006年   740篇
  2005年   786篇
  2004年   680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566篇
  2001年   410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构建及其在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或同种异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将膜片移植于治疗组供皮区创面、适度加压,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材料对照以及传统油纱布对照覆盖创面。于术后5~10d、30d、90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广谱角蛋白、外皮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测定(偏光显微镜、RTPCR)。结果利用自体及异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供皮区创面治疗15例,经过3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移植膜片创面愈合时间(8.1±1.3)d,空白材料对照区为(16.2±3.8)d,空白油纱布对照区为(23.0±5.8)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术后30d及90d观察:12例无明显增生,3例有轻度增生(20.0%),而空白油纱布对照区11例遗留增生性瘢痕(74.4%,χ2=8.127,P<0.01)。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能促进供皮区创面早期愈合并减少后期瘢痕增生,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2.
瘢痕是创伤愈合的必然结果,瘢痕的过度增生会造成容貌的毁损或发生功能障碍,对560例患者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瘢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3.
扩张器引起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18岁,因烧伤后面部瘢痕收治入院。既往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06年1月10日,行右颈部、额部、左面部扩张器置入术(扩张器型号:CREF:EN-C100,批号:2005-036)。术后第二日拔除引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日,术后10日拆线,2周始注水扩张,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情况,并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1421例进行比较。结果14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中88例经阴道分娩,51例再行剖宫产,6例产钳助产,1例子宫破裂,无产妇死亡。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31%(57/145)比19.35%(275/1421)](P〈O.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时应提前住院待产,严格筛选阴道分娩病例,严密观察,慎用缩宫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在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颞筋膜瓣,对伴眶下壁骨缺损者同时行以颞浅、深动脉为蒂的颞肌筋膜瓣,并取耳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结果8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及皮片成活良好,凹陷处填充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至1年,睑外翻矫正,瘢痕不显,颞部供区毛发生长良好。结论应用颞筋膜瓣或颞肌筋膜瓣与全厚皮片移植,联合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且无明显的供区损害的特点,是修复下睑凹陷性瘢痕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3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硅铜凝胶喷雾剂(又名疤复新,由上海大学科技园区上大吉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P物质抑制剂-辣椒素及bFGF抗体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体外培养的人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12例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辣椒素或/和bFGF抗体,培养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所有不同浓度的辣椒素(2.5,5,20,40,60,80mg/L)均能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加。中高浓度bFGF抗体(40,80mg/L)也可促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也随剂量增大而增加。辣椒素与bFGF抗体联合应用对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较单独使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辣椒素及bFGF抗体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联合使用有协调作用,本研究结果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58.
瘢痕疙瘩是烧伤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其在遗传机制、免疫作用、细胞增殖与胶原代谢、细胞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近几年间我科共收治食管腐蚀性瘢痕狭窄病人3例,因种种原因不愿手术治疗,我们均采用气囊导管在X线荧光屏监视定位后行分段多次有效的控制性扩张,从而达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0.
丹芎瘢痕涂膜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通过769例病人应用丹芎瘢痕涂膜防治瘢痕增生的治疗效果,为烧烫伤后瘢痕增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方法:我们根据中医、中药活血化淤原理,经多年临床实践研制而成的丹芎瘢痕涂膜,由丹参、川芎等复方组成.药物使用,将丹芎瘢痕涂膜直接均匀涂于瘢痕表面上,形成药膜,次日揭去药膜,重新涂药,每日1次,连续用药5个月.疤痕止痒软化膏对照,每日1次,连续用药5个月.结果:(1)创面愈合后瘢痕刚开始增生者,丹芎瘢痕涂膜治疗组共415例,显效77例,有效323例,总有效率96.39%;疤痕止痒软化膏同体对照组51例,显效0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39.2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创面愈合后瘢痕已增生者,丹芎瘢痕涂膜治疗组354例,显效88例,有效257例,总有效率97.46%;疤痕止痒软化膏对照组63例,显效4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60.3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3)丹芎瘢痕涂膜治疗组与疤痕止痒软化膏对照组综合疗效比较,丹芎瘢痕涂膜治疗组769例,显效165例,有效580例,总有效率96.88%;疤痕止痒软化膏对照组114例,显效4例,有效54例,总有效率50.88%,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4)60例丹芎瘢痕涂膜治疗组与同体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18.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经769例病人临床应用丹芎瘢痕涂膜,并与已知疤痕止痒软化膏比较,丹芎瘢痕涂膜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疤痕止痒软化膏,丹芎瘢痕涂膜是一种安全、有效、新的创面瘢痕外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