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705篇
  免费   18289篇
  国内免费   9987篇
耳鼻咽喉   5833篇
儿科学   4796篇
妇产科学   4123篇
基础医学   12634篇
口腔科学   4417篇
临床医学   55072篇
内科学   32726篇
皮肤病学   7108篇
神经病学   11049篇
特种医学   108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0篇
外科学   20936篇
综合类   104936篇
预防医学   32291篇
眼科学   6379篇
药学   48369篇
  541篇
中国医学   49508篇
肿瘤学   8063篇
  2024年   2685篇
  2023年   9336篇
  2022年   7937篇
  2021年   9921篇
  2020年   9705篇
  2019年   10008篇
  2018年   5202篇
  2017年   8855篇
  2016年   10186篇
  2015年   11432篇
  2014年   18903篇
  2013年   18460篇
  2012年   23517篇
  2011年   24763篇
  2010年   22502篇
  2009年   23488篇
  2008年   26451篇
  2007年   24261篇
  2006年   22062篇
  2005年   21102篇
  2004年   17664篇
  2003年   15761篇
  2002年   13344篇
  2001年   11550篇
  2000年   8807篇
  1999年   6813篇
  1998年   5943篇
  1997年   5242篇
  1996年   4753篇
  1995年   3922篇
  1994年   3350篇
  1993年   2578篇
  1992年   2047篇
  1991年   2031篇
  1990年   1618篇
  1989年   1467篇
  1988年   744篇
  1987年   584篇
  1986年   418篇
  1985年   287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67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和洛沙坦作用下,采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生成胶原的情况。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10-7~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合成胶原明显增多(P<0.05);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与胶原量呈正相关。洛沙坦在浓度为1×10-6~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量显著减少(P<0.05);且浓度与胶原生成量呈负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大量的胶原;洛沙坦通过拮抗AT1后,抑制细胞增殖、胶原合成量显著减少,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在促使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T1的拮抗剂有望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推出之后,极大地规范了临床治疗。根据指南的推荐又提出了捆绑治疗的策略。在已经发表的研究中发现,捆绑治疗推动了指南的应用,降低了病死率。但临床医生对捆绑治疗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3.
自Pho[1](1979年)、程国良等[2]报道以血管、神经、肌腱一期转位再植成功后,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由再植的禁忌证转为相对适应证。我们采用前臂掌侧静脉倒植桥接拇指主要动脉解决旋转撕脱性拇指离断再植中动脉修复问题2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很少见的颅内肿瘤,多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异常者的增多,此肿瘤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本文收集17例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5.
颚口线虫病在我国尚属少见。棘颚口线虫偶尔寄生于人体。该虫致病部位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身,受累部位可间歇性出现移行性肿块,常伴有局部水肿、疼痛,虫体移行可引起机械性损伤,如虫体停留在某一寄生部位,可形成以虫体为中心的脓肿及隧道样损害。该虫较易侵入眼、脑,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炎,后果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发生在北京地区首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该病例提示:(1)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该病进行了解。(2)临床遇有可疑表现者,尤其有生食本虫第二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并做进一步检查(例如: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红细胞沉降率等),能在病损部位查见虫体者即可以确诊。皮内实验和血清学试验亦可做辅助诊断。(3)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喜食烧、烤、涮或生食各种动物的人群增多,食源性寄生虫病病人亦有增多趋势,本病正是诸多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996.
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钠代谢紊乱及处理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钠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诊断及处理。方法对我科86例巨大颅咽管瘤(直径>3.5cm)全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钠、尿钠、渗透压以及中心静脉压等确定钠代谢紊乱类型,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发生低钠血症29例(33.7%,29/86)、高钠血症13例(15.1%,13/86)、高钠及低钠血症交替9例(10.5%,9/86)。高钠及低钠血症平均开始时间分别为术后(2.3±0.7)d和(4.8±1.6)d。2例死于严重下丘脑反应,其余钠代谢紊乱均纠正良好,平均住院时间26 d。结论钠代谢紊乱是颅咽管瘤全切除术后常见表现之一。高钠血症与尿崩症关系密切,而低钠血症主要有两个原因: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二者要仔细区分,前者着重补液、补盐,而后者应在补盐的基础上要适当限水和利尿。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社区医学》2004,10(2):76-76,90
60例嵌顿性宫内节育器(IUD)均为金属单环,经临床观察处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98.
庾晋 《医药与保健》2004,12(11):56-57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每种生物,包括人类存内,其行为和生理功能都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即时间性或时间属性。由于其类似”钟”的特点,因此称之为”生物钟”。掌握和利用”生物钟”.对人类的活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2000年10月~2001年1月,我县曾流行鼠伤寒沙门杆菌性肠炎,我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鼠伤寒肠炎54例,其中院外感染39例,院内交叉感染15例。均采取综合治疗,较好的控制了交叉感染在病区内流行,现就预防交叉感染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靶重建放大扫描技术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患者先行常规CT平扫,选定结节处为兴趣区,行薄层靶重建放大扫描,层厚、层距为2mm,FOV为160。结果:42例恶性病变中有37例表现为深分叶,占88.1%;21例良性病变中有15例表现为浅分叶,占71.4%。恶性结节中15例内部出现条状低密度支气管征;7例出现血管集中征;8例出现空泡征;病变内部出现液化坏死13例,其中恶性病变ll例。22例出现钙化,包括12例良性病变和10例恶性病变。2例错构瘤内均见小面积脂肪性低密度影。结论:靶重建放大扫描比普通CT扫描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恶性病变大多数为深分叶,良性病变大多数为浅分叶或无分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