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1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332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03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648篇
内科学   44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5篇
特种医学   2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235篇
综合类   1990篇
预防医学   292篇
眼科学   1315篇
药学   420篇
  12篇
中国医学   185篇
肿瘤学   232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应用深度增强型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技术研究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其与AMD发病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眼科就诊的早期AMD患者90例(90只眼)和眼底正常者60例(60只眼)的临床资料。早期AMD患者为患者组,眼底正常者为正常组。患者组中男性51例(51只眼),女性39例(39只眼);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4.3±10.9)岁。正常组中男性24例(24只眼),女性36例(36只眼);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8.6±10.8)岁。采用EDI-OCT测量两组受试者黄斑中心凹处及由中心凹向鼻侧、颞侧各500 μm、1000 μm处的脉络膜厚度,共测量5个点位。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脉络膜厚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 结果患者组黄斑区脉络膜的平均厚度为(254.84±51.46)μm;正常组黄斑区脉络膜的平均厚度为(271.46±43.36)μm。患者组黄斑区脉络膜的厚度较正常组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1,P<0.05)。所有受试者的年龄与脉络膜的厚度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3,P<0.05)。 结论早期AMD患者的脉络膜厚度较眼底正常者偏薄,且早期AMD患者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可作为黄斑变性发展的预警因素,能为早期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眼底炫彩成像(MCI)联合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在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快速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8-02/2020-07诊断为RAO的患者19例19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经过眼科检查后确诊为RAO,均为单眼发病,其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13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5眼,睫状视网膜动脉残留的CRAO 1眼。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OCT、MCI、FFA及视野检查及分析。结果:经裂隙灯检查,12眼(63%)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16眼(84%)可发现全部或部分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10眼(53%)可发现视网膜动脉变细。行FFA检查的患者为10例(53%),其余9例未行检查,其中6例患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2例拒绝检查、1例有药物过敏史。所有患者经MCI及OCT检查可发现特征性眼底表现,OCT特征性改变为弥漫性内层视网膜反射增强与MCI图像绿色缺血区域形成严密的一对一关系。结论:联合MCI及OCT检查可快速确诊RAO,而且结合两者的图像特征可更精确辨认出视网膜缺血区域,有助于疾病分类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在自动管电压选择(automated tube voltage selection,APSCM)与定向100 KVp管电压两种情况下,比较超重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方法  选取115位体重指数(BMI)在25~30 kg / m2 之间,并且体重低于90 kg的患者在第二代双源CT扫描仪上进行CCTA检查,所有检查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大螺距(3.4)模式。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5例,采用APSCM技术进行检查;B组40例,接受固定100 kVp管电压检查。测量CT衰减和图像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对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比较。  结果  A组中,1例(1.3%)、51例(68%)和23例(30.7%)患者的管电压自动选择为80 kVp、100 kVp、120 kVp,平均CT衰减和图像噪声显著低于B组(P < 0.001)。A组的平均CNR高于B组,平均SNR较低(P < 0.05)。两组的主观图像质量得分无显著差异(P > 0.05),B组的辐射剂量比A组低22.2%(P = 0.004)。  结论  对于BMI高于25 kg / m2、低于30 kg / m2,且体重低于90 kg的患者,与使用APSCM的CCTA相比,100 kVp CCTA可以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后全脑葡萄糖代谢(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功能影像学变化,探讨其评估手术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18例接受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在术前1w和术后6个月进行脑部18-F—FDG—PET/CT。结果术前大部分PD患者FDG影像学表现符合PD相关模式(PDRP)。术后异常代谢区域代谢趋向正常改变:纹状体区、中脑、感觉运动区和运动前区皮层的异常高代谢有明显下降;双侧前额叶、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皮层的异常低代谢有轻度升高。结论FDG影像对PD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和手术疗效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尚不能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治疗后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脑部异常灌注致痫灶修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癫痫中心6年来治疗的16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癫痫患者发作间期SPECT脑部异常灌注致痫灶治疗后修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类型、病因、影像学异常、治疗前脑SPECT及脑电图类型与治疗后脑部异常灌注致痫灶修复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有癫痫类型(P〈0.01)、病因(P〈0.01)、影像学表现(P〈0.01)及治疗前SPECT异常灶类型(P〈0.01)。结论:癫痫患者脑部异常灌注致痫灶的修复与多种因素有关,症状性癫痫、低灌注灶、有明确病因及影像学异常者的异常灌注致痫灶的修复率明显低于特发性癫痫、高灌注灶、病因不明确及影像学无异常者。  相似文献   
106.
针对临床中,日增月益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群众出现冠状动脉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的状况,而识别存活心肌,可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在分析了众多国内外介入专家对存活心肌的临床检测手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采取心脏彩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对存活心肌的对比研究的观点,结合我院心血管科的临床实际,在三者对比研究检验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课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统计分析上颌骨严重萎缩无牙颌患者的鼻旁梨状孔边缘骨的厚度与鼻底牙槽骨厚度,为严重萎缩无牙颌患者上颌骨前牙区的种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6例严重上颌骨萎缩无牙颌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三维测量,对鼻旁梨状孔边缘骨的厚度及鼻底牙槽骨的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鼻底区域的剩余牙槽骨的厚度平均值约为5.5mm,鼻底区域的剩余牙槽骨的高度平均值约为6.1mm,需要进行鼻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梨状孔区域的鼻旁骨在鼻底水平以上3mm与6mm水平的厚度平均值分别为4.6mm和3.6mm,可以进行骨劈开手术进行骨增量。结论严重萎缩无牙颌患者鼻旁剩余骨量满足骨劈开和鼻底提升术的要求,鼻旁骨劈开复合鼻底提升术可有效用于严重上颌骨萎缩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体植入。  相似文献   
108.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MSCT) in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 Methods: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of CT sign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 nant SPN. Results: The typical sign of pleural indentation was a reliable sign for lung cancers. Vacuole sign suggested lung cancer highly. Blood vessels cluster involving the vein alone had big opportunity to lung cancer. Type I tumor-bronchial rela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relation in lung cancers. Type V tumor-bronchial relation was the most common relation in benign SPN. Conclusion: MSCT had a very high diagnostic value in SPN.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机行平扫或增强扫。总结CT特点及临床价值。结果本组患者全部为单发,其中良性8例,恶性5例,交界性2例;良性病例中4例直径小于5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恶性病例直径大于5 cm,且呈分叶状密度欠均匀,有转移及浸润。多发于胃体部。结论 CT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定性的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医院诊治的70例肺结核合并HIV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7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胸部CT表现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以男性居多,临床表现多为消瘦、咳嗽咳痰、盗汗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患者肺部病灶分布以二叶和三叶以上为主,对照组患者的肺部病灶分布以一叶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肺部CT表现以斑片阴影、片阴影、条索阴影、栗粒阴影居多,而对照组患者以结节阴影、斑点阴影居多。病例组患者中出现纵膈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肺外结核等CT表现的比例较多,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空洞、钙化等CT表现的比例较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IV感染患者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临床医师应综合应用包括影像学检查在内的多种诊断方法,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