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69篇
  免费   2359篇
  国内免费   3024篇
耳鼻咽喉   178篇
儿科学   156篇
妇产科学   150篇
基础医学   2985篇
口腔科学   838篇
临床医学   4661篇
内科学   2119篇
皮肤病学   223篇
神经病学   684篇
特种医学   12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2224篇
综合类   8405篇
预防医学   4698篇
眼科学   868篇
药学   8041篇
  38篇
中国医学   2691篇
肿瘤学   1486篇
  2024年   327篇
  2023年   1086篇
  2022年   912篇
  2021年   1055篇
  2020年   901篇
  2019年   873篇
  2018年   490篇
  2017年   704篇
  2016年   874篇
  2015年   1016篇
  2014年   1584篇
  2013年   1553篇
  2012年   2297篇
  2011年   2571篇
  2010年   2237篇
  2009年   2305篇
  2008年   2751篇
  2007年   2486篇
  2006年   2403篇
  2005年   2371篇
  2004年   1754篇
  2003年   1425篇
  2002年   1202篇
  2001年   1084篇
  2000年   852篇
  1999年   716篇
  1998年   619篇
  1997年   583篇
  1996年   469篇
  1995年   448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225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4 毫秒
41.
目的: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神经修复用导管材料以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近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Science1996-01/2005-12有关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nerveconduit,nerveguide,nerveregeneration”,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数字期刊库、万方数据库1996-01/2005-12有关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修复,导管”,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神经再生、神经修复及神经导管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120篇关于神经修复、神经导管的文献,纳入2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用神经导管桥接断离神经是神经修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制备神经导管的材料按其降解性能分为生物不可降解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优缺点,发展复合材料将是制备导管的主要方向。结论:虽然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还有许多,如神经生长因子、雪旺细胞等,但是新型的导管及制备方法将会有利于神经修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2.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上最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鼻内镜技术日益成熟,近20年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但仍有部分病例(10%~20%)无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效果仍令人失望。慢性鼻窦炎常表现为持续鼻塞、流涕,伴有头痛、头晕等,鼻内镜下鼻窦黏膜呈增生水肿和息肉样变,部分黏膜出现囊性变,窦腔内分泌物多为黏液性,CT示广泛鼻窦黏膜病变,往往累及全组鼻窦。病理特点为损伤局部出现嗜酸性细胞,Th2样淋巴组织、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杯状细胞聚集和黏膜细胞增生等。这就需要一个抗生素治疗的过程,新近一些临床研究提示,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缓解临床鼻窦炎的症状及使鼻息肉缩小。  相似文献   
43.
王永怡 《传染病信息》2006,19(5):278-280
1灵长类的防御素蛋白具有抗HIV作用[1]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Cole等的研究组在给猴子和低等灵长类动物接种艾滋病病毒(HIV-1)后,发现100d后HIV感染力会自然变弱;还发现在猴子和低等灵长类体内存在“θ防御素蛋白”,这种防御素蛋白具有抑制HIV的感染活性,能阻止HIV-1进入人体血球蛋白。  相似文献   
44.
生物黏附片是利用生物粘附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片状制剂,主要由有生物黏附性的聚合物与药物混合组成,能够加强药物与粘膜接触的紧密性与持续性,因而有利于吸收,容易控制药物吸收的速率和吸收量。中药胃肠道生物黏附片研究基本承袭了西药胃肠道生物黏附给药系统(Bioadhe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就近年来胃肠道生物黏附的作用特点、黏附机理、黏附片制备工艺及生物黏附材料的种类、质量评价等方面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5.
香茹多糖具有抑制肿瘤增殖及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作用,是一种高效生物反应调节剂。目前以其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及突出的抗肿瘤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对香茹多糖的抗炎作用尚未见报道。笔者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旨在对香茹多糖抗炎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6.
疟疾和其他媒介生物传播疾病作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组成部分,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证明媒介生物控制可以预防、降低或消除疾病传播降低死亡率,但其作用还远未被认识。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负载膀胱癌冻融抗原对树突状细胞(DCs)分泌IL-12的影响。方法 反复冻融法获得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抗原;联合应用重组人的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健康志愿者DCs并负载膀胱癌肿瘤抗原;用ELISA法检测第3、6和9天培养细胞的上清液,评价DCs分泌IL-12 p70的能力。结果 联合应用重组人的GM-CSF、IL-4和TNF-α可在体外诱导出DCs;经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期的DCs分泌IL-12的量不同,而且负载抗原DCs较未负载抗原DCs有更强的分泌能力(P〈0.05)。结论 IL-12 p70的分泌量受DCs的成熟状态及某些刺激信号的影响,膀胱癌冻融抗原是其刺激信号之一。  相似文献   
48.
研究背景: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有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四氢噻唑产生了多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研究证实匹格列酮在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病人中提高内皮功能的假设。方法和结果: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设计。入选80 名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用定量胰岛素敏感检测指数(QUICK)评价。进一步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敏感和胰岛素抵抗,在每个治疗阶段,患者每天服用匹格列酮45 mg或安慰剂共八周,在每8 周末,进行实验室检查。应用匹格列酮组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QUICK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HDL升高,甘油三酯、自由脂肪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匹格列酮治疗显著提高缓激肽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而不影响对硝普钠的反应。多变量分析显示:只有总胆固醇的变化预示匹格列酮提高内皮活性。结论: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病人中,匹格列酮治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C-反应蛋白,提高内皮血管扩张功能。这些结果并不密切相关,提示匹格列酮对血管的有益作用独立于其对胰岛素敏感性和炎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首次发现,与三种神经疾病有密切关系的生物分子短肽GAV-9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长方式:“站立”和“躺下”。该研究对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机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0.
发展生物基因药物是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期,随着一些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的生物技术药品专利即将到期,以及众多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使得我国生物工程药物市场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机遇。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事实上,基因药物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医药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