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武汉炳宇Q前不久,有个朋友中暑,送到医院抢救后才脱险,据说是热射病。请问什么是热射病,该如保防治?热射病是中暑的一种,有时会危及到生命。该病是高温情况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即产热过多、散热减少所致,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发生热射病的患者可首先出现行为改变,后出现高热(直肠温度≥41℃)、神志障碍、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热射病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1.劳力性热射病:与高温下内源性产热过多有关,多见于青、  相似文献   
12.
总结5例热射病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降温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是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准确配制置换液及抗凝剂,加强导管维护,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各参数,密切观察病情及降温效果.5例患者体温在2 h内下降至38° C以下;治愈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强度的逐渐增加,热射病( heat stroke,HS)这一严重症患者也逐渐增多,且临床中此类病例的死亡率极高,已成为一项治疗难题[1].我院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成功治疗了HS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建筑工人,因"发热伴双下肢浮肿2d"人院.于2010 - 07 - 31被家人送来我院就诊.患者来时呈嗜睡状,查体:腋温40℃,呼吸急促,皮肤干燥、灼热,全身散在分布淤斑,脉搏134次/min,呼吸37次/min,血压110/5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78%,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 cm,对光反射灵敏.血气分析:PH 7.39,PCO2 30 mmHg,PO2 48 mmHg,钾(K)3.4 mmol/L,钠126mmol/L,钙(Ca)0.99 mmol/L,HCO3 - 15.7 mmol/L,BE -8.3 mmol/L,SO2 81%,Hb 78 g/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WBC)19.72×109/L,红细胞计数(RBC)3.04×1012/L,血红蛋白(HGB) 78 g/L,血小板计数(PLT)5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 83.9%,淋巴细胞百分率(LY)6.4%,红细胞压积(HCT) 25%.大便潜血实验(+).尿常规:尿蛋白(2+),尿隐血(2+).血液生化: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 MB) 93.0 ng/mL,肌红蛋白(Mb)>4 000.00 ng/mL;总蛋白(TP) 36.3 g/L,白蛋白(Alb)23.9 g/L,球蛋白(G) 12.4 g/L,白球比1.9,总胆红素( STB)35.6 μmol/L,直接胆红素(SDB) 15.4 μmol/L,间接胆红素( SIB) 20.2 μmol/L,谷丙转氨酶(ALT) 33 IU/L,谷草转氨酶(AST) 90 IU/L,谷氨酰转肽酶(γ- GT)78 IU/L,碱性磷酸酶(ALP)71 IU/L,尿素氮(BUN) 15.8 mmol/L,肌酐( Cr) 492 μmol/L,血糖(Glu) 5.8 mmol/L,尿酸(UA)264 umol/L.出凝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12.4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 32.63 s,纤维蛋白原含量(FIB)3.12 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弱阳性,D -二聚体(DD):阳性.心电图:①窦性心动过速(142次/min);②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APACHEII评分为:35.根据患者病情及以上分析,诊断为:①热射病;②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EHS)和非劳力性热射病(classic heatstroke,CH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方法收集2006—2013年入住解放军89医院的热射病患者23例,依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Z41-2002)分为两组,其中劳力性热射病患者13例,为EHS组;非劳力性热射病患者10例,为CHS组。另选取8例同时期的轻中度中暑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分析纳入本研究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治疗措施等,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肾功、肌酸激酶的变化情况。结果 CHS组患者较EHS组和对照组平均发病年龄偏高,基础疾病多,后遗症多见;EHS组患者住院期间血小板(platelet,PLT)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HS组,EHS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入院时及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HS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S多见于老年体弱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多遗留后遗症;EHS和CHS造成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肌严重损伤,表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而且EHS患者损伤程度较CHS和轻中度中暑患者更严重;实验室检查显示,EHS和CHS患者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肾功能损伤和横纹肌溶解,而且EHS组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2003—2014年受理诊断的42例职业性中暑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中暑的发病机制进行讨论。预防职业性中暑需从源头抓起,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与治疗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热射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热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乌司他丁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的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I(cTnI)、β2-微球蛋白(β2-MG)]及心肾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内皮素、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3%(73/75)高于对照组的80.00%(6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19,P=0.0008<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7(3.56±0.1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0.3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810,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28.12±2.1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9±3.2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836,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0.39±0.3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7±0.4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106,P=0.0001<0.05);观察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2.51±0.3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8±0.32)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548,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0.65±1.68)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62±1.64)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217,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0.58±0.3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1.6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060,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素(138.25±13.1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36±15.2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788,P=0.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10.51±1.2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2±1.4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493,P=0.0000<0.05)。结论在热射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优化患者各项指标,减轻症状,使患者积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热射病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分布特点及多重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热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微生物检验结果,并对其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56例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菌株44株,阳性率78.57%。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1株(70.46%):鲍曼不动杆菌铜15株(34.09%),绿假单胞13株(29.55%)和大肠埃希菌4株(9.09%);革兰氏阳性菌10株(22.7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3.64%),其他为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实验结果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敏感性,但耐药性均>30%,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45%。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性好。结论热射病患者下呼吸道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非发酵菌成为主要致病菌,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有较好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致病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19.
热射病(HS)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高热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严重热射病可导致多脏器、多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