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1篇
  1篇
中国医学   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透皮给药的负载多西紫杉醇(DTX)的溶解微针,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考察不同材料及配方制备DTX溶解微针(DTX-MN),通过外观和力学性能指标对微针进行表征,测定微针针头载药量。使用猪皮肤考察微针溶解性能。剥离小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初步考察DTX-MN给药后的皮肤药代动力学。结果:成功制备了针头完整、力学性能良好的DTX-MN,最佳工艺得到的微针针头载药量为(14.81±4.20)μg (n=5),微针能完整插入皮肤穿透角质层屏障,且在10 min内完全溶解。体外透皮实验显示,DTX-MN的初始透皮速率和累积透皮通量都高于药物溶液组,相比溶液组,DTX-MN在24 h后累积渗透量提高了3.27倍,其释放机制符合Fickian扩散。结论:制备的DTX-MN有良好的穿刺皮肤的性能,能够显著促进DTX的透皮递送,该类微针有望促进DTX的浅表皮肤递送,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可溶微针在无痛插入皮肤后可直接将药物递送至皮下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药物递送能力,但因载药量有限,仍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因此,提高微针载药量对于可溶微针的应用至关重要。该文综述了提高可溶微针载药量的3种策略,即改变药物制剂、改变微针结构及改变微针制备工艺,以期为微针的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蒋薇薇  杨峰 《药学实践杂志》2023,41(4):212-217,233
离子导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促透技术,相较于其他常用促透技术,具有高效、患者依从性好、递送剂量可控等优点,在药物经皮肤、黏膜转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微针、纳米载体等递送技术的发展,离子导入与其他渗透技术的联合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离子导入给药的转运机制与影响因素,并对该技术与水凝胶、微针和纳米载体等剂型的联合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探究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在黄褐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 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 氨甲环酸口服治疗,观察给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褐斑严重程度指 数(MASI评分)、医生整体评价(PGA评分)、满意度及皮损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 于对照组的77.14%(P <0.05);观察组治疗后MASI评分、P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 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纳晶 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黄褐斑严重程度,减轻皮损症状,促进 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制备载有光甘草定(glabridin,GLA)/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的可溶性微针,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内外经皮释药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液搅拌-冷冻干燥法制备GLA/HP-β-CD包合物,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药物的包合常数和包合比,利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域发微针联合红光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90例AGA患者,随机分为微针组(域发微针治疗)、红光组(红光治疗)、联合组(域发微针联合红光治疗),每组3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毛发镜指标;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后油腻、瘙痒、头屑、脱发评分差值的变化程度均高于微针组、红光组(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毳毛比例、毛发密度、毛干直径差值的变化程度均高于微针组、红光组(P <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满意度高于微针组、红光组(P <0.0125)。各组脂溢性皮炎、头皮瘙痒、头屑增加、头皮感染、耳后淋巴结肿大、湿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域发微针及红光联合治疗AGA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满意度,促进毛发生长,增加毛发密度、毛干直径,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8.
生理电信号能直接反映人们的身体状况,且随着各种便携式设备、穿戴式设备的出现,生理电信号的采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生理电信号采集电极的研究,因此基于MEMS技术的微针阵列干电极逐渐成熟。微针阵列干电极通过微针刺入被测者的皮肤,实现连续、长期、高效的生理电信号采集,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单、不会使被测者感到不适、采集质量高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湿电极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将微针阵列干电极与湿电极进行对比,突出微针阵列干电极的研究价值;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微针阵列干电极的制作工艺、微针阵列干电极的改进技术、在生理电信号采集中的应用现状;讨论目前微针阵列干电极存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9.
十年前,"坐办公室"可是最让人羡慕的工作。而如今,办公室一族却成了叫苦不迭的问题人群。久坐不动是办公室一族健康的头号大敌。有些人一到办公室,就像粘在椅子上一样,想跟邻座说话,都懒到要坐在椅子上用滚轮滚过去。时下正值冬季,寒冷让人们对户外运动望而却步,久坐更是成自然。"上班前坐公交车,工作  相似文献   
50.
微针给药是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技术,利用在皮肤角质层产生的微小孔道来显著增加药物的经皮吸收。本文阐述影响微针给药透皮吸收的因素:微针本身、预处理方式、药物性质、给药后时间、皮肤以及与其他透皮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