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4篇
  免费   1204篇
  国内免费   851篇
耳鼻咽喉   102篇
儿科学   194篇
妇产科学   155篇
基础医学   1181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2089篇
内科学   1682篇
皮肤病学   154篇
神经病学   407篇
特种医学   13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99篇
综合类   4451篇
预防医学   1593篇
眼科学   135篇
药学   1620篇
  42篇
中国医学   491篇
肿瘤学   1042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524篇
  2015年   605篇
  2014年   876篇
  2013年   964篇
  2012年   1263篇
  2011年   1289篇
  2010年   1101篇
  2009年   1045篇
  2008年   1109篇
  2007年   992篇
  2006年   807篇
  2005年   795篇
  2004年   594篇
  2003年   496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包含CpG基序的寡聚脱氧核苷酸(ODN)具有类似于微生物DNA激活内在免疫系统的能力,可提高适应性免疫力而抑制传染性生物的早期传播。CpG ODN在疫苗佐剂的设计以及哮喘、过敏、传染病和癌症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CpG识别体系在进化中出现的种间差异,在啮齿类动物中表现出最强活性的CpG ODN却无法有效地刺激灵长类动物产生免疫应答。已有大量证据表明CpG ODN在小鼠中具有治疗活性,而其在灵长类动物中作用的研究仍需继续深入。现就作用于灵长类动物的CpG ODN的分类、作用机制和其作为疫苗佐剂与免疫保护剂以及在癌症、过敏和哮喘等多种疾病治疗上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18F-FDG PET显像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在长期发热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对 5 9例长期发热患者 (发热持续时间至少 3周 ,测 3次体温超过 38 3℃ )的18F FDG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18F FDGPET显像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 9例长期发热患者中有 8例PET显像示恶性淋巴瘤可能 ,最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 ,其中 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 ,6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PET显像示长期发热的淋巴瘤患者其病变淋巴结可在正常范围内 (<1 0cm或在体内较深部位 )。对长期发热患者 ,18F FDGPET显像可初步筛查淋巴瘤及排除其他肿瘤 ,可为穿刺活组织检查提供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FKBP6基因第3、4外显子进行突变和多态性筛查,研究第3外显子278C/A位点及第2内含子C/T位点(rs7797242)在无精症患者和正常男性中的多态性,初步探讨与原发无精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第3、4外显子进行突变和多态性筛查,对177例无精症患者和231名正常男性的278C/A和C/T(rs7797242)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78C和278A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无精症患者278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多态性在两组中均未检出,第3、4外显子未筛查到新的变异。结论278A等位基因可能与原发无精症相关。C/T(rs7797242)及370G/A,430G/C,467T/C,468G/A在中国人群中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STD病原学情况 ,为临床医生防治STD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运用经典和当代新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免疫荧光法和细胞培养法对 2 193例STD患者进行病原体诊断。结果 :解脲脲原体 (Uu)、人型支原体(Mh)、衣原体 (CT)、多种病原体如加德纳细菌和真菌 (Cd)混合感染检出率明显提高 ,淋球菌等检出率下降。结论 :引起非淋病性尿道炎病原体呈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56.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鹅去氧胆酸(CDCA)可用于胆固醇胆石症的治疗。它能改变胆汁组成,降低胆汁内胆固醇饱和度,增加胆固醇溶解性,使胆石逐渐溶解。但CDCA易被肠道内细菌7-脱羟酶作用生成石胆酸(LC),引起腹泄、腹部痉挛、高转  相似文献   
57.
二甲苯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以二甲苯-甲醛树脂、二元或多元醇与不饱和酸反应制成树脂,再以苯乙烯作交联剂而制成的产物。它们是一个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系列,以低粘度、低收缩,耐酸碱和优良高频绝缘性能为特点。本文侧重研究二甲苯甲醛树脂、双键和酯键含量对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采用核素心肌灌注(MPI)/代谢(MMI)显像评价犬心肌梗死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受损心肌的修复能力.方法 选取杂种犬12条,按动物编号法随机分为移植组(单号)及对照组(双号)各6条.通过手术间断阻断左前降支(LAD)下1/3循环90 min,建立犬心肌梗死模型.将诱导分化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自体移植到移植组动物梗死区,通过核素MPI和MMI、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后6周和10周的效果.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3条犬死亡,其中对照组2条.其余9条犬结扎冠状动脉24-48 h后的心电图、9~12 h后静脉血清心肌酶谱、5~7 d后MPI符合心肌梗死改变.(2)细胞移植后5~7 d MPI/MMI发现对照组心肌梗死节段数及梗死区存活心肌节段数分别为20及8个节段,移植组分别为25及10个节段,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P>0.05).(3)ANOVA分析结果示,移植组有存活心肌的节段数在细胞移植10周与移植后5~7 d MPI/M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79,P<0.05);无存活心肌的节段数细胞移植6周及10周MPI/M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76,P>0.05).对照组细胞移植后5~7 d、6周和10周的MPI/MMI所示梗死心肌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2,0.005,0.316,P均>0.05).(4)细胞移植5~7 d及10周后对照组与移植组的MPI所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值分别为(5.50±2.69)%及(16.20±2.93)%,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63,P<0.01).结论 MPI/MMI不仅可以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范围、程度及梗死心肌是否存活,还可以反映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的细胞存活及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连接管串联方式输液过程中液体电解质浓度及张力的变化.方法 将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及含10%氯化钾注射液30 ml的液体(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采用连接管串联模拟静脉输液行实验,测定不同时段滴注液体中Na 、K 、Cl-浓度并计算液体张力.结果 各瓶液体随输注时间推移逐渐混合,液体电解质浓度及液体张力随之增高.结论 使用连接管串联静脉输液可导致液体电解质浓度及张力变化,需根据病情、药物性质选用连接管.  相似文献   
6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labeling and tracing in vitro go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by bromodeoxyuridine (BrdU)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of its optimal concentration, incubating time and cytotoxicity. Methods A healthy goat, aged 10 months old, male, weighing 32 kg, was used in this study. Bone marrow was aspirated. BMS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using the adherence method in vitro. The fourth passage of BMSCs (P4) were incubated with BrdU at 5, 10, 15, 20 μmol/L as 5, 10, 15, 20 μmol/L BMSC groups. Cells were not labeled by BrdU as negative control.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duc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goat BMSCs; the optimal mass concentration and incubation time of 5-BrdU labeling; cell positive rate at 12, 24, 48 and 72 hours in each group using immunofluoreseenee; the cell survival rate after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BrdU ladling by trypan-blue exclusion. Results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imary and passage goat BMSCs was fusiform in shape. Goat BMSCs could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s and chondrocytes following induction. BMSC nucleus showed green fluorescence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fter being labeled by BrdU. The mean labeling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and incubation time of BrdU, and reached to (93.32± 3.25)% after incubation in 15 μmol/L, BrdU for 48 hour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15 μmol/L BrdU for 72 hours, 20 μmol/L BrdU for 48 hours and 72 hours (P > 0.05), or between the other groups or time points (P < 0.05). The labeling rate of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was 0. The cell survival rate was all above 90% (P > 0.05). Conclusions BrdU can be used as a labeling marker for goat BMSC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is 15 μmol/L and the incubation time is 48 hours, the optimal labeling effect can be achieved. Goat BMSCs labeled with BrdU i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saf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