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2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8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4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596篇
预防医学   14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77篇
中国医学   23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52.
生化过程工程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铭  欧阳藩 《中草药》2004,35(8):841-844
在生化工程20余年的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中药现代化开展了一些技术、材料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大规模培养增殖技术,应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生物转化和人工育种及发根,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并成功研制多种类型的生物反应器;在原有化学工程提取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反应分离耦合、微波辅助提取等新技术,实现了高效浸出,并且节能、节水;此外,又发展了包括反胶团萃取、一步三相萃取青霉素、泡沫分级分离、膜分离、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等新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是一种没有固相载体的液一液多级逆流萃取技术,避免了不可逆吸附,已成功用于多种天然产物的分析和分离,作为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等技术在指纹图谱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研制了多种分离介质,并在药物的修饰与包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另外,在海洋药物研究领域,创造了连续培养连续采收的新流程、新技术.进行了转基因藻的培养。用于生产基因工程产品。  相似文献   
53.
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 ,不但能发现结构新颖的化合物 ,而且能寻找到新的强效抗生素和抗病毒等活性的新药以及其它有用物质 ,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在理论上和维护人类健康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 2 0 0 0年以来对海洋微生物 (包括海洋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真菌 )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共引用文献 6 9篇 ,包括 12 9个活性代谢产物。重点描述了这些化合物的相关生理活性 ,产生它们的微生物及微生物的采集地。  相似文献   
54.
海洋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伟华  王晓蕙  陈华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262-126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海洋药物和正处于研究开发的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改善微循药物;甘糖酯(PGMS)治疗高脂血症;海力特改善肝功能;甲壳胺使创口愈合;褐藻多糖硫酸酯(FPS)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鱼油烯康能防治老年性痴呆症;靛红(isatin)降低血胆固醇.  相似文献   
55.
海洋天然活性物质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绿柱虫内酯二萜(Clavirolide C)。来源:是中山大学1983年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水域采集的软珊瑚(Clavularia Viridis Quoy and Gamimard)中分离所得。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马尾藻科植物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Turn.) Ag.]藻体的甾醇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真空液相层析、Sephadex LH-20层析和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甾醇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5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确定为岩藻甾醇(SPⅠ)、24 氢过氧基 24-乙烯基胆固醇(SPⅡ),(22E,24S)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SAⅢ),saringosterol (SPⅣ)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 (SAⅥ)。结论:SPⅡ,SAⅢ和SAⅥ为首次从褐藻类中发现。  相似文献   
57.
尖海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尖海龙中分得18个化合物,16个为首次从该动物中分得,其中11个为甾体化合物,cholestane-3,6-dione、cholesta-4-ene-3β,6β-diol系首次分得的天然产物。2-hydroxy-4-methyoxyacetophenone为首次从动物药中分得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58.
海洋药物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泽  高世勇  邹翔  季宇彬 《药品评价》2005,2(3):161-164,183
海洋是生命的最初发源地,海洋面积占地表面积的70.8%,体积占生物圈的95%,地球上动物界的32个门类中,有23个门类生活在海洋中。海洋中还有大量的海生藻类和微生物,粗略估计较低等海洋生物物种约为15~20万种。海洋不仅是巨大的物质宝库,又是潜力巨大的天然药源。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一宗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调查与追踪度实验室检验,探讨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GB/114789—2003进行。结果检出10宗副溶血弧菌及8宗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宗食物中毒可能为一起混合性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0.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 ,又是沿海地区和国家的重要食物中毒病菌。该菌属嗜盐性细菌 ,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进食肉类或蔬菜而致病者 ,多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不分、交叉污染所引起。由于今年持续高温 ,我区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大饭店酒楼时有发生 ,为确定一次由家庭喜宴引起疑似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在农村中发生类似食物中毒 ,现将这次由家宴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2 0 0 3年 10月 1日 11:3 0 ,上海市南汇区某村民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