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49篇
  免费   2040篇
  国内免费   1448篇
耳鼻咽喉   226篇
儿科学   412篇
妇产科学   296篇
基础医学   2179篇
口腔科学   337篇
临床医学   8581篇
内科学   3352篇
皮肤病学   353篇
神经病学   840篇
特种医学   3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2391篇
综合类   17343篇
预防医学   4370篇
眼科学   452篇
药学   9858篇
  53篇
中国医学   9495篇
肿瘤学   1527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657篇
  2022年   685篇
  2021年   794篇
  2020年   923篇
  2019年   870篇
  2018年   471篇
  2017年   882篇
  2016年   988篇
  2015年   1175篇
  2014年   2112篇
  2013年   2173篇
  2012年   2896篇
  2011年   3008篇
  2010年   2812篇
  2009年   2631篇
  2008年   8067篇
  2007年   5153篇
  2006年   2772篇
  2005年   3558篇
  2004年   3358篇
  2003年   4134篇
  2002年   3257篇
  2001年   2496篇
  2000年   1739篇
  1999年   1345篇
  1998年   1096篇
  1997年   945篇
  1996年   874篇
  1995年   885篇
  1994年   616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285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珠子草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戟科植物珠子草(Phyllanthus mirurn Linn)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徒手切片、粉末装片、组织解离和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叶片气孔轴式、栅栏组织的排列、细胞内容物、茎中木纤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鉴别特征。所含成分有黄酮类、鞣质类、木质素类等。结论:此方法简便、精确,可作为珠子草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修订和完善广藿香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为合理控制广藿香药材和饮片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23批广藿香药材和32批饮片代表性样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广藿香项下标准修订叶片粉末的显微鉴别方法;简化薄层色谱鉴别前处理方法,建立以广藿香对照药材和百秋李醇对照品为对照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改进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制备方法,修订药材指标性成分限度;新增广藿香饮片标准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结果 建议显微鉴别中腺鳞头部细胞描述为“细胞壁多破裂而呈裂隙状”;薄层色谱方法中用石油醚超声提取、乙酸乙酯复溶代替原标准中提取挥发油的前处理方式,以5%茴香醛浓硫酸溶液为显色剂,所有样品与广藿香对照药材和百秋李醇对照品在同一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改进后方法前处理简单、展开效果好、斑点清晰;建议适当提高药材醇溶性浸出物限度,用乙醇作溶剂时不低于4.0%;采用无水乙醇替换毒性较大的三氯甲烷作为含量测定提取溶剂,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23批广藿香药材百秋李醇质量分数和平均值分别为0.34%~0.92%、0.58%,建议药材标准中提高百秋李醇质量分数限度为0.22%;新增饮片检查项目,其中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新增饮片浸出物项目,限度同药材标准;新增饮片含量测定项,32批饮片中百秋李醇质量分数和平均值分别为0.12%~0.46%、0.29%,建议饮片中百秋李醇质量分数不低于0.2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可行、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新增项目和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广藿香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采用便携式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仪建立东阿阿胶鉴别分析模型,并优选出特征波段。方法 采用BWS903型NIR光谱仪和microPHAZIRTMRX型NIR光谱仪2款便携式光谱仪采集了47份阿胶样品的光谱,并采用软独立建模聚类分析(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class analog,SIM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学算法,建立了东阿阿胶的判别分析模型。结果 所建立模型能够准确区分东阿阿胶和其他品牌阿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系数法优选出BWS903光谱特征波长为1300~1380 nm和1460~1540 nm;microPHAZIRTMRX光谱特征波长为1600~1680 nm和2160~2240 nm,上述波段分别代表-NH2和-CONHR肽键的1级倍频吸收,这些波段可作为东阿阿胶的特征波段,并可据此设计专用型、小型化的NIR光谱仪,用于东阿阿胶的品牌...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建立铧头草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TLC对彝药材铧头草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秦皮乙素含量,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 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可见薄壁细胞、纤维束、螺纹导管、草酸钙簇晶、淀粉粒等。早开堇菜、心叶堇菜TLC特征斑点分离清晰。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13%、24%、7%,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0%。秦皮乙素在0.05~0.8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7%、RSD为1.07%,早开堇菜中该成分含量不得低于0.10%,而心叶堇菜中不限。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铧头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5.
探讨应用超声血流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80例,均予以超声血流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80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均为单一病灶。其中44例恶性病灶,包括2例低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伴原位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伴原位癌、20例导管内癌、13例浸润性导管癌。36例良性病灶,包括1例乳腺凝胶性假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各4例、3例囊性增生伴大汗腺化生、4例纤维腺瘤、20例良性病变腺病。超声弹性成像评估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准确度为86.3%(69/80);敏感度为81.8%(36/44)、特异度为91.7%(33/36);超声血流成像评估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准确度为77.5%(62/80);敏感度为72.7%(32/44)、特异度为83.3%(30/36)。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准确性显著高于超声血流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显示结构扭曲、紊乱区域的病例中恶性病变8例,良性病变4例;显示簇状或散在性分布的微钙化区的病例中,恶性病灶10例,良性病灶4例;显示导管状回声区的病例中,恶性病变4例,良性病变4例;显示片状低回声区的病例中,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24例。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CT表现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隐匿型嗜铬细胞瘤56例、皮质醇腺瘤32例、醛固酮腺瘤44例、无功能腺瘤45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在肿瘤侧别上与无功能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最大直径、平扫CT值、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CT值上均显著大于三组肾上腺腺瘤组。以肿瘤直径≥2.95 cm诊断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6.0%;当平扫CT值≥24.5 Hu时,AUC为0.929,敏感度为94.0%,特异性为82.5%;当动脉期增强CT值≥89.5 Hu时,AUC为0.886,敏感度为72.7%,特异性为90.6%;当延迟期增强CT值≥82.5 Hu时,AUC为0.937,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95.3%;联合以上四个指标时,AUC为0.981,阈值为≥0.118,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0.6%。结论以肿瘤直径2.95 cm、平扫CT值24.5 Hu、动脉期增强CT值89.5 Hu和延迟期增强CT值82.5 Hu为阈值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为建立完善我国卫生健康领域标准化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收集了公共卫生领域标准化相关国际组织标准管理机制方面的资料,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公共卫生领域的各种标准在各国际组织的管理体制不同,在组织性质、标准种类、应用、发布、组织结构、标准制定原则、优点、转化、宣贯、评估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结论 针对我国卫生健康标准化具体工作,国际标准化相关机构的工作机制提供了许多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总结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体会,提高COVID-19的诊断技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史,以及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CRP、LDH、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等检查结果。结果 本研究的53例COVID-19待排患者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53.5±8.4)岁。首诊时病程为1~12 d不等,病程中位数4 d。所有患者均否认COVID-19流行病学史。21例患者具有慢性基础病。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乏力、咳嗽、咳痰、咽痛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减少;部分患者LDH、ALT、CK升高。胸部HRCT均呈现多发小斑片影、磨玻璃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53例患者均经间隔至少24 h的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排除COVID-19,诊断为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经治疗后患者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结论 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肺部影像学与COVID-19相似,与CAP鉴别亦缺乏特异性;结合流行病学史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以提高COVID-19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腮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收治的68例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检查,经手术切除后行病理检查确诊,评估高频超声诊断腮腺瘤的价值及不同类型腮腺瘤血流信号表现。结果68例腮腺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62例为良性腮腺瘤,6例为恶性腮腺瘤。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91.18%(62/68)、灵敏度为83.33%(5/6)、特异度为91.94%(57/62)。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579)。62例良性腮腺瘤中腮腺混合瘤51例,腮腺淋巴瘤11例,腮腺混合瘤血流信号Ⅰ、Ⅱ级占比明显高于腮腺淋巴瘤,而腮腺淋巴瘤血流信号Ⅳ级占比较高。结论高频超声对腮腺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而肿瘤不同类型患者血流信号表现均不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几种常用人格问卷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介绍了客观人格量表编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并以四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人格问卷为例,比较和分析了它们之间在理论基础,编制原理,量表性能与应用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