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122篇
中国医学   38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一、在伤湿止痛膏上倒入一些速效感冒胶囊的药粉。贴在脚心的涌泉穴上。 二、切10多片姜加一把桔子皮熬煮成水,喝前放入适量糖(春夏用白糖,秋冬用红糖)。每天趁热喝几大杯。  相似文献   
62.
UPLC法测定复方南星止痛膏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复方南星止痛膏中马兜铃酸A进行检测,验证产品的临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固相萃取小柱对制剂中的马兜铃酸A进行富集,应用UPLC对其进行检测.结果 在Waters UPLC的高灵敏度色谱条件下,信噪比为3:1时马兜铃酸A的最低检出限为0.1μg;3批制剂成品及中间体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3批细辛药材中检出微量马兜铃酸A,平均含量为1.96μ/g,推算至每克制剂中含马兜铃酸A约为0.05μg,远低于口服制剂药品中马兜铃酸A含量不得高于0.5μ/g的标准.结论 以处方中细辛所含马兜铃酸A的研究数据说明,复方南星止痛膏临床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修订景天止痛膏质量标准中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当归、川芎、元胡、三七总皂苷进行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制剂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结果 TLC法鉴别专属性强,分离度好;三七皂苷R10.16042.0050μg (r=0.999)、人参皂苷Rg10.800310.0035μg (r=1.000)、人参皂苷Rb10.61827.7275μg (r=1.000)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 43% 、98.75% 、100. 95% ,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6% 、2.71% 、2.75%。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景天止痛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4.
中成药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副作用少、疗效卓著的优点,深受国内外患者喜爱。中成药新用治疗妇科病症,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藿香正气水治疗女性阴部瘙痒症:女性阴部瘙痒多由细菌、霉菌感染或局部刺激以及过敏所引起。临床表现以瘙痒  相似文献   
65.
66.
高大伟 《新中医》2004,36(12):64-64
笔者以自制解毒止痛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7.
消肿化瘀止痛膏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肿化瘀止痛膏系中西药结合配方。临床双盲试验和临床开放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显著。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消肿化瘀止痛膏能使损伤之坏死组织清除快,组织修复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促进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用药期间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8.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在四肢,可发生在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在胸腹壁,可发生于胸腹壁浅静脉,表现为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因多不明确。该病属于中医学的“恶脉”、“艑病”、“赤脉”、“黄鳅痈”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湿热蕴结,瘀血阻滞脉络所致。自2000年元月至2003年10月,笔者用消炎止痛膏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13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观察消癥止痛膏贴敷时间的长短对缓解肝胆病患者胁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在该科住院的肝胆病胁痛患者180例,按就诊顺序及1∶1∶1分配原则随机分为贴敷4 h组(4 h组)、贴敷8 h组(8 h组)和贴敷12 h组(12 h组)各60例。3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比较不同贴敷时间缓解胁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止痛疗效比较:8 h组止痛疗效明显优于4 h组(P0.05),与12 h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2证候疗效比较:8 h组患者证候疗效明显优于4 h组(P0.001),与12 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肝功能疗效比较:3组肝炎患者在肝功能(ALT、AST、TBIL)改善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在改善ALT、AST方面,8 h组及12 h组均优于4 h组(P0.05)。4在降低门静脉内经、脾脏厚度及胆囊壁厚度方面,8 h组、12 h组与4 h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8 h组与12 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5安全性观察:8 h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12 h组(P0.05),与4 h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癥止痛膏能够有效消除肝胆病患者胁痛症状,加速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促进肝胆病患者肝胆脾彩超病变改善;穴位贴敷时间以8 h为宜,贴敷时间过短不能充分发挥疗效,贴敷时间过长不仅不能增强疗效且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