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90篇
  免费   1600篇
  国内免费   553篇
耳鼻咽喉   416篇
儿科学   90篇
妇产科学   135篇
基础医学   1199篇
口腔科学   530篇
临床医学   5661篇
内科学   1220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2425篇
特种医学   8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865篇
综合类   11517篇
预防医学   2048篇
眼科学   535篇
药学   4462篇
  88篇
中国医学   1901篇
肿瘤学   693篇
  2024年   313篇
  2023年   1117篇
  2022年   1062篇
  2021年   1522篇
  2020年   1533篇
  2019年   1519篇
  2018年   648篇
  2017年   1175篇
  2016年   1169篇
  2015年   1350篇
  2014年   2381篇
  2013年   2357篇
  2012年   2460篇
  2011年   2501篇
  2010年   2257篇
  2009年   2116篇
  2008年   2187篇
  2007年   1951篇
  2006年   1636篇
  2005年   1565篇
  2004年   1330篇
  2003年   1347篇
  2002年   1147篇
  2001年   833篇
  2000年   579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陈三军 《四川医学》2006,27(11):1181-1182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治疗与41例小骨窗清除术比较。结果ADL评定疗效。改良翼点组:Ⅰ级17.1%,Ⅱ级24.4%,Ⅲ级29.3%,Ⅳ级17.1%,Ⅴ级2.4%,死亡9.8%,恢复良好(达Ⅲ级以上)70.7%;小骨窗组:Ⅰ级9.8%,Ⅱ级12.2%,Ⅲ级14.6%,Ⅳ级29.3%,Ⅴ级4.9%,死亡29.3%,恢复良好36.6%。P<0.05。结论改良翼点入路与小骨窗清除术相比,具有止血彻底,血肿清除率高,可及时有效的解除脑疝对脑干的压迫,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估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冲性额颞底部广泛性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对27例对冲性额颞底部广泛性脑挫裂伤患者根据损伤部位及伤情轻重不同,采用一侧或双侧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分别施行额极或(和)颞极切除内减压术,颞肌下外减压术获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加强综合治疗。结果:本组27例全部存活,根据GOS评分标准,其中26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处于植物生存状态,3个月后死于肺部感染;无1例手术死亡及术后再次出血者,无术后伤口脑脊液漏等。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冲性额颞底部广泛性脑挫裂伤效果满意,不仅能迅速缓解颅内高压,还能有效地控制伤后继发性脑肿胀及脑水肿,防止脑疝,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改良型根管糊剂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需要作根管充填的248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4颗患牙,比较改良型根管糊剂与传统型根管糊剂在充填后3天、及2年后的疗效.结果 改良型根管糊剂在根管充填术后近远期效果均优于传统型糊剂,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改良型根管糊剂在根管治疗中优于传统根管糊剂,术后反应轻微,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64.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器材的发展,特别是Hand-port手助气囊的使用,使肝、脾、肾、胃和大肠切除等复杂腹腔镜手术得以推广实施。我们在施行手助腹腔镜肝切除、脾切除的基础上,于2005年5月至7月对7例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患者成功施行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取得一定经验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上胸椎前方解剖关系复杂,由浅及深为肌层:颈阔肌,胸锁乳突肌;骨性结构:胸骨柄,胸锁关节;血管性结构:左、右颈总动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左无名静脉,左、右头臂静脉,甲状腺下动脉,胸导管;神经组织:喉返神经,交感神经链;其他深层组织:食管,气管,甲状腺,胸腺。这些器官和组织相互交错,互为邻里,错综复杂。此处椎体或脊髓前方病变时,前方入路可直接暴露病变部位,术野清晰,手术直接,效果明确,但易损伤以上相邻组织,严重者损伤胸髓,导致患者高位截瘫。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的方法及相对适应证。方法分析我科用该手术方式治疗的14例(16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着重阐述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手术适应证。结果14例(16个)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其中4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合并有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于肺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其它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用该方法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颅底中线区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颅底中线区不同部位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并分析特殊类型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93例,男性26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48.4岁。术前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0例(86.02%),大部分切除13例(13.98%),死亡1例(10.75%)。除单条颅神经功能术前完全丧失外,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者75例(81.52%),不变者10例(10.86%),加重者7例(7.6%)。经6月 ̄7年随访,13例(14.13%)肿瘤复发。结论颅底中线区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切除难度大。要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必须选择正确手术入路,采用分块切除方式,精心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68.
不同入路腰部硬膜外穿刺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腰痛是腰部硬膜外麻醉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是由于穿刺损伤所致。硬膜外穿刺有正中入路和旁入路两种方法,旁入路硬膜外穿刺可以避免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损伤,与正中入路法比较是否可以降低腰部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不同入路腰部硬膜外穿刺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眉间“川”字纹是临床常见的面部衰老表现,如何先择适当手术方案使之减轻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效果,从而实现有效面部年轻化,一直是美容外科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自2002年以来通过眉间纹邻近切口,采用复合组织瓣或自体游离组织进行矫正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相关手术技巧。方法13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7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4例,腹侧方型6例,背侧型3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或大部分切除。随访1 ̄3年,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术后1年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