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49篇
预防医学   43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87篇
  2篇
中国医学   286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建立实用、简便的测定大米中镉的方法。方法将国标法GB/T5009.15—2003(原子荧光光谱法)的Cd-C13H12N4S-CCl4-H2SO4反应体系改为Cd-K3Fe(CN)6-HCl反应体系,优化实验条件,观察了酸度介质浓度、还原剂浓度、增敏剂浓度等对测定镉信号强度的影响,确定测定镉的最佳条件,并与国标法比较。结果本法线性范围为0.020~5.00μg/L,检出限为0.006 6μg/L,定量限为0.022μg/L,RSD为2.8%~5.7%,加标回收率为91%~106%,配对t检验与国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4,P0.05)。结论本法操作较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大米中镉的批量测定。与国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以放射敏感性不同的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为研究对象,分析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蛋白质的拉曼光谱。比较不同剂量X射线对两种鼻咽癌细胞株蛋白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集落实验分析CNE-1和CNE-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检测分析射线照射后CNE-1和CNE-2细胞蛋白质的变化。结果 CNE-1细胞的放射抗性(存活分数SF2)是CNE-2细胞的1.43倍。拉曼光谱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细胞株蛋白质的拉曼光谱谱峰基本一致,在归属为L-苯丙氨酸的952cm-1位置,经照射CNE-1和CNE-2细胞株谱峰强度不同;两种细胞株的L-苯丙氨酸在照射后72h的拉曼谱峰强度显著增强,提示此时L-苯丙氨酸的含量有所增加。结论CNE-1和CNE-2细胞放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探寻放射敏感性的特征拉曼标志,将可作为研究肿瘤放射敏感性预测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3.
芹菜素γ-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芹菜素与γ-环糊精(γ-CD)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包合机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加热回流共沉淀法制备芹菜素γ-环糊精包合物,红外光谱法(IR)对形成的包合物进行表征,荧光光谱法测定包合物的包合常数(K)和包合比(n);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NMR)研究芹菜素与γ-CD在溶液中形成的包合物;双倒数曲线法研究包合前后对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的清除率。结果在不同的pH值溶液中,γ-CD对芹菜素具有不同的包合能力,γ-CD最适合在中性介质中与芹菜素形成包合物,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按1∶1形成包合物,包合比为1236,包合物对自由基DPPH·的清除活性更强;NMR确定包合物的结构。结论在实验条件下,芹菜素分子从γ-CD大口端进入到空腔内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抗氧化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64.
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氧化应激所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变性在AM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利用无创、无需标签、高灵敏度的拉曼光谱探究川芎嗪对氧化损伤的人RPE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进行拉曼光谱采集之前,将除对照组外的其余两组RPE细胞(ARPE-19)用200 μmol/mL H2O2预孵育,24 h后在保护组细胞中加入200 μmol/mL川芎嗪。所有干预结束后,用MultiskanGO (Thermo, USA)微板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含量,用InVia微拉曼系统对3组细胞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活性氧检测显示川芎嗪对H2O2诱导的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拉曼光谱结果显示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主要体现在氨基酸类分子上,而川芎嗪的加入不仅逆转了归属于脂质的谱带810 cm-1和840 cm-1峰强度比值的变化趋势,还使H2O2干预后显著提高的归属于各氨基酸谱带的峰强度值有所下降。与之前激光光镊拉曼光谱结果不同,活性氧自由基没有触发酰胺的脱酰胺反应,反而是川芎嗪的干预使得归属于酰胺的拉曼光谱强度发生改变。结论:通过对人RPE细胞拉曼光谱变化的分析,揭示过氧化氢和抗氧化剂川芎嗪潜在的作用靶点,为更好地探究RPE细胞氧化应激的损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66.
《中国药房》2020,(3):303-308
目的:建立在线快速检测华盖散提取液浓缩过程中相关指标的方法,为其判断浓缩终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在线采集装置采集华盖散提取液浓缩过程中73个浓缩液样品的在线光谱图,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NIRS与5个指标(浓缩液密度、含固量和苦杏仁苷、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含量)间的定量校正模型,并用另外15个浓缩液样品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中浓缩液密度、含固量和苦杏仁苷、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含量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2 5、0.999 9、0.998 3、0.999 4、0.999 3,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001 6、0.025 1、0.014 7、0.001 8、0.000 9,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002 1、0.035 8、0.033 6、0.006 3、0.001 3。15个样品验证后,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03 2、0.024 6、0.021 5、0.007 7、0.005 9。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预测性良好,可为华盖散提取液浓缩终点的在线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病原微生物检测一直是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常规检测方法,如分离培养、PCR、ELISA和基因组测序等,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较长,不利于现场和实时在线检测。光谱技术因具有快速准确、安全高效、非破坏性和便于在线侦检等特点,成为一种新型无创检测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诊断等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该文就3种常用的光谱技术,即激光激发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讨论各自优缺点,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上皮重度异常增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以期为拉曼光谱诊断口腔黏膜癌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新鲜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56例,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50例及正常黏膜组织32例,采用配备光纤探头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获取拉曼光谱.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判别函数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DFA)对不同组织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诊断模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重度异常增生及正常黏膜的光谱数据进行鉴别,应用交互验证方法对诊断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重度异常增生及正常黏膜组织间的拉曼光谱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口腔鳞状细胞癌和上皮重度异常增生组织光谱中对应核酸、蛋白质及脂类物质的谱峰明显高于正常黏膜上皮组织;鉴别诊断建模的总体分类准确率达96.4%(133/138),交互验证的分类准确率达92.8%(128/138).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和上皮重度异常增生组织中细胞增殖代谢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应用PCA-DFA建立的分类诊断模型可以很好地区分3种不同组织的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并评价两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系统——Bruker MALDI Biotyper系统(以下简称Bruker Biotyper系统)和MALDITOF Vitek MS系统(以下简称Vitek MS系统)在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分离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分泌物、伤口拭子和痰液临床标本的革兰阴性菌共120株。应用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系统将每株细菌鉴定到种,而后采用Bruker Biotyper和Vitek MS系统对其进行鉴定,三者鉴定结果存在差异的菌株经16S rDNA测序最终确认菌种。结果对于120株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Bruker Biotyper和Vitek MS系统在属的水平上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5.0%和92.5%,在种的水平上正确鉴定率分别为89.2%和8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ruker Biotyper和Vitek MS系统对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的正确鉴定率不存在差异,两种系统的鉴定结果与各自的图谱数据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0.
拉曼光谱是在分子水平上反应物质本身的指纹光谱,可应用于乳腺疾病的预测、诊断和疗效判断。近年来拉曼光谱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创新与延伸,通过计算处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基于光学性质不同衍生的方法,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共振拉曼光谱、移频激发差分拉曼光谱、相干拉曼散射光谱和空间偏移拉曼光谱等,可获得高信噪比的人乳腺癌细胞和组织拉曼光谱信息。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乳腺癌的拉曼光谱特点,实现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从而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灶内生化成分的改变,评估恶性肿瘤的侵袭性、转移性和疗效,进而指导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以新鲜乳腺组织拉曼光谱特征为标准构建的诊断模型,可以快速、客观、准确鉴别乳腺癌组织、良性病变与正常组织,实现即时、准确地判断保乳手术切缘,有效降低二次手术率,提高保乳手术成功率。现总结分析拉曼光谱技术在乳腺恶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技术进展以及利用拉曼光谱对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的鉴别诊断,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手术切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