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71.
目的 考察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与其直接接触的包装容器的相容性,评估疫苗现用包装容器低硼硅玻璃安瓿的适宜性。方法 分别检测已包装的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在加速条件及长期规定储存条件下,疫苗及低硼硅玻璃安瓿的外观、安瓿中有毒有害金属离子(As、Sb、Pb、Cd) 迁移量、安瓿内表面脱片风险等,同时分析安瓿对疫苗质量的影响程度及安瓿是否被疫苗腐蚀受损。结果 3 批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在23~27 ℃放置 6个月,2~8 ℃放置30个月,安瓿中有毒有害金属离子迁移至疫苗中的量远低于安全限值,As迁移量为0.001~0.006 μg/支、Sb迁移量≤0.005 μg/支、Pb迁移量为0.028~0.080 μg/支、Cd迁移量为0.007~0.018 μg/支,低硼硅玻璃安瓿内表面被疫苗腐蚀脱片的风险较低。3批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在23~27 ℃放置6个月和2~8 ℃放置27个月,疫苗及低硼硅玻璃安瓿外观与0个月一致;关键质量检定结果水分为1.5%~-2.4%、渗透压摩尔浓度为342~378 mOsmol/kg、活菌数为(3.61~7.75)×106  CFU/mg、效力为15~20 mm,均合格。结论 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与低硼硅玻璃安瓿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可接受,相容性良好,表明现用低硼硅玻璃安瓿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72.
目的:通过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中性硼硅玻璃安瓿的药物相容性试验研究,确定中性硼硅玻璃安瓿作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内包装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以中性硼硅玻璃安瓿为包装材料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相容性研究。结果:中性硼硅玻璃安瓿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之间无迁移及吸附等质量变化,中性硼硅玻璃安瓿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具有较好的药物相容性。结论:中性硼硅玻璃安瓿可以作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273.
目前临床对安瓿进行切割时,一般是医务人员手握砂轮进行切割,这种切割方式有以下不足:①由于砂轮体积小,造成医务人员手部用力面积小,常造成安瓿切割不均匀,用手掰断安瓿时,安瓿常常不会按照切割纹路断开,造成医务人员手部划伤;②损坏的安瓿产生大量的细碎玻璃,并落入药品中,对病人造成伤害.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力学原理,自行设计了一种医用砂轮手柄外套,可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经临床试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4.
目的:研究两种简易掰玻璃安瓿方法的差异。方法:将我院各科室护士随机分为莫菲滴管组和安瓿助断器盒组,莫菲滴管组的护士为236人,安瓿助断器盒组的护士为223人,对两种方法发生输液微粒数及护士发生锐器伤数进行比较。结果:安瓿助断器盒组的输液微粒数为(10.3±4.6)个/ml,护士发生锐器伤次数为(3.4±2.4)次/人;莫菲滴管组的输液微粒数为(19.2±4.4)个/ml,护士发生锐器伤次数为(7.8±2.4)次/人。安瓿助断器盒组输液微粒数和护士发生锐器伤次数与莫菲滴管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安瓿助断器盒利用杠杆的物理原理,既省力,又避免了护士手割伤,还减少了不溶性微粒产生的机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此项操作简单,器具使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且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275.
黎源圆 《全科护理》2011,(36):3312-3312
配药是护士最常见的一项工作,在配置药品过程中,锯掰玻璃安瓿是每天进行频率最高的一项操作,也最容易造成手割伤。经统计我科护理人员在锯掰玻璃安瓿配置药液过程中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手割伤。笔者制作简易掰瓿器,经临床试用,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76.
砂轮的消毒与安瓿药液微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割锯安瓿的砂轮用不同方法消毒,对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数差异有显著性。经实验研究的结果是:将砂轮浸泡在盛有75%酒精玻璃皿中,既减少护士操作程序,又可减少对砂轮不适当的消毒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的微粒量。此种方法可取。棉签蘸75%酒精消毒砂轮的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量最多,此法需改进或不可取。  相似文献   
277.
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茂菲氏滴管掰安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邓旭 《护理研究》2001,15(6):344-344
护士在配药 (指配静脉用药或肌肉注射用药 )时 ,经常要掰许多安瓶 ,操作中手易被割破 ,经过反复摸索、对照 ,发现了一个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即利用一次性输液器茂菲氏滴管管腔代替手来掰安瓿。经临床验证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  取一具无菌的一次性输液器 ,将茂菲氏滴管上、下段输液管剪去 ,再将茂菲氏滴管下端用剪刀剪平 (如掰 2 0ml安瓿时 ,则将茂菲氏滴管上端剪平 ) ,消毒备用。将欲掰安瓿常规锯好消毒后 ,将其头部放入茂菲氏滴管管腔内一掰即可。  本方法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临床应用中杜绝了割手事件的发生 ,深受临床护士的欢…  相似文献   
278.
李辉 《黑龙江医药》2004,17(5):382-382
分析水源燃料发生器的原理,优异的环保、节能效果在使用中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79.
在输液治疗操作过程中,砂轮的运用必不可少.但临床使用的砂轮体积较小,取用不便,且无保护装置,护士在进行配药无菌操作时,直接用手将浸泡在乙醇中的砂轮取出,容易造成污染.鉴此,我科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手持式砂轮,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