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管振龙 《解剖学报》1998,29(2):130-134,I004
为了研究神经激可能的升压途径,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荧光金逆行追踪技术 下丘脑内神经激肽B受体阳性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  相似文献   
92.
用双重免疫染色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观察了大鼠孤束核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神经末梢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呈棕色,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连合亚核、内侧亚核以及背侧周边区。在孤束核的尾侧部、连合亚核的腹外侧部及背侧周边区观察到蓝绿色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和棕色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其中一些神经元内两者共存。电镜观察结果: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细胞质内有棒状或卵圆形的电子密度较高的吲哚-β-半乳糖苷酶反应产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末梢内见到电子密度较高的DAB反应产物以及清亮小泡和颗粒小泡。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末梢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之间形成对称性轴一体突触。  相似文献   
93.
孤束核及其神经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华  陶之理 《解剖学杂志》1992,15(3):227-229
孤束核(NTS)为延髓内重要内脏感觉性核团,为一般内脏感觉和味觉传导通路上的第一级中继站。随着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孤束核的认识日趋深入,近年来HRP和ARG技术有关孤束核的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孤束核不但与低级中枢(脊髓、脑干)具有传入、传出神经联系,而且与高位中枢(前脑、小脑)也具有复杂的往返联系。尤其是近年来有些作者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已证  相似文献   
94.
大鼠胸腺传入纤维在中枢内的跨节投射——CB-HRP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CB-HRP注入大鼠胸腺,研究了标记细胞在感觉神经节的分布及初级感觉终末在脊髓、脑干中的投射。结果表明:1.在双侧迷走神经结状节中有标记细胞;2.在C_1-T_5段双侧脊神经节中有标记细胞,推测这些标记细胞可能随交感神经传入,其中C_3-C_4段的投射可能随膈神经传入;3.脊髓中的标记终末,见于C_1-C_8节段,主要分布在Ⅰ层内;4.脑干中的标记终末,主要见于双侧孤束核的全长及连合核中。在疑核标记的节前神经元附近有的也可见终末分布,提示胸腺的一级传入与传出神经元间可能存在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孤束核 (NST)、臂旁核 (PBN)至中央杏仁核 (CNA)纤维投射 ,为阐明三者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 ,研究NST、PBN向CNA投射的起始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结果 在外侧臂旁核 (PBL)内见到大量中等大小圆形多极和梭形HRP标记细胞 ,在内侧臂旁核 (PBM)及Kolliker Fuse核仅见稀疏散在标记细胞。NST内见到中等量小而深染的椭圆形标记细胞 ,多集中于NST的尾侧 2 / 3处。结论 孤束核可直接或间接经臂旁核中继向杏仁核投射 ,为内脏心血管活动的重要传入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6.
针刺对肥胖大鼠胆囊收缩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针刺对中枢和外周肥胖大鼠胆囊收缩素 (CCK)、瘦素和胰岛素 (INS)含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以及中枢和外周CCK、瘦素和INS含量的变化。结果 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以及血清瘦素和INS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 ,而大脑皮质、孤束核和血清CCK以及下丘脑瘦素和IN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水平。相关分析显示 ,肥胖指标与中枢和外周的CCK水平呈负相关。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 ,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和INS水平明显回降 ,而大脑皮质、孤束核和血清CCK以及下丘脑瘦素和INS水平均呈明显回升。结论 大脑皮质、孤束核和血清CCK水平异常低下以及瘦素和INS血脑转运异常可能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因素。针刺对中枢和外周的CCK、瘦素和INS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针刺减肥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幼鼠延髓内脏带(MVZ)中孤束核(NTS)电生理活动、海马中谷氨酸受体(NMDAR2)及其转运体(GLAST)的影响,为防治睡眠剥夺引起的中枢功能及学习、记忆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步实验,应用电生理学的方法观察NTS神经元放电的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组织中NMDAR2及GLAST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睡眠剥夺的第3天,NTS放电明显增加,睡眠剥夺的第7天,NTS放电明显增加更为明显,而在睡眠剥夺的第2周,NTS放电呈抑制状态。在海马组织中,睡眠剥夺第3天,NMDAR2和GLAST开始增加,睡眠剥夺第5天增加更为明显,睡眠剥夺第7天,NMDAR2和GLAST增加的程度有所降低,睡眠剥夺第14天,海马中NMDAR2和GLAST表达程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睡眠剥夺对幼鼠睡眠诱导区的电生理活动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用HRP注入孤束核逆行追踪和5-羟色胺(5-HT)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标记法,观察大鼠孤束核内的5-HT能纤维和终末的来源。结果在脑干内见到许多HRP单标、5-HT单标和HRP/5-HT双标细胞,其中HRP/5-HT双标细胞主要分布于脑桥被盖核(26.57%)、脑桥网状核(24.19%)、中缝大核(21.17%),其次为中缝隐核(12.74%)、中缝苍白核(7.78%),少数见于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脑桥核等处。而在结状神经节内仅见到HRP单标细胞,未见到5-HT单标和HRP/5-HT双标细胞。以上结果表明,大鼠孤束核的5-HT能纤维和终末主要来源于脑桥与延髓的5-HT神经元的投射。本研究提示脑桥与延髓内上述核团的5-HT神经元通过向孤束核的直接投射参与孤束核内脏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
弧束核(NTS)内注射微量氯压胍(GB)0.5μg及iv GD10μg/kg显著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同时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此结果提示:GB产生中枢性降低血浆肾素和降压作用,与激动NTS肾上腺素α_2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00.
实验在31只兔身上进行。利用自制的刺激电极和微量灌注管对核团进行刺激和微量灌注。观察到一侧孤束核(NTS)和脑干网状结构尾端腹外侧区(cVLM)内微量注入r-氨基丁酸(GABA)后,电刺激NTS引起肾交感神经放电反应(NTS-SND)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可持续10~15分钟。说明在兔NTS和cVLM中含有对肾交感神经放电和血压调控的GABA能系统。而NTS对交感神经放电抑制和使血压下降至少部分是通过cVLM中的GABA受体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