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电刺激蓝斑复合核区对呼吸和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40只,用5V恒压电流刺激一侧蓝斑复合核(Lc-Sc)区,引起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平均增加值为17.89±4.20次/min((?)±s(?)),与刺激前及刺激Lc-Sc邻区(平均增加值4.28±2.0次/min)相比,差异有极显着意义(P<0.01).刺激时隔神经放电频率增加、血压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双侧孤束核(NTS)区预注射酚妥拉明后,使电刺激Lc-Sc区所致呼吸兴奋效应明显减弱,提示:Lc-Sc区参与呼吸调节,其作用可能部分通过NTS区alpha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53.
54.
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内的生长抑素样神经元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神经元位于孤束核及其周围的风状结构中,但支配咽 前运动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还不清楚。本文用假狂犬病毒(PRV)和免疫荧光双记的方法研究了大量咽肌前运动神经元中生长抑素(SOM)样神经元的分布。性 肌中注射PRV后,PRV和SOM双标记神经元们于疑核的半密部和孤束核的中介亚核。中间亚核及吻内侧亚核。赢余 孤束核中这些支配咽肌的SOM阳性神经元的机能意义尚不清楚,可能和调节咽的多种功能有  相似文献   
55.
选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8只,乌拉坦腹腔麻醉,制动后行人工呼吸,一侧髂总动脉直接描记血压。鼠头按Pellegrino图谱定位,将微量注射针头插入孤束核(NTS)。比较注药前后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产生的加压反应。结果发现NTS内注入新斯的明及乙酰胆碱,迷走加压反应加强,注入阿托品加压反应减弱,注入六甲双胺加压反应与注药前无明显改变。证实NTS是迷走加压反应通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乙酰胆碱是这一反应的中间递质。  相似文献   
56.
针刺大鼠“四白”传入信息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小荣  严洁  何军锋  李江山  刘建华  王超 《针刺研究》2005,30(4):234-237,248
目的:比较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及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和非经非穴点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NTS)的差异。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以足阳明胃经“四白”穴为刺激点,并以同名经的“地仓”和“内庭”、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为对照,在刺激点上用手针施以捻转手法刺激30 s,在NTS寻找对来自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神经元。结果:52只大鼠记录到资料完整的86个NTS神经元中,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含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为65.12%,而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分别为50.00%、46.51%、34.88%、31.40%。统计表明,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极显著地高于针刺“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P<0.01);针刺“地仓”和“内庭”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均显著高于刺激“颧”和“四白”旁开点的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P<0.05)。针刺上述穴和非穴区,NTS神经元主要是以兴奋为主。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四白”旁开点,其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分别为(35.08±4.80)%、(28.25±5.46)%(、27.57±4.87)%、(20.02±4.23)%(、18.55±2.49)%,“四白”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地仓”“内庭”与“颧”“四白”旁开点亦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与手太阳小肠经穴以及非经非穴点比较,足阳明经穴与NTS的关系更密切;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的信息传入在NTS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提示腧穴均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空肠内灌注酪蛋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外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ANP组和肠内营养组.后2组以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制作ANP模型.造模后24 h空肠插管分别灌注酪蛋白溶液(肠内营养组)和牛理盐水(埘照组和ANP组).每15 min收集胰液1次,共6次,记录胰液分泌量和检测胰液蛋白含量.取大鼠延髓孤束核,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蛋白表达.结果 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组内各时间段之间胰液分泌最无显著差别,两组相应时间段之间胰液分泌最也无显著差别,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应时间段的胰液分泌量(P<0.05).对照组、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空肠灌注过程中胰液蛋白含量水平稳定,不同时间段间无明显差异,但ANP组和肠内营养组空肠灌注后0~15 min、15~30 min、30~45 min、75~90 min时间段内胰液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灌注后延髓孤束核c-Fos蛋白表达阳性,而埘照组和ANP组延髓孤束核c-Fos表达阴性.结论 空肠内酪蛋白灌注可促进延髓孤束核c-Fos表达,但不增加胰液分泌量和胰液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58.
本工作选用清醒SD雄性大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后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活性的变化以及阻断脑AT1受体对上述变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5μg)后40 min,孤束核内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5),免疫染色强度明显增强(P<0.05)。losartan(20μg)预处理后孤束核内TH免疫反应活性明显下降(P<0.05)。上述结果提示,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对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可部分抑制氨甲酰胆碱在孤束核诱导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来自孤束核的内脏传导信息在臂旁核水平是否接受中央杏仁核的反馈调节及其递质性质,以及孤束核—臂旁核—中央杏仁核传导通路中,在臂旁核水平是否接受GABA的调节,本文将HRP注入中央杏仁核进行顺、逆行标记,同时将兴奋性氨基酸毒素海人酸注入孤束核进行损毁,观实其顺行溃变终末,取外侧臂旁核超薄切片后结合抗GABA的免疫电镜染色,观察发现有下列几种标记;(1)顺行溃变终末,所有的都与臂旁核神经元形成非对称性突触;(2)HRP标记终末有两类:第一类和臂旁核神经元形成对称性突触,占HRP标记终末总数的80%以上,第二类与臂旁核神经元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另外有大量的HRP标记的胞体和树突;(3)胶体金标记的GABA阳性终末,皆与突触后结构形成对称性突触;(4)GABA/HRP双标记终末,具有GABA免疫阳性终末和第一类HRP标记终末的共同特征。上述几种标记在臂旁核内有以下几种关系:(1)溃变终末和GABA阳性终末与同一个HRP标记或非标记的突形成轴-树突触;(2)溃变终末和第一类HRP标记终末共同终止于同一非标记讨突;(3)溃变终末与HRP标记树突或胞位形成非对称性突触;(4)GABA/HRP双标记终末与非标记树突或胞体?  相似文献   
60.
将30~50%HRP导入20例实验动物一侧的丘脑腹后内侧核和10例实验动物的一侧的下丘脑外侧区。标记细胞出现在双侧孤束核上、中、下三段,但以注射同侧多见,中、下段标记细胞出现数量较多,上段较少。标记细胞在孤束核各亚核的分布也不相同,在内侧亚核、连合亚核内较为密集。标记细胞以中、小型为主,偶见大型,多为梭形,亦可见多角形,标记细胞有1-2个突起且可见分叉;标记细胞直径为15~25μm,本文证实了孤束核的中、下段向丘脑腹后内侧核及下丘脑外侧区存在着直接的上行投射,并推测该投射可能是传导一般内脏感觉(包括内脏痛)的上行通路之一。本文还结合文献对体壁传入与内脏传入神经元在孤束核以上的高位中枢内的汇聚及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