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60篇
  免费   3695篇
  国内免费   1573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173篇
妇产科学   164篇
基础医学   577篇
口腔科学   205篇
临床医学   5659篇
内科学   2730篇
皮肤病学   993篇
神经病学   288篇
特种医学   10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55篇
综合类   17819篇
预防医学   2907篇
眼科学   342篇
药学   16260篇
  69篇
中国医学   32020篇
肿瘤学   390篇
  2024年   396篇
  2023年   1247篇
  2022年   1047篇
  2021年   1442篇
  2020年   1386篇
  2019年   1693篇
  2018年   904篇
  2017年   1776篇
  2016年   1834篇
  2015年   2127篇
  2014年   3912篇
  2013年   3636篇
  2012年   4566篇
  2011年   4857篇
  2010年   4454篇
  2009年   4160篇
  2008年   4475篇
  2007年   4087篇
  2006年   3870篇
  2005年   3916篇
  2004年   3608篇
  2003年   3880篇
  2002年   3174篇
  2001年   2952篇
  2000年   2286篇
  1999年   1959篇
  1998年   1666篇
  1997年   1442篇
  1996年   1456篇
  1995年   1171篇
  1994年   940篇
  1993年   598篇
  1992年   512篇
  1991年   448篇
  1990年   404篇
  1989年   374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3味中药组成,是消痈排脓的经典名方。该文对薏苡附子败酱散在临床上的应用疾病、样本量、疗效、用法用量、配伍药物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多加减药味或与西药联合用于消化科、妇科、泌尿科和皮肤科等科室的不同疾病,所涉及的中医证型多为湿热证;临床用法丰富多样,多为内服水煎剂;疗效显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同时通过整理薏苡附子败酱散的药理作用,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最后将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主治疾病、中医证型、处方剂量、药理作用、作用靶点进行关联分析,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薏苡附子败酱散这5个方面之间的联系,体现其临床应用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以上总结将为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姚哲敏  黄双双  单云峰 《新中医》2023,55(15):105-109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120 例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采用 安特尔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安特尔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比较 2 组治疗前后 性激素水平、老年男性症状问卷评分(AMS)、国际勃起功能障碍问卷简表-5(IIEF-5)评分及谷草转氨酶、 血脂、血糖、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及前列腺体积。结果:治疗前,2 组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 素 (LH)、孕酮 (P)、催乳素 (PRL)、总睾酮 (TT)、雌二醇 (E 2 )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 组 FSH、LH、P、PRL 水平均降低(P<0.05),TT、E 2 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 FSH、LH、P、PRL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T、E 2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AMS 各症 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AMS 各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 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IIEF-5 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IIEF-5 各 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空腹血糖、 TPSA 水平及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空腹血 糖、TPSA 水平及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6 个月,观察组对于治疗后生活质量 改善情况的总满意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 81.67%(P<0.05)。治疗期间,2 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 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安特尔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较单独采用安特尔治疗更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 高男性激素水平及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993.
何辉  钱潜  董灵  卓超  章笑安 《新中医》2023,55(18):98-101
目的:观察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基础上应用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儿童风热型 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 例风热型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60 例。2 组均予退热等常规对症措施干预,并以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治疗,观察组联合复方 鱼腥草合剂口服治疗。2 组均观察治疗7 d,治疗期间若临床症状消失,即可停药。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炎性因 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观察退热时间、咳嗽减轻时 间、精神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减轻时间、精神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加快(P<0.05)。2 组CRP、 TNF-α、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RP、TNF-α、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基础上应用复合鱼腥草合剂 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儿童风热型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加快临床症状的缓解, 缩短病程,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4.
周晶  张瀚文  马贤德  石岩  杨宇峰 《辽宁中医杂志》2023,(4):187-190+227-228
目的 通过观察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80只SD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溶液,小剂量、多次诱导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进行不同干预。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中药复方益糖康和羟苯磺酸钙进行灌胃,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2周观察大鼠血糖、视网膜结构变化及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PED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其余3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显著升高,3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水平明显升高,PEDF水平均降低;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大鼠FBG则显著降低,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均显...  相似文献   
995.
贾奎  冯龙  黄晨杰  李金耀 《中成药》2023,(12):3943-3949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每组9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术后给予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造模4周,结束后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5 mL/kg、柴胡疏肝散2 mg/kg、氟西汀12.5 mg/kg、柴胡疏肝散2 mg/kg+氟西汀12.5 mg/kg,每天1次,连续4周。实验期间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并行行为学(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定。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后,采用RT-qPCR法检测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的阳性细胞表达,Westren blot法检测额前皮质与纹状体区5-HT2A、BDNF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抑郁样行为未见改善,5-HT2A及BDNF mRNA表达、阳性细胞表达、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氟西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善,5-...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梳理并探讨中药治疗肝癌实验研究的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及学位论文数据库中的中药治疗肝癌实验研究,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5月31日。提取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研究药物、肝癌模型、应用系统生物学技术等信息构建数据库并对提取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35篇,包括中文文献612篇,英文文献123篇;涉及中药复方的研究532篇,药对18篇,单药185篇。使用频率排在前三位的复方依次是扶正抑瘤方(3.13%,23/735)、鳖甲煎丸(2.45%,18/735)、小柴胡汤(1.22%,9/735),排在前三位的药对分别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0.41%,3/735)、当归-红芪(0.27%,2/735)、姜黄-海带(0.27%,2/735),排在前三位的单药依次是白花蛇舌草(2.31%,17/735)、半枝莲(1.22%,9/735)、丹参(0.95%,7/735)。肝癌模型为细胞株的文献328篇,动物模型的文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通过评价中药复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实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偏倚风险及研究报告的不足,寻求提高中药复方防治AS动物实验研究质量的方法。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20日发表的中药复方防治AS动物实验文献,基于SYRCL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ARRIVE指南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分并计算各条目“低风险”符合率。结果 初步筛选出7921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343篇,其中中文文献301篇,英文文献42篇。SYRCLE工具评分为(13.26±1.26)分,“低风险”符合率为35.74%。ARRIVE指南必备条目评分为(24.39±1.65)分,“低风险”符合率为42.22%;推荐条目评分为(9.41±2.34)分,“低风险”符合率为20.10%。在SYRCLE工具评价中,245项(71.43%)研究未提供详...  相似文献   
99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既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的主要病因,其病理特性主要包括肾小球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足细胞凋亡与自噬、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途径受多种机制特异性调控,是参与生物体细胞凋亡、增殖、分化等生理活动的经典信号通路。目前,诸多研究发现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性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进程中优势显著,部分中药提取物、中药及中药复方能够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损伤。该文通过阐述TGF-β/Smad信号通路关键靶点与糖尿病肾病的联系,明确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归纳并总结近年来中药通过干预TGF-β/Smad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技术探讨槐花散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及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各药味的活性成分,以UC为疾病背景构建网络图,预测槐花散抗UC药效作用靶点,采用UC动物模型对预测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收集不同厂家共10批次槐花散测定指纹图谱,筛选槐花散潜在质量标志物,并利用分子对接对槐花散潜在质量标志物和预测靶点进行虚拟验证。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25个槐花散的活性成分和105个共有靶点,通过分析筛选出槐花散共5个潜在药效靶点为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蛋白激酶(AKT1)、抑癌基因(TP53)。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槐花散能明显改善UC小鼠的便血症状和疾病活动指数,增加UC小鼠的体质量,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的含量;下调小鼠结肠组织中的Tnfa、Il1b和Akt1 mRNA的表达,上调Il6、Tp53 mRNA的表达。通过指纹图谱共获得8个共有峰,筛选并指认出5个潜在质量标志物,将其与上述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发现槲皮苷、胡薄荷酮、新橙皮苷及柚皮苷与5个靶点的结合能均小于-4 kJ/mol。结论:槐花散调节IL-6、TNF-α、IL-1β、AKT1及TP53等靶点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槐花散中质量标志物作用于上述靶点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透脓散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西药组40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中药组40例予透脓散治疗,联合组40例予透脓散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3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3组治疗14 d后创面大肠埃希菌清除率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1、7、14、21天创面渗液量评分及肉芽形态评分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7、14、21天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1、7天炎症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情况,比较3组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14 d后愈显率87.50%(35/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82.50%(33/40),中药组愈显率67.50%(27/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62.50%(25/40),西药组愈显率60.00%(24/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50.00%(20/40),联合组愈显率及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均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组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