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22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627篇
预防医学   14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64篇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18-121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血和脓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血清唾液酸(SA)、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检测值,观察两者在细菌感染时的变化,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5例血培养细菌生长患者为血液组,118例脓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为脓液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1例为对照组。分析其血清SA、RDW-CV变化,比较革兰氏阳性(G~+)菌和革兰氏阴性(G~-)菌感染、全身和局部感染时各项指标的差异及三组间差异。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A和RDW-CV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时,血清SA和RDW-CV无性别差异(P0.05),血清SA在血液组与脓液组间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当G~+菌和G~-菌感染时,血液组中血清SA无差异(P0.05),脓液组中血清SA有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时,RDW-CV在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G~+和G~-菌感染时,RDW-CV值在血液组内和脓液组内均无差异(P0.05)。SA诊断血液、脓液细菌感染的AUC分别为0.663和0.640,RDW-CV诊断血液细菌感染的AUC为0.673,对脓液细菌感染无诊断价值。结论细菌感染时,血液组和脓液组血清SA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组RDW-CV高于脓液组,两组均高于对照组。临床上可将SA和RDW-CV作为炎症性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意识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意识恢复时间,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实验小鼠经卡托普利给药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海马区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因子(polysialylated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PSA-NCAM)的表达情况。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各6只。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卡托普利,每日30 mg/kg,连续7 d;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给药后对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后取脑切片进行PSA-NCA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给药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经过平台次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两组小鼠海马区PSA-NCAM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对实验小鼠给药卡托普利可促进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但该药对小鼠海马区PSA-NCAM表达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4.
肺癌患者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和癌胚抗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时检测了86例肺癌、56例良性肺癌患和127例健康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和癌胚抗原(CEA)浓度。LSA对肺癌的诊断准确率(82.4%)高于CEA(67.6%),诊断和鉴别诊断效果优于CEA;CEA仅对腺癌有较高的检出率,而LSA对小细胞肺癌和鳞癌也有较高的检出率;LSA水平及阳性率与肺癌病期相关,对肺癌病情的判断及分期优于CEA;33例肺癌患LSA水平变化与疗效相关,对肺癌疗效和判断优于CEA;LSA和CEA联合检测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修复重建术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病人恢复情况及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S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6例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传统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以及前臂皮瓣修复治疗者各22例,设为A、B、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的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血清SA、sIL-2R表达水平,同时记录各组患者口腔不良状况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一次皮瓣种植成活率为96.97%;B组患者外形修复、张口度、闭合情况、进食情况、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咬合功能等评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P<0.001或P<0.05);且B组患者术后感觉优良率以及满意度高于A组和C组(P<0.05).术后1个月,B组下降程度优于A组和C组,A组下降程度由于C组(P<0.05).与C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感觉异常、反应迟钝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术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皮肤修复重建效果最佳,有利于降低供区并发症发生风险和改善患者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 探析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内分泌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DNP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依帕司他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x2 =3.8511,P=0.0497);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均< 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治疗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DNP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GM1)联合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PDK1、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M1组(剂量20 mg/kg,腹腔注射,1次/d)、依达拉奉组(剂量3 mg/kg,腹腔注射,2次/d)、GM1联合依达拉奉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对缺血2 h后再灌注3、7、14 d,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大鼠模型缺血半暗带PDK1、GSK3β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平均吸收光密度和阳性面积单位。结果
  在缺血半暗带,再灌注3、7、14 d各时间点,GM1联合依达拉奉组PDK1蛋白表达平均吸收光密度和阳性面积单位分别显著高于 GM1组、依达拉奉组( P<0.05)、模型组( P <0.01),GSK3β蛋白表达平均吸收光密度和阳性面积单位分别显著低于 GM1组、依达拉奉组( P<0.01)、模型组( P <0.01)。结论 GM1联合依达拉奉能增强缺血半暗带PDK1蛋白表达,抑制GSK3β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防衰降脂中血清唾液酸(SA)测定的意义。方法 测定实验性高脂血症大耳白兔用药前后血清SA含量的变化。结果 补肾抗衰灵组高、低剂量组血清SA含量较阳性对照组低,且差异显著;安妥明组血清SA含量较对照组虽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SA含量测定可作为老年学研究和高脂血症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0.
以胶体金标记抗病毒交联物L-HSA-Ara-AMP,做直接胶体金银染色,光镜观察该交联物识别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在大鼠肝细胞及HepG-2细胞表面的定位,同时分别用大鼠脾组织,金标HSA做对照。结果: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多分布在大鼠肝细胞的血窦面,侧面亦有少量分布。HepG-2细胞表面受体呈阳性。而两组对照组受体标记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