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噻唑烷二酮类物质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合成配体.PPARγ对多种类型组织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糖及脂类代谢、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目前,噻唑烷二酮类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如脑梗死、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文章综述了脑缺血后PPARγ配体噻唑烷二酮类对抑制神经胶质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对抗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宫颈癌细胞株HeLa、CaSki和SiHa中APC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肼苯哒嗪对APC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其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析肼苯哒嗪处理前后宫颈癌细胞株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肼苯哒嗪对宫颈癌细胞株APC相关蛋白β-连环蛋白表达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肼苯哒嗪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1)HeLa及CaSki细胞APC基因分别为甲基化及半甲基化,SiHa细胞APC基因无甲基化。(2)40μmol/L肼苯哒嗪处理72h后,HeLa、CaSki和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2.12.4-3.78)%、(44.31.4-2.59)%、(47.73.4-4.73)%,正常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ECV)表现为耐药;HeLa和CaSki细胞中APC基因呈去甲基化状态且APCmRNA均呈阳性表达;HeLa、CaSki和SiHa三种细胞中APCmRNA表达分别比处理前增加10.35、11.40及0.73倍。(3)40μmol/L肼苯哒嗪作用HeLa、CaSki细胞72h后,可将细胞阻滞于S期和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β-连环蛋白在细胞膜上有明显的表达。结论APC甲基化修饰是宫颈癌发生重要机制之一,肼苯哒嗪能使甲基化的APC基因去除甲基化修饰重新表达,且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神经安定类药物甲硫哒嗪(Thioridazine,THIO)对于髓母细胞瘤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人髓母细胞系DAOY和正常细胞系研究THIO最佳的给药浓度。利用CCK8、Transwell和定量PCR的方法研究THIO对DAOY细胞移动能力、生存能力及肿瘤干细胞特性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10μmol/L THIO可抑制DAOY细胞增殖及其在低糖条件下的生存能力,降低DAOY细胞移动,减少肿瘤干细胞特性基因的表达。结论 THIO对髓母细胞DAOY有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髓母细胞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敖杰男  曹勇 《临床荟萃》2004,19(7):410-4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t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是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主要存在脂肪组织,并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参与脂肪酸代谢基因的表达。多种脂肪酸和类花生酸可作为PPARγ生理性配体,通过激活PPARγ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非脂肪组织也有  相似文献   
35.
陈心  成蓓  王洪星  何平  葛晶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088-1090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巨噬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ACAT-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加入佛波酯培养48h,细胞贴壁呈巨噬细胞样分化。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罗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 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组,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观察巨噬细胞AC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ACA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加入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hosphate 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途径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ACAT-1表达较罗格列酮组高,较空白对照组低。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PI3K途径抑制ACAT-1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孕酮受体配体(PRLs)通过孕酮受体介导发挥作用,有广泛的妇科疾病治疗前景.目前临床用药多为甾体类,不良反应多,临床应用极为有限.非甾体类PRLs具有高度的受体和组织选择性,有望降低不良反应,扩大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文中分类综述近年来非甾体类PRLs的研发进展,其中包括吲唑类、哒嗪类、苯并吡喃并喹啉类、苯并嗯嗪类、吲哚类、苯并咪唑和苯并噻唑类、氢化喹啉、吡唑类、二氮革类、苯并吲哚及萘并呋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7.
罗格列酮是新型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可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单药应用引起低血糖尚未见报道.2005年2月我院发现罗格列酮所致低血糖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牛诚 《中国药房》2008,19(29):2305-2307
近年来,传统的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包括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磺酰脲类、具氨基酸结构的非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可控制血糖和减缓靶器官的损伤,成为了临床的一线药。但糖尿病的发病趋势仍不乐观,其与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症等统称为“代谢综合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核心环节为人体组织对产生胰岛素抵抗,使临床正在面临新的挑战!21世纪初,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剂悄然问世,其作用途径迂回在胰岛B细胞和胰岛素之外,仅可减缓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且当胰岛B细胞出现功能障碍而引起胰岛素水平降低或胰岛A、B细胞的功能障碍使得肝糖产生增加时,才通过抑制DPP-Ⅳ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设计并合成1-苯胺基-5H-哒嗪并[4,5-b]吲哚类化合物,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5-乙酰氧基-6-溴-2-溴甲基-1-环丙基-1H-吲哚-3-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8~9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Bel-7402和HT-1080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2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多个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0a和10d活性突出,对肿瘤细胞株Bel-7402和HT-1080的抑制活性分别是阳性对照药gefitinib的4倍和5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甲硫哒嗪损伤大鼠学习记忆是否伴随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水平的升高,探讨甲硫哒嗪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机制。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硫哒嗪组,连续2wk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治疗剂量的甲硫哒嗪(10mg·kg-1)。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脑组织Aβ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用RT-PCR方法测定脑中3种APP、α及β-分泌酶mRNA表达。结果甲硫哒嗪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组织Aβ含量升高(P<0.05),是对照组的1.3倍;脑皮质和海马区APP蛋白表达增高(P<0.05);除APP695、α-分泌酶mRNA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脑组织APP751和APP770 mRNA表达升高(P<0.05),相对表达量之和是对照组的2.5倍;β-分泌酶mRNA表达升高(P<0.05),是对照组的2.6倍。结论脑内Aβ水平的增加,可能是甲硫哒嗪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